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以房养老”看看美国新加坡英国有啥新招?(组图)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让老人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17个字最为引人注目。


事实上,“反向贷款”的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美国出现。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有此政策,但是也有很多国家仍在观望中。


美国 “倒按揭”推行多年“门槛低”


“如果你年满62周岁,并且拥有自己的住房……为什么不将房子资产变成现钱呢?”、“很多老人空有大房子,却没有现金,可能面临突然的医疗支出、房屋修缮费用,怎么办?”在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反抵押贷款”项目,也就是“以房养老”。美国人养老有多种方式,“反抵押贷款”只是其中一种。


20多年来数十万人参加


在一些受访对象的印象中,美国人养老有多种选择,纯粹靠“以房养老”的现象虽然有,但是并不算多。


美国人退休能拿多少钱呢?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三条腿”,“第一条腿”是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是40%,所谓替代率就是退休后的收入与退休前收入的比例。“第二条腿”是雇主计划,相当于我国的企业年金,最着名的是401K计划,社会平均替代率也是40%;“最后一条腿”是商业养老保险。



61岁的美国人安东尼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基本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是800美元/月,一般人能拿到1500-2000美元。很多美国老人并不仅靠基本的社保金过活,同时还会拥有企业年金和一些存款。


在美国,利用房产养老,也是一种比较普及的方式,其中较有特点的一种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房养老”。


这种项目由美国政府主导,而不是私营金融和保险机构的商业行为。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参与者已有49万人。


62岁以上有房老人够条件


美国的这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HECM)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目标人群是62岁以上的老人。该项目由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及城市发展部(HUD)和联邦住房管理局(FHA)主导。


通俗来讲,与普通的按揭买房,按月付给银行利息归还贷款的方式相反,参加HECM的老人,是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HUD,相关金融机构为此付给老人一定金额的现金,也就是贷款。等到老人故去之后,房屋收归HUD所有,并由其变卖房屋清偿贷款。


申请HECM的老人需要符合几项基本的条件,“门槛”并不算高:首先,要求年满62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或夫妇;拥有一套已经还清贷款或者所欠贷款数额不多的自住房(依靠反向贷款获得的现金可以还清贷款)。


在实际操作中,负责放款的是各大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其他私营金融机构。假如贷款机构因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按约发放贷款,政府就会适时介入,保证贷款正常发放。


这一项目对申请者用来抵押的住房几乎没有限制。在收到申请后,HUD、银行和保险公司将对申请者的自住房进行估价。


按照规定,申请人最多可获得的贷款,肯定少于房屋的评估价或者销售价格,绝大部分情况不超过62.55万美元。当事人无须为这笔收入纳税,其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福利也不受影响。


20万房产能发一半贷款


那么,一般情况下,老人能够依靠反向贷款拿到多少钱呢?这要根据当时的利率、房屋估值、地理位置、老人的年龄等因素来综合评定。如果是夫妻申请,则以年龄较小的一方的年龄为准。


老人在申请反向贷款前,按照要求必需免费获取讲解资料,或者以较低的价格聘用反向贷款顾问,明确了解这一项目的含义。顾问会为老人估算相对准确的贷款金额,或者老人们可以自行在网上用“反向贷款计算器”估算。


在官方的宣传资料中,以拥有20万美元价值房屋的3个家庭为例,具体地讲明了反向贷款的用途和金额。但是,每一个申请的具体情况仍然有所不同。


63岁的比尔·史密斯退休后,仍然要为自己的房子偿还小部分贷款。按照63岁的年龄标准,史密斯获得11.5万美元的反向贷款,他拿这些钱再来偿还自己的房屋贷款。


乔·安德森和利兹·安德森夫妇分别有75岁和73岁。二人在退休后买下了一栋两层别墅。最近,乔患上了轻微的心脏病,爬楼梯很不方便。于是,他们申请了HECM一个较低手续费的储蓄贷款项目。根据利兹的年龄,二人得到10.5万美元的反向贷款。他们用2万美元安装了一个电梯,又把房子做了一些修缮,剩下的8.5万美元存下来以备将来使用。


80岁的梅尔芭·乔尼斯终生都住在小镇里,她知道自己可以靠亲友的照顾生活,但是因为花光了所有的退休基金,她对生活仍然有些担心。她从HECM标准贷款项目中获得了13.4万美元贷款。她选择了按月领取贷款的项目,每月能够拿到925美元的“贷款退休金”。


子女还清贷款后还可继承


在HECM项目中,有一项强制条件是申请者必须住在这套房屋中。


老人在世时,可以一直住在房子里。如果老人搬出,则需要还清反向贷款。


如果老人去世,房屋则收归HUD所有,并由其出售房屋清偿债务。盈余部分提供给老人的子女,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



如果老人的子女希望继承房产,则要还清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支付给老人的反向贷款和利息。但许多情况下由于要支付高额税费,并且办理手续费时费力,许多子女放弃了继承权,住房由政府收回。


除了子女继承的问题,这一项目推行多年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利率太高。与其他贷款方式相比,这种模式的利率较高。办理过程中申请人要缴纳申请费、登记费、律师费等政府收费,这些钱将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扣除。此外,房屋修缮、水电、保险和房屋定期估价等费用也由房主自行负担。


另外,这一项目往往需要政府补贴大量费用,总额接近10亿美元。最近联邦政府出台新的措施,宣布要加强对申请者的资格审查。


卖房住高档养老院也是选择


由于“倒按揭”的养老计划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许多美国老人选择将房子卖掉,觉得直接获取大批现金更为实在。在一些高档而昂贵的养老院,许多老人都是卖了房子才得以入住。


在美国居住多年的华人小川曾经去过家门口的高档养老院参观。她介绍说:“我家附近的养老院很高级,全美连锁,设施特别好,能够为老人提供非常贴心而周到的各种服务和陪护。价格当然很贵,而且要求一次性付清,这笔钱差不多能买一所房子。很多老人用卖房子的钱住进去,一直到去世。”


美国也有很多老人将自己的大房子出租,或者卖掉大房子,再换一个小房子,贴补家用,过上更为舒适的晚年。



新加坡


组屋出租需申请 一成老人愿出租


几十年来,新加坡政府通过大兴组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和“居者有其屋”政策,令大批低收入群体有了自己的住房。


