李宁公司启动公司复兴计划。但这场花费巨大的复兴之旅,能否使李宁公司走出困境、甚至重回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头羊位置?目前尚未可知。
上月17日,李宁公司宣布,董事会已经批准了“渠道复兴计划”。这一计划旨在协助该公司经销商清理库存、回购存货、合理化销售网络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以便重整个别经销商的应收账款结构。这将有效加快清理存货,提升渠道的盈利能力。
对此次复兴计划可能的影响,李宁公司的公告中有如此描述:可能会引起它们(经销商)出现重大的一次性账面亏损。李宁公司2012年的财报显示,其有52名一级代理商。李宁公司公关部表示,“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支持这项计划。”
目前这个渠道复兴计划的具体措施尚未公布,港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极有可能是通过略高或等同于批发价格回购库存,再低价卖出。其从今年7月开始就通过工厂店、折扣店以特价方式吸引消费者、清理库存。体育营销专家张庆认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比李宁公司预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李宁能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清理库存的工作?目前仍是未知数。国泰君安分析师彭港祥则进一步表示,高库存、高采购成本是李宁公司短期内的最大挑战,“但品牌塑造则是李宁公司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公布复兴计划的当日,李宁公司股价开盘后跌幅一度超过5%;当日收盘报于每股4.70港元。
李宁所面临的高库存是一个行业性的普遍现象。根据财报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港交所代码:02020)、361度(港交所代码:01361)、特步(港交所代码:01368)、匹克(港交所代码:01968)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人民币。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几年中,中国的本土运动服装公司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期。摩根大通驻香港的分析师指出,“和其他市场明显不同的是,中国是唯一在十大服装品牌中有五个本土运动服装品牌的国家。” 据《纽约时报》报道,2008年底,李宁、361度、安踏体育、中国动向、匹克体育和特步国际这六大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中国总共有31010家零售店;2011年底,这一数字增加到42235家,新增逾11000家。
然而,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2010年后逐渐失去了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过去以渠道扩张为主的方式已趋近饱和,整体市场增长放缓,导致供大于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集体性遭遇困境,销售量下降、利润下滑、库存过高、销售渠道混乱等问题浮出水面。
只是李宁公司的衰败速度远高于行业同行,根据其2012年半年报,李宁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从去年同期的72天增至95天;而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安踏的存货周转天数则从去年同期的36天增加到50天。股价下跌是最直接的表达。李宁公司的股价在2012年6月跌破5港元,这一价格不到其股价最高峰时的六分之一,2010年李宁公司每股30.15港元。
已经离职、不愿公开评价前东家的李宁公司前高管对笔者表示,库存问题早在2009年就已经种下。当时李宁以超出企业可承受的盲目速度扩张规模。李宁公司也在上述公告中指出,此前通过批发式的运营虽然有助于迅速扩张营销网络、抢占市场份额;但这两年行业整体性寒冬,结果就是库存高企,而且其中旧货多、新货少,从而占用经销商过多资金而导致其渠道不健康。
1990年体操王子李宁成立的这家公司,一度曾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头羊。2009年其以83.87亿元的销售额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国内体育市场第二品牌。但近年来李宁公司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既没有达到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高度,更在本土运动品牌的夹击下显得处境尴尬。
这种困境迫使其创始人李宁在去年7月回归公司,他此前已淡出公司具体业务多年。李宁此前公开表示,现在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来的战略错误。2010年6月30日,作为寻找核心价值的一种尝试,李宁公司换了品牌标识(logo),将过去著名的“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换成“让改变发生”;与之配套的是提升产品价格,更靠近高端市场。同时李宁公司提出了“90后李宁”的口号。但结果是原有的60、70、80后的消费者开始抛弃李宁,也并未获得90后用户群。这表现在李宁公司的业绩持续下滑。
根据公开资料,该公司2010年的净利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1亿元人民币;2011年的净利润尽管大幅下滑65%,也仍有3.9亿元。截至201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则仅为0.44亿元。
这家公司也一直在寻求自救。2011年以来李宁公司内部进行了频繁的高管调整,当年就有首席运营官郭建新、首席市场官方世伟、一级电子商务部总监林砺等去职;2012年这一调整仍在继续,比如在职长达10年的行政总裁张志勇在去年6月下课,以金珍君代之。
金的另一重身份是PE基金TPG Capital的合伙人,其曾代表TPG深度介入中国广汇、达芙妮等公司的日常运营;在加入TPG之前,金是戴尔(Dell)在韩国的负责人。去年年初,李宁公司引入TPG的投资,后者拥有李宁公司13%的股权。金珍君由此进入李宁公司董事会。
也是从去年初开始,李宁公司开始裁员、关店。据其公开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已经整体关店1200间,占其总门店数量的15%。金珍君解释说,这是为了节省成本。但该公司2012年半年报各项指标表明,裁员、关店并没有带来直接的效果。去年上半年李宁公司的净利润下降超过80%。
与其业绩下滑相伴随的,是李宁公司的库存数据不断膨胀。截至2012年6月底,李宁公司的存货为11.38亿元,较2011年底微增0.48%。但其2011年的库存已经同比增长了四成,而2010年的数字则是2009年的两倍。
清理库存是李宁公司的当务之急,否则它将被沉重的渠道包袱绑架。也惟有清理掉库存,李宁公司的前端研发、中端生产、后端销售才能正常运转。去年11月,李宁公司曾表示,李宁公司希望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由现在的10%提升至14%。
渠道复兴是李宁公司今年7月份公布的变革计划的基础。根据早先公布的这个变革计划,李宁公司会在未来6-12个月时间里,主要关注零售及渠道库存清理;第二阶段则会专注于改善集团供应链的管理,改善产品上市和规划模式;然后再着力于改造业务模式,包括改善与渠道的利润结构。
上月17日的公告显示,李宁公司预计将为这项渠道复兴计划投入14亿-18亿元人民币。李宁公司董事会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在此次公告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巨额投入将不会影响公司现金流,因为其中很多采用的是应收款抵充的方式。该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李宁公司的应收账款为25.16亿元,存货则为11.38亿元。
在上述公告中,李宁公司表示执行该计划将导致其2012财年巨额亏损,预计将亏损2.26亿元人民币。这将是其2004年上市之后的首次亏损。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hNVC7WeLSL0/482540.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