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8, 2013

掘地藏金 古人藏钱千奇百怪(组图)



农民挖到的大金兽,现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




麟趾金,河南博物院收藏。




陕西华县铜钱出土现场。




陕西省博物馆馆藏——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


如今,老百姓有了闲钱,多数会选择将其存进银行,古代没有银行,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的?


由于深受儒家“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他们使用的储蓄保值途径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贮藏,但贮藏的办法又是千奇百怪的。


地下梁上皆藏钱处


窖藏,是指用坛坛罐罐一类器物,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的东西以金银居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笑话中的主人公,就是用了这种贮藏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深受古时那些大款和富豪喜欢的。在现在考古发掘中,经常会出土窖藏文物。


1982年正月初七,江苏盱眙马湖店村有一万姓农民,在挖水渠时也挖到一批宝物。当时生产队分片挖水渠,万姓农民分到的一块地最不好挖,但就是这块没人愿挖的地方,却挖出了几十斤重的金器财宝。最值钱的是一只金兽,竟然有18斤多,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一只金兽。压在金兽下面的,则是一只精美的铜壶,打开壶盖后看到,里面装满宝物,其中有9块半金饼、15块马蹄金。经考证,这批财宝属于西汉,是时人的窑藏储蓄,或许是因为战乱或家世变故,他的后人没有能再取出这批宝物。


除了埋到地下,中国古人比较常用的贮藏方式还有“壁藏”、“檐藏”、“梁藏”等。


所谓壁藏,就是将墙壁做出夹皮层,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去。古文献中著名的“孔壁遗文”,就是在孔子后裔家的墙壁内发现的。当时,刘彻(汉武帝)当皇帝,鲁恭王扩建宫室,拆了孔家老宅,意外从墙壁夹层中发现一批古文经传简牍,有《孝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等,这些简牍又称“孔壁中经”。由此可见,“壁藏”手法在古代是十分流行的。


檐藏、梁藏就是将钱物收藏在屋檐下,或是悬吊在房梁上。这种贮藏宝藏心理也为盗窃者所了解,入屋盗窃的小偷雅称“梁上君子”,便与此有关。梁上既然能藏钱,自然也是小偷藏身的合适地方,顺手牵羊,盗走财宝。


对于零星的贮藏,古代流行的手段竟然与今儿童储钱用“聚宝盆”是一个原理:用钱罐收藏,聚少成多,最后满时或是需要时,将钱罐打破取出。这种钱罐,在古代叫“扑满”。


防盗防到了粪堆下


民国上海名医陈存仁,当年陈家析产分家时,记载窑藏了20缸银子,但最初只挖出了8缸。就算是扩大挖掘面积,向四周挖掘,也不能找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再往下深挖试试,果真挖出了埋在下层的12缸银子。


原来,这是因为前人在窖藏时,采取了反盗宝手法,即将藏宝坑挖得很深,再埋入装满财宝的坛、罐、缸这类器物,用以迷惑盗贼。而且,古人很讲究放置财物的方法,通常采取上下分层放置的方式,先放一层,掩埋后再放一层,再掩埋再放,多者达三四层。在各层之间,往往用石板、砖块叠压,土层之间则用糯米熬成的液汁和石灰,夯实密封,有时其中还会拌上碎石子、瓦片之类,以增加盗挖的难度。即使被盗挖,盗贼往往也只能发现上层。更巧的是,这也符合了古人赚一点钱就贮藏一点、埋下一层的习惯。此外,窖