在新加坡,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如何解决低收入者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难题。为此,近几年新加坡政府实行了数项利用老年人组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房产养老的措施。但是,对于美国式的“反向抵押贷款”政策,新加坡政府仍在观望。


房屋套现主要有三种方式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非常有名。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后,建造了很多公共组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比商业私人住宅便宜许多,供低收入人群居住。后来,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人群购买组屋。如今,组屋已成为新加坡住房市场的主体,87%的人住在其中。


目前,新加坡老年人要利用所拥有的组屋换取收入,有三种主要方式:


新加坡政府允许老年人将自己的组屋整间出租,或者出租其中的房间。不过,这需要向政府申请,否则将面临罚款。


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和2012年初先后出台了两项措施,旨在帮助低收入的老年人解决“有房产,没现金”的窘境。前者是屋契回购计划,后者是乐龄安居花红。


只有一成老人愿意出租房屋


但是,这三种政策,都没有获得非常热烈的反响,反映出亚洲老年人的各种顾虑。


近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公布了最新数据:新加坡共有约25.4万名年满55岁的组屋屋主,占屋主总数的30%,其中近八成已付清贷款。在这些老年屋主当中,把整间房子租出去的人有1.35万人,出租房间的人则有1.24万人。


根据这项数据显示,新加坡老年组屋屋主中,出租房屋的仅占总数的一成。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租房的收入很可观。一个房间的月租平均是600元,两居室的月租大约为1480元,三居室约为2000元,四居室月租金平均2300元,五房式的租金则为2450元。


为何很多人不愿意出租组屋呢?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对1243名年长屋主进行调查发现,在548名不肯出租房子的受访者中,约一半觉得与陌生人同住会失去隐私;有两成的人对有陌生人入住自己的家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贵重物品会被窃走;另有约22%的人因为有子女供养、有足够积蓄或还在工作,无须出租房子。


“回购”和“花红”双双遇冷


2009年新加坡政府推出的“屋契回购计划”同样遭遇尴尬。自2009年至今,只有不到500名申请者。


今年2月,新加坡政府对这一计划做了改进,将原本的1万元政府津贴提高一倍到2万元。其中1万5000元是现金,另外5000元会拨入公积金户头。


虽然“屋契回购计划”修改后,申请人数有所增多,但是很多新加坡老年人顾虑的是该计划的30年期限——计划规定组屋屋主在售房给政府后,仍可在已售房里再住30年。很多老年人因此担心,30年后自己会无家可归,真正的老无所依。许多新加坡专家也呼吁,政府取消30年的限制。


至于去年开始实施的乐龄安居花红,其初衷是鼓励老人卖掉现有大型组屋,搬到三居室或更小的组屋中以领取花红的计划。从去年开始实施,迄今申请者只有23个,13个已获得批准,其余10个还在处理中。



乐龄安居花红遇冷,与一开始政策的不合理性不无关系。去年开始实施时,政府规定申请者大屋换小屋所得的收益,要优先补充公积金退休账户。这让很多需要现金贴补生活的老年人望而却步。


据新加坡媒体报道,目前新加坡公积金最低存款额为13.9万元,如果是一对老夫妻,总数就是27.8万元。如果悉数填补,大屋换小后所得的现款可能微不足道,因此政府所给的2万元花红也失去了魅力。根据今年修订的计划,屋主只需用净收益中的6万元填补公积金退休户头,剩余部分可全数提取现金。


小型乐龄公寓受欢迎


另外,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在兴建小型乐龄公寓。据新加坡媒体报道,虽然老年人也有担心居住年限的问题,但是这一举措相对受欢迎。因为很多老人不愿意领取乐龄安居花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愿意搬离熟悉的环境。如果能够在熟悉的社区中找到小型公寓,可能会令老人们更加安心。


屋契回购计划和乐龄安居花红计划的用意虽好,但是也有专家提出,这些计划的细节和条款过于复杂,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在一些国家实行的“反向按揭房产贷款”,虽然民间一些商业机构曾经试行,但是效果不好,新加坡政府对此还在观望。一些新加坡学者提出借鉴他国相关经验,新加坡媒体对亚洲国家推行“反向按揭”的风吹草动也相当关注。



英国


个别老人卖房去他国买豪宅


去年底,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打算利用房产筹集养老金,欧洲大陆有类似想法的人占不到四分之一。英国一成退休者被迫出售房产或换成较小房子来维持生计。那么,英国人如何利用房子养老呢?


保险公司主导“终生抵押”


在英国,“以房养老”最主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反向抵押贷款”,把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直至去世或搬进养老院后,用该住房归还贷款。


1920年,英国为了保障低收入的高龄者的生活,作为一种国家援助的方式,曾经提出倒按揭模式向低收入高龄者贷款的概念。


如今,“反向抵押贷款”在英国也很普及。不过,与美国政府主导为主的“反向抵押贷款”不同,英国主要借助保险公司等商业力量,在英国称为“终生抵押”。据调查,英国大约有20%左右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算采用这种方式。


目前,英国办理“终生抵押”的金融机构和协会有上百家,提供的金融品种多样而灵活。


因此,英国的“终生抵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金融机构都在利率、申请人条件、还贷条件方面有所区别。


总的来说,申请者的年龄下限在55岁至60岁之间。申请人的房屋价值也要符合一个最低评估值,通常在7万英镑到10万英镑之间。


申请者年龄越大,拿到的贷款越多。比如,如果一个人只有60岁,那他大致能够拿到相当于房产价格25%的贷款。实际上,这是保险公司在与老人的寿命博弈,被保险人活得越久,则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就越多;反之则保险公司就能很快收回房产获利。


政府鼓励老人租房获利


在英国,另一种“以房养老”的方式是出售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今年一项调查显示,73%的英国退休老人都是“有房一族”,其中26%的人正在找机会卖房,其中73%的人表示想换一套更小一点的房子。在被调查者中,有23%的人希望卖房以增加收入,13%的人希望靠房子偿还债务。


如果拥有大房子的英国老年人不愿意卖房也不愿意抵押房产,他们可以选择出租一间或者两间房子。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鼓励老年人租房收益的计划。凡是参加此计划的老人,租房的收益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税。


此外,还有老人将自己的房产出售后搬到物价水平较低的城市或者国家去养老。此前有报道称,个别的老人选择去意大利或者西班牙,购买豪宅养老。不过,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多老年人所购买的房产大幅缩水。


■ 附议


“失独老人”与“以房养老”


一个欧美房屋业主去世,即使房屋完全损毁,在财务上折旧完毕,净值为零,但由于土地仍有净现值,所以房产净值仍然为正,而这正是以房养老的根本性制度基础。


现在,很多人把“以房养老”解释为,出租一套,自住一套;或者出租一间或几间,自住一间;或由大房置换为小房,获取收入。这种情况本质上就是老人有基本住房之外的资产性收入,完全可以自己随行就市,不用政府操心。所以,“以房养老”应该是狭义的指老人只有唯一的一套住房,自己住在里面,然后把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期发放资金,老人去世之后,通过房屋偿还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大多数国家“以房养老”的意义所在。


这种逆向按揭模式的“以房养老”对中国来说,具有更迫切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失独老人。


所谓失独老人,是指人到中老年不能再生育的时候,独生子女却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老人家庭。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超过一千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养儿防老的传统经济模式无法实现。


根据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历史来看,这部分失独老人大多数都是城镇居民,在当年的住房改革中,都曾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过“房改房”。现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飞速飙升,这些房屋价值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以房养老”政策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可谓雪中送炭,由于不必考虑留给儿女的遗产问题,他们拥有的房子用来养老绰绰有余,可以让他们过上比一般老人更好的生活。但是,不明晰的土地制度却使这一前景成为泡影,政府相关部门仅仅是拍拍脑袋,口惠而实不至。


在中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居民对土地并无所有权。房屋是建在租期最长为70年的土地之上。虽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并没有清楚规定续期费用是多少。


与中国不同,欧美国家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加物业税,这种税赋每年征收一次。以美国为例,物业税是指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包含的所有资产进行统一税率的税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其每个州都是自治的,各个地方的税率并不一致,一般在1%~3%之间。物业税的税基是根据地方政府委托的专业评估机构对房地产价值进行市场评估作为依据来确定的。


根据这种土地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估计,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假设土地的市场价值没有变化,税率为2%,这就意味着每隔50年,拥有物业的业主因土地而缴纳的税负就等同于土地的市场价值,相当于把土地及房屋再买了一遍。这实际上与中国土地制度下,土地出让金只有50-70年的期限,到期可能再度续费差不多。


不过,两种制度虽然看起来没有差别,但是,对于以房养老来说,具体的市场意义却相差非常大。在土地私有制下,每年缴纳土地税,因为税负是每年缴纳,所以,任何时候,土地的价值都是稳定的,不存在折旧问题。这就意味着,一个欧美房屋业主去世,即使房屋完全损毁,在财务上折旧完毕,净值为零,但由于土地仍有净现值,所以房产净值仍然为正,而这正是以房养老的根本性制度基础。


但在中国,这个根本性制度却并不存在。由于70年,甚至更短的50年的出让期限存在,一个上世纪90年代购买房改房的居民,到现在,已经过了25年,如果后25年采取“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把房屋抵押给银行,自己仍住在房子里面。那么,25年之后,房子几乎变为危房,银行到手的“楼面地”如果还得重新缴纳足额的土地出让金。那就等于说,银行在支付了25年的养老金之后,得到的价值为零。即使土地出让金期限为70年,有偿续期费用也不是足额,而与市场实际价格有一个差价,但也会大大侵蚀金融机构的利润。所以,即使抛开房屋价格的不确定性,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使金融机构采取回避态度。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pmhdSqA83Ag/516797.html

移民观察:中国富人为何纷纷移民国外?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贝恩公司和招商银行的研究报告发现,中国有27%的富人已经移民,另有47%的人正在考虑移民。超级富人高达74%的移民比例,真是一个惊人的世界纪录。中国富人移民数量之多,就连动荡不安的中东国家也望尘莫及。我认为,中国富人移民主要有以下六大原因:


一是缺乏安全感。


不论是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为了资产的安全,或者国内投资渠道的不畅,以及社会大众的仇富心理,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使得富人不得不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以此获取所需要的安全感。中国“第三拨移民潮”的形成,表明社会的不安定感增强了,富人对自己财富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忧虑。


二是法律风险。


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不仅经历了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变得比较稳定。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较薄弱,政治与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司法的独立性欠缺,加上腐败的蔓延,而且,中国的很多富人的财富来路不合法,都带有“原罪”,担心财产得不法律保护,随时都“落马”的可能,令中国的富人感到恐慌。


三是为了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


部分富人除了追求资产的安全以外,让子女后代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这也是众多移民的初衷。他们认为,移民是寻求子女教育突破的一个全新可能,也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渠道。胡润百富榜上许多企业家选择将孩子送往美国求学。如宗庆后女儿宗馥莉中学时赴美留学;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女儿刘畅16岁赴美国留学;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女儿杨惠妍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之子刘相宇初中毕业后即被父亲送去美国读书。


四是高税赋。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虽然中国也可避税逃税,但对于不少富人而言,这并非可靠之计。移民到低赋税率的国家,是更为安全、长久的安排。


五是食品安全。


近几年来,暴利引诱、诚信缺失、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绷紧了神经。从毒奶粉、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再到使用尿素和兽药催生的豆芽,膨大增甜剂催生的西瓜等事件也陆续浮出水面。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富人移民海外,也是为了吃得更放心,为了健康着想。


六是环境恶化。


中国高速成长背后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已经构成了对人民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严重威胁。相当大比例的中国富人移民,是因为他们无法再忍受自己国家恶劣的环境。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NwHLBi3qAsY/516780.html

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的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告诉孩子的话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六)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七)我买了二十六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八)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eQB0N1YzPTo/516773.html

【千日精选】看看北洋那些军阀治下的中国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知识分子就一定清贫吗?这个问题在民国时期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思想活跃的民国时期,文化人在经济生活方面,大多数是比较宽裕的。据史实,在1920年代,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胡适、辜鸿铭、马叙伦、蒋梦麟、沈尹默、马寅初等人的月薪为280银圆。当时的1块银圆在上海可买7斤猪肉。


以梁启超、胡适和鲁迅三人为例,分析知识分子当时的经济收入:


1912年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半月刊《庸言报》。12月18日,他在家信中说,“《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而续定者尚数千,大约明年二三月间,可望至二万份,果尔则家计粗足自给矣。若至二万份,年亦仅余五六万金耳,一万份则仅不亏本,盖开销总在五六万金内外也。”不仅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收入达5万多银圆。梁启超跟商务印书馆的来往也很密切。根据1922年10月他和商务印书馆经理张元济的通信,梁著《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版税为40%;而梁启超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千字20圆(约合今人民币800元)。后来,梁启超到欧洲考察,决心退出政界,宣称以教育文化为业,走教育救国之路,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著述上。


胡适在1917年6月9日从纽约启程,搭乘海轮;7月10日,轮船到达上海,胡适立即专程回到安徽绩溪老家,探望久别的母亲,并小住一个月。开学之前,他北上来到首都,应聘就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这一年他实足26岁。胡适到北京大学文科讲授中国哲学、英文修辞学课程,他在美国所写的博士论文就作为北大哲学课的讲义。26岁的胡适刚进入社会做事,就拿260银圆的月薪,相当于今人民币1万多元。而他住的北京大学教员宿舍是免费的,9银圆的伙食已很丰盛(当时北大的学生在食堂包伙仅4两银子即5.6银圆),每月还有200多银圆节余。北大教授是胡适理想的职业。北大开学以后,他在9月30日寄给母亲的信中写道:“适之薪金已定每月260圆。……教英文学、英文修辞学及中国古代哲学三科,每礼拜共有十二点钟。……适现尚暂居大学教员宿舍内,居此可不出房钱。饭钱每月九圆,每餐两碟菜一碗汤。适意俟拿到钱时,将移出校外居住。”不久,胡适和安徽同乡高一涵合租一处僻静的住房,每月租金6银圆,每人仅出3圆。上课一个月后,立即加薪为本科一级教授。胡适在北京大学的经济生活,比他在美国的日子优越得多。他很满意,从此安心于学术,继续为新文化事业奋斗,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而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9年,靠版税和稿费生活,每月收入700多银圆,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而当时上海一个4口之家工人的每月生活费不到40银圆。对鲁迅的研究到现在,文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几十年来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经济状况。《鲁迅全集》最后两大卷是《鲁迅日记》,研究者多半以为是写感想、写交往的。其实,700多页的《鲁迅日记》中总共有几千处是记录他的经济收入的。从1912年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一直到1936年去世,24年中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收入情况,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 480万元。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自由思考,得益于他殷实的收入。


书,在鲁迅看来,简直比吃饭更有价值。侍候鲁迅母亲生活了多年的帮工王某回忆:有一次,母亲劝鲁迅买几亩水稻田,供自家吃白米饭,省得每月向粮店买大米吃。鲁迅听了笑笑说:“田地没有用,我不要!”然后又大声说:“有钱还是多买点书好!”从1912年5月(鲁迅31岁)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至1936年10月(鲁迅55岁)在上海病逝,这24个年头中,鲁迅平均收入的11.1%专门用来购置图书。共耗资1.3万多银元用来购置图书1万多册(幅),价值约合今天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耗资5000多银元(约今人民币2万多元)专门用来买书,别人赠送的图书还不计在内,而且后10年所用书款,更多于前期。


鲁迅一生购书费用约合今天人民币52万元——这还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有些经济学家提供的数值比这更高。纵观《鲁迅日记》24年的书账,详细记载了他平生购置并保藏的9600多册书籍和6900多张古文物拓片,共1.65万件图书。


鲁迅的著作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参考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大半出于他精心搜集的藏书。他还利用藏书和借书编辑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为了翻译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鲁迅预先购置了大量参考书籍,甚至委托朋友们从欧洲、日本购买外文原版。即使如此,鲁迅还经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并为一些珍爱的图书无法购置而遗憾。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似水照缁衣”;鲁迅抱怨无处写这两句话的时候是1931年,此时国民党已经统一全国。在这前后直至其去世,鲁迅还是有地方写的。这一年,鲁迅以连续7篇文章汇入当时汹涌的民意,一举攻掉了当时的内阁总理段祺瑞。起因是为抗议八国通谍,李大钊等人组织了一次示威游行,在执政府门前遭到卫队开枪射击,死47人。这一天是3月18日,史称3.18惨案。惨案发生,政府为开脱责任辩称是学生先开枪。此说刚一出口,便即遭到当时如《京报》《语丝》等众多报刊的痛驳。不仅如此,各大报小报连篇累牍的跟踪揭露评论,使得真相浮出水面。而段祺瑞尽管事先不知情,事后却长跪不起,还终于难安其位,挂冠而去。平心而论,面对几十条人命,段祺瑞丢官去职完全应该。但段祺瑞在教科书上是被定义为军阀的,军阀也者,应该是厚颜无耻心狠手毒之辈。只是段军阀身为总理,曾数度执政,曾三造共和,曾位高权重一时无两。为何没有将那些诸如鲁迅之类的杂音河蟹掉呢?!


河蟹掉一小撮如鲁迅之类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从而稳定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是很有必要的。于公,可以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于私,可以继续总理中国,不失权柄。然而,段祺瑞选择了下野,把自己河蟹掉了。对此,习惯于1949年之后思维的中国人实在有点不大明白。幸好,段祺瑞自己明白:“限制舆论的做法不适合共和国的国体,对舆论应先采取放任主义。”


民国的大人物大都见过清朝大人物的样子,(或者如徐世昌等人本身在前清就官至宰相),规行矩步,往往也有一些大人物的气度。清朝大人物们是封建官僚,当然有封建官僚的许多毛病。但也有一条好处,就是知道敬天地,畏舆论。同光年间翰林四谏望重当朝,笔锋扫处,军机府道,无不凛然。跋扈如慈禧,当年因午门护军殴打太监一案大发雌威,执意重处护军,从军机到刑部明知枉法而束手无策。最终靠陈宝琛、张之洞两道片纸回天,当时朝野振动,乃知言官不虚设,舆论之可畏。


这些旧闻,与张之洞同立当朝的北洋两巨头袁世凯、徐世昌是知道的。袁世凯因为深知舆论的厉害,所以从他打算做皇帝的那一天起就着手严格控制舆论。1915年,在称帝前的紧锣密鼓中,袁世凯一口气查禁了《中国白话报》、《爱国晚报》等多家反袁报刊,全国报纸销量锐减。留下的基本上都是赞成帝制的河蟹声音。8月10日,袁的御用首席外国专家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代表全国人民论证中国适合帝制,帝制适合袁世凯。接下来的事似乎应该顺理成章,全国人民一致强烈要求袁世凯同志就任皇帝,一片河蟹。不料,仅仅10天之后,一个别有用心的的人士发了一个极不河蟹的杂音《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从头到脚将帝制论驳了个体无完肤,立论之深,力透纸背。大胆发这篇帖子的是上海的《大中华》月刊,随即加入大胆行列加以转贴的有《申报》、《时报》等大的论坛。当时,一片哗然。


袁世凯是谁?是李鸿章之后最具实力和权势的汉大臣。自小站开始,袁手中的北洋六镇是晚清的绝对主力,后来也是民国初年陆军的绝对主力。至少在此时,北洋军还牢牢控制在袁世凯手中。手握十万雄兵,身为民国总统,袁世凯竟然没奈何得了一个书生梁启超,一份小报《大中华》。


徐世昌也知道舆论的厉害,毕竟是翰林出身,加上有袁世凯的前车之鉴。在整个4年左右的任期内,徐大总统基本上没打过能完全控制舆论的妄念。有一次,徐世昌倒是真的下令检查新闻,不过很不理想。那一年是1919年,在巴黎开的瓜分会议上列强内定由日本接替德国接受在山东的利益。学生愤怒了,“一小撮”甚至还走上街头,社会因此不太“稳定”。迫于无奈,徐世昌下令控制舆论。谁知此令一下,舆论彻底翻了天。不仅学生,而且北洋内部都有不安定不团结因素。


吴佩孚是北洋系统内为数不多的秀才师长,此时更成了体制内最不安定因素。连续发电支持学生,“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这,简直就是指着徐世昌大骂他全无人心。全国一片混乱,徐世昌再也扛不住了,合约拒签,坚决拒签。于是学生成功了,史称五四运动。从此,在被赶下总统大位之前,徐世昌都不打“控制舆论”的主意。


与袁徐长期在清朝官场滚打的经历不同,段祺瑞尽管也是出身淮军参与创建北洋,但段曾留学德国数年,亲身经历过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袁世凯死后,作为掌握实权的人物,段祺瑞立刻斑驳《报纸条例》,彻底开放报禁。一直到3.18惨案发生,报刊舆论已经严重威胁到段的政治生命的时候,段祺瑞都没动过控制舆论保持权位的念头,反而以去职来担当责任,这是一个政治人物起码的良知和道德。段祺瑞担当的还不只是政治责任,还有内心的良知责任:终生食素。多年以后,风烛残年的段祺瑞因病身体状况恶化,医生强烈建议改变素食习惯以增加营养。段严词拒绝,不久病逝。


段祺瑞是一个旧式人物,或者也是军阀,可是这个军阀的操守和人格与后世那些至死都不愿放权的山大王们相比,高下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黎元洪曾两度出任总统,但他离开湖北去北京后,一直是个弱势人物。第一次出任总统,被段祺瑞排挤;第二次“法统重光”回任,又被曹锟吴佩孚把持。所以姑且不论其内心是否支持言论自由,单以实际而论,黎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压制言论,相反,很多时候还要靠舆论为自己喊冤叫屈。冯国璋代理过总统,一年多的时间忙于和段祺瑞内斗;曹锟的总统是买来的,只有被人骂的份。张作霖倒是真的干掉了一个大记者邵飘萍,罪名是宣传赤化,但这位货真价实的“党报”记者,真正被杀的原因是参与张部下郭松龄叛变。


所以,北洋那几年,一半因为段祺瑞的坚持,一半因为混乱,中国的报刊发行量居然一度出现过井喷。据叶再生先生所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统计,1920年全国报刊杂志有一千多种,甚至“每隔两三天就有一种新刊物问世”。这种意义无需怎样评价,有一点就足够说明:如果那个时代也实行“奉命删贴”制度的话,那些被后世称为大师的人物,肯定不会出现,包括胡适,陈独秀,鲁迅。


比较之下,北洋军阀治下的中国,居然是中国历史上言论最为自由的时代!


最令人敬重的,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此人对政治未必最有兴趣,之所以在民初一再出头,应该是与其身边众位属僚有关。以一人之力,能凝聚人心若此,显然非寻常之辈;拿现在的话来说,应算是相当有人格魅力。这也从侧面证实,段应该为人甚善,乐于交际,基本上能够以诚待人。


段祺瑞一生,在政治上也算是对民国立过大功,所谓“三造共和”,如果以“共和”为绝对之“政治正确”,其勋劳自然无人能及。在人格方面,段祺瑞对得起其所属政治派系及其家庭,外界攻击段氏,鲜见涉及其私德者。他担任国务总理、陆军总长、及重要疆吏,前后几十年,并无什么积蓄。不但没有贪污,其任政府总理时,甚至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其清誉可见一斑。


段祺瑞一生不事生产,对于金钱,概念不是太强,1926年6月,他曾因欠黎元洪7万元,无力偿还被被黎氏告上法庭,这在当时也算是一桩大新闻。到1928年底,外界曾报道隐居在天津的段氏有一段时间家里居然揭不开锅。当然段祺瑞是大户人家,即使其退出政治后身边仍有人天天追随,每天迎来送往,花费不少,这种揭不开锅与普通人家还是有差异的。


段祺瑞一生功业未竞身先退。退出恶浊政坛后,似乎焕然一新,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专心下棋吟诗,日子过得非常充实。1926年12月,天津大雪,冻死难民很多,段祺瑞为督促各慈善家赶办急赈,曾撰诗为灾民请命:“瑞雪觉年兆,哀鸿转弗安,众生悲业积,我佛结缘难,冬至阳生渐,春回气不寒,闭门恩寡过,善恶待天于。”以其曾任高位,弟子满堂,段祺瑞登高一呼,对赈灾事宜帮助甚大。段虽退出政圈,但并未因此而放弃其社会责任,这也是值得赞叹的。


段祺瑞不像其他政客,口头上宣布退出江湖,但实际上仍然出卖良知,为钱财官位奔忙。这也可以看出段氏是有些政治原则的人物。此类政治性格在此后中国史上实在不多见,比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冯玉祥等人,段确实算是难得的政治家。


1926年后多次有段要再次出山之消息传诸报端,但最后都证实是谎谣。段祺瑞也一再透过报纸发表声明,表示无论谁以其名义活动,均属冒顶,决不承认。正因为此,蒋介石上台后,对这位曾经的老师执礼甚恭,为解决其生活困难,还嘱咐每月补助若干,以济时需。


段祺瑞不但自己信守诺言不再出山任事,而且对其子弟约束也严,不准其借父盛名在外面招摇,要官要钱。段祺瑞曾自撰许多篇诗文,以训戒子弟。其中有一“因果篇”,文曰:“输回环无端,恩怨债分明,未生先造死,因果当权衡,善恶报不爽,非力所能争,安养惟净土,要在一心诚。”


正因为有这种信仰与道德观,段祺瑞无论在位还是退位,其行为举止均能达到一种较高标准。如果从职位升迁长久的角度来说,他做官似乎不算是最成功。但如果从负责任或职业政治操守职业道德等角度来看,段祺瑞大概可以算作是今日官吏的楷模。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IrNYlBqvVIQ/516684.html

媒体影射嫖妓 台警署长坚决否认(组图)



台湾警政署长王卓钧(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BBC:媒体影射嫖妓 台警署长坚决否认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先前媒体爆料称某台湾情治首长三天嫖妓一次,被影射的台湾警政署长王卓钧今(17日)反应说:“绝对不是我”。


台湾壹周刊在昨日(16日)出刊的封面,高调报导台湾廉政署因侦办贪渎案而监听某情治首长,意外发现该员三天嫖妓一次。


今天遭媒体报导影射的警政署长王卓钧列席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在媒体访问时主动表示,周刊报导的“与本人无关,绝对不是我。”


台湾廉政署长朱坤茂也驳斥:“完全没有,绝对没有这件事。”


周刊踢爆


根据最新一期的壹周刊报导,有消息来源爆料,廉政署为了侦办一起贪渎案而监听某情治首长,虽然没有听到贪渎事证,但却意外发现这起桃色丑闻。


报导指出,不但监听到该员有很多女朋友,还约每三天就嫖妓一次,甚至还说,他嫌应召女子太丑,抱怨“今天要给我漂亮一点的啦。”


消息来源还说,因为监听到的内容因为和贪渎无关,所以事后都依“通讯监察及保障法”销毁。


严词否认


对此,今天遭影射的王卓钧表示,身为警政署长,不但要带领全国7万多名警察同仁,况且身为公众人物,绝对以身作则,洁身自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他也表示,不怕监听,虽然感觉不好,但监听了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那些事情,证明自身清白。


王卓钧在被质询时表示,报导并不可信。


他并且以官衔担保,若调查结果真与他本人有关,绝对下台以示负责。


也有立委表示,监听的资料竟被周刊滥用,批露与案情无关的个人隐私,都是违法的,同时也有必要调查是否真有相关单位泄密。


昨天消息爆出后,廉政署也在第一时间跳出澄清,表示其成立两年多来,从无监听情治首长,也无所谓某情治首长每三天就嫖妓一次的丑闻,相关报导都非事实。






警政署长王卓钧(左)17日出席立法院接受质询时,坚决否认召妓。


NOWnews:王卓钧:如果自己是召妓情治首长绝对下台!


警政署长王卓钧今(17)日出席立法院内政委员会接受立委质询时,坚决否认自己是《壹周刊》所影射的每3天召妓1次的情治首长,他更以乌纱帽做担保,当面对着立委表示,如果调查结果与他本人有关,愿意下台负责。


王卓钧今天在出席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之前,先是答复媒体说,《壹周刊》的报导内容,跟他本人绝对无关,他向全国警察保证,他们的署长绝对没有、也不会做这种事,如果有的话廉政署不会坐视不管,媒体也可以向周刊查证。


王卓钧随后在面对台联党立委黄文玲质询时表示,他要告诉立委,不要寄望周刊的报导内容属实,因为根本不是事实,王卓钧并再次强调,他要告诉全国警察同仁,署长绝对不会,也没有做这种事情,如果他被证明是召妓首长,绝对会下台负责。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mjJW1U57e5I/516812.html

国民党行宪的最大成就(图)


1946年11月,南京。国民大会会场现场,背景是中华民国国旗及国父孙中山画像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抗战胜利后,在一段时间内,国民党进行了大规模的行宪运动,其中最大成就当数在军队国家化方面和解除党禁报禁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所谓“军队国家化”即军队不专属于特定人士拥有,无政党派系分别,属全国人民所拥有的,使全国军队,皆受国家的编组,尊重军令与政令的统一,此亦是维持国家安定统一和政治民主的关键基础。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读出:军队国家化是国家民主国民安宁的基本要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依据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着手推进宪政的实施。同年10月10日,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与最大的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协商并签订“双十协定”,确定以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地方自治之途径达到和平民主建国,尽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制宪事宜。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8人、中国共产党7人、中国民主同盟9人、中国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等38位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协定五五宪草的修改原则十二项,并决定组织宪草审议委员会。政协会议闭幕后,宪草审议委员会,张君励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保留“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的形式,落实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以及联合内阁制之民主宪政等精神。同年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缺席、但制宪国大代表仍超过法定人数的情况下,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11月28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向大会提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由大会主席团主席胡适接受。12月25日三读通过,于当天闭幕式中由大会主席递交国府主席,并咨请于民国36年(1947年)元旦公布,于12月25日施行。自此中华民国结束训政时期,正式进入宪政时代。1947年11月21日,全国举行国大代表选举。民国37年(1948年)3月29日,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并选举首届总统与副总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呢?从蒋介石《总裁言论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点:


首先是要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全国兵役,一律缓征一年,全国现役士兵,分期退伍。政府对于战士实施授田,各省先后豁免田赋一年,依照二五灭租的原则,参酌各地实况,拟订灭租办法。至于其他积极方面,民生主义政纲和政策之实施,国民政府自当视此为实现三民主义之首要,引为政府今后最大之职责。


其次,则是还政于民。蒋介石说:在抗战发动之初,我们预期抗战胜利与宪政实施,毕其全功于一役。今当抗战胜利结束之际,我们认为:宪政实施愈早愈好,因此召开国民大会不可再事迁延。希望全国同胞与各方贤达能一致真诚的为国为民尽量协助政府这一个政策,促成国民大会的及早召开,以祈求民主政治的及早完成,而不可再加以阻挠。当此长期抗战胜利结束的时期,正是建国大业开始的机会。至于保障人民自由问题,国民政府除已切实施行人身自由保障法以外,决定克期取消新闻检查制度,使人民有言论的自由;并将制定公布政治结社法,使人民有结社的自由。务使各政党皆有共同的轨辙和合法的地位。我们要实现民主政治,应以法治为宪政的基础,以宪政为民权的保障。军阀时代以武力作政争,藉地盘以自固的恶习,早成过去,决不是现代民主国家所当有,亦不是和平建国时代所许可。必使国内一切问题皆循政治方法求得解决,各方意见遵循法律轨辙以为标的,而后我革命先烈及全国同胞五十年来所共同祈求的根本大法,不至重蹈民国初年的覆辙,这是我们政府唯一的方针,也是全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


最后,他专门强调了军队国家化。蒋认为:国家统一是民主宪政的唯一基础,惟有统一的国家,才能收获最后胜利的成果;亦惟有统一的国家,才能保障民主制度,发扬民意,集中民力,维护主权的独立,完成建国的大计,以贡献于国际和平与世界的繁荣。要完成国家的统一,惟一的前提,是要我全国军队国家化,在我国家领土之内,不可有私人的军队,亦不再有任何一党军队;惟有军队不受个人私利与一党私见支配,而后国家的统一,乃有真正确实的基础。我今日代表政府特别负责声明,凡受国家编组和恪遵军令的军队,其待遇必一视同仁,决不有所歧视;而且中国国民党二十年来之军队党部,今已完全撤销,以树军队国家化的先声。


因此,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重复了政协决议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军队国家化,军队超出政党的原则。基于此,1947年国民政府作为看守政府进行行宪准备时,依照宪法规定与政协决议之军队国家化程序,废除了抗战时期设置的国防委员会,并将国军(此时其并非国民革命军简称)移交行政院国防部指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国民党已经取消了国军中的党务组织,虽然国民党中央委员仍有不少军人,但虽有党籍,却不做党的活动。随后由于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和台湾戒严的形势,国军在迁台后曾恢复国民党党务组织,但终在李登辉废止动戡,实现台湾民主化之后彻底实现了军队国家化。


在解除党禁报禁方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国民党的党外势力活动日益活跃,要求民主宪政的呼声,日益强烈。这些党外势力能否发展以及它们采取什么方式与国民党斗争,取决于岛内政局的变化。而台湾地区的“戒严”起自1949年5月20日,规定期间禁止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罢工、罢课、罢市、罢业,扰乱治安者处死刑。至此已经30余年,台湾成为世界上历时最悠久的“戒严区”,国民党的这一“戒严令”也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戒严令。70年代以来,解除“戒严”和维护“戒严”是台湾各种政治斗争的焦点,“解除戒严”成为党外人士的基本口号。


根据台湾当时的法令制度,党外人士有机会当选各种民意代表,他们当选后,因有在议会讲话不负法律责任的特权,更是利用“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的讲台,在质询、问政时,把对“戒严”的批判作为抨击“执政党”的基本内容。若是政治侏儒,在改革之前,一定担心会不会遭到党内势力的反对,一定担心放开党禁报禁之后会不会导致天下大乱,一定担心会不会丢掉政权,一定担心会不会就此亡党……这些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若不是有心胸、有担当的伟人,谁敢冒此政治风险?果然,国民党内有许多人向蒋经国提出质疑,国民党大佬、“国策顾问”沈昌焕跑来提醒蒋经国:“这样做,国民党将来可能失去政权的!”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句话,分明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于是,在1987年7月14日,台湾“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发布命令,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自明日零时起解除戒严。国民党赴台38年来对台岛一直实行戒严。解严声明宣布废止戒严期间依据“戒严法”制定的30项法令,并总结解除戒严至少有3个方面的意义:军事管制范围缩减,行政、司法机关职权普遍扩张,山地管制区由119个减为61个;平民不再受军法审判;出入境及出版物的管理也移交警察机关及“新闻局”负责。人民权利大幅增加,人民将可依法组党结社、集会游行及从事政治活动。解严后许多事项不再实行管制,各主管机关的行政裁量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民意机关更能发挥监督功能。


而在大陆这边,1949年,中国大陆易手,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不容置疑的话题,军队国家化的提法成为“敌对势力全盘西化,分化中国”的手段,该说法至今仍未改变。然而宪法非党法,在宪法层面上如何授权共产党越过国家机构直接占有国家供养的军队却难以入手。起初,1954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规定了对全国人大负责的国家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这样将意味着党既无法直接越过国家机关,也无法成立一个军事委员会以国家名义领导军队。因此1954年宪法版本是中共执政以来的最接近军队国家化的宪法版本,但也是将中共直接领导军队的行为最大限度置于违宪状态的版本。为解决此违宪问题,在1975年和1978年重新制定宪法时,都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这种说法混淆党政,公器党有,违背宪法原则,使得宪法成为了党法。因此在1982年重新起草宪法时,规定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在名义上完成了公器公有的宪法原则。在操作上为确保党对军队的控制,该委员会与另外一个无法律地位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人员组成完全等同,使之具有了国家的名义而合乎宪法,两者通常对外统称中央军委回避属性,以同时适应宪法与党章。因此,仅从宪法层面上,也实现了军队国家化。但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rcr-LsRLfek/516680.html

特供与“康复粉”(组图)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在中国,特供其实早就有了:清代对后宫享受食品曾用《宫中则例》加以规定。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规定她们每天可以享用的猪肉标准分别为26斤(清代单位)、12斤、9.5斤、9斤、6.5斤、6斤、5斤、1.5斤,蛋皇后每天10只、皇贵妃5只、贵妃4只,妃、嫔及以下不供应。但这种规定不是按实际需要量来确定,而仅仅是体现身份特权。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指示,对高级人民公仆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行政七级以下、十三级以上的(十三级以上属“高干”)每位每月再供给鲜肉2斤、鸡蛋2斤、白糖2斤,甲级香烟一条,群众诙谐地称之为“肉蛋干部”;行政十三级以下、十七级以上的,除享受普通居民的低标准供应之外,每位每月仅有2斤黄豆、1斤白糖的额外“关照”,称之为“糖豆儿干部”。


由于口粮标准低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人们摄取热量不足,不少国家的主人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当时,一些地方规定,经医院确诊“无误”可领取“康复粉票”一张,凭票到指定地点可买“康复粉”一份(麦麸、豆粉与砂糖掺制),每日用开水冲食数次。据老者回忆:“疗效还行”。


我的父母都属于国家的主人,离糖豆干部相差甚远,1960年,妈妈饿的浮肿,腿上一按一个深坑,同时还患有子宫脱出症,三十多岁的人比六十岁的人还要苍老。医院按规定给妈妈开了几袋“康复粉”,妈妈舍不得吃,我和妹妹用小勺珍惜地挖着吃,回忆起来,那时的麸子好像比现在的奶粉还要好吃。


同院里的站长属于公仆,他的孩子经常能吃到鸡蛋、白糖及炒黄豆,他们常常拿出来炫耀。我的妹妹那时很小,捡人家扔下的鸡蛋皮吃,被我喝止后,妹妹啼哭不已。


那时的鸡蛋也属于特供,一般人无法买到。我的姥姥弥留之际非常想吃一颗鸡蛋,妈妈跑遍全城也没有买到,她每每回忆起这个过程,总会泪流满面。


我曾经怪怨爸爸为什么不早点参加革命,我们也好跟着享受一下“肉蛋”或“糖豆”,爸爸却说:如果我早参加革命,也许早死了,你们连“康复粉”也无法享受了。


我们点头称是。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gOGt0MLkfZI/516678.html

在美国十天的见闻和感受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9月在美国呆了十天,以下是路上的随手笔记。


1.芝加哥城市干净人群稀少,酒店重视细节,细到那些死去的名人住过的房间,门口都挂着他们照片。


2.中国人走路爱看对面来的人,美国人不看对面来的人,除非对面来了小奥。小奥你很牛逼吗?看见没?哥可以直接称呼你为小奥!哼~~


3.如果盯着对面来的美国人,他会跟你Say hi。如果盯着对面来的中国人,擦肩后彼此心里互相Say sb。


4.英文不好不要紧,有天早上我起来跑步,坐在公园边,有个老外跑步停下,他说一句英文,我说一句中文,我们聊了半小时,最后互相拜拜而去时,双方都做出获益良多的样子。


5.美国人做饭不好吃,在美国做饭的中国人做的中餐尤其难吃,三天不吃地沟油就浑身难受的命。


6.中餐馆服务员仍然保持着翻白眼不爱理人的传统本色,美国服务员则把它当成一种不分贵贱的职业。


7.一群中国人出访总有人喜欢把自己当领袖,看起来跟个山寨导游似的。


8.美国胖子比例远远高于我国,简直到处都是,可见美帝生活水深火热,而我这体型一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的代表。


9.我手机遗忘在拉芳达酒店,隔了一天给快递到另一个酒店了。领队的美国人明知这是我的手机,给我前仍然跟我确认当时房号。


10.美帝车多人少,我国车少人多。美帝车贱人贵,我国车贵人贱。同样一辆车美国人只需要花我国的一半稍多点的价钱我都快气死了。


11.美国没有让我移民的欲望,但想到一辈子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也是无比绝望的。


12.美帝公路质量很好,十多天只看见一个地方在挖路。66号公路已经废弃了,但是路况好的让人难以置信。我们驾驶一辆凯迪拉克SRX,10天从未发生自座位上颠起来的状况,我们还路过了绝命毒师拍摄地,我没告诉他们,他们也不知道。


13.美帝厕所好干净,而且都有纸。见此顿时有了安全感,不用担心被撕了擦屁股了。


14.美帝工作细心,每次到达66号公路休息站,他们都把车开去加油、洗车。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前到达酒店,在每个人房间里放一个小礼物,你能想像吗?十天来,我们每天都住不同的酒店,每次打开门永远都有一个深蓝色手提袋,里面装着一件当地纪念品,还有一张手写卡片。


15.最后一天我鞋破了,去买鞋,挑了一圈都是MADE IN CHINA,在感叹之余,只好没买。


16.美帝开车非常仔细,看到你过马路他会停车。即使你闯红灯,他仍然会停车,示意你先过。在国内嘛,能嘀嘀死你。


17.洛杉矶真的快成中国驻美办事处了。


18.没想到好莱坞破成那样,还有一些中国人穿着钢铁侠绿巨人之类的服装合影收钱。嗯,跟外国人合影他收1美金,看你是中国人就要20美金。


19.回国以后我没有移民的打算,我爱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有小龙虾、烤羊肉串、发面包子、热干面、饺子……跟现在无关。


20.美国就是一个呆在那里想马上回来,回来以后又想马上再去的地方。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WpPkas93UBw/516623.html

世界各地房价与年收入比出炉 北京高达40:1(组图)

【看中国2013年10月18日讯】近几年,社会上一直延续着关于房价涨跌以及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事实上,看房价是否存在泡沫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老百姓能不能买得起房,房价与收入是否成正比。现在比较国外城市的房价和收入,可以看到国内房价现在的水平。其中,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是3:1,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达到40:1.




世界银行的标准是5:1




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是3:1




中国20-30:1




美国是3:1




日本是4:1




发达国家最高的是悉尼8.5:1




纽约7.9:1




伦敦6.9:1




首尔7.7:1




东京7.9:1




新加坡5:1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达到40:1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D4JI246Cqas/51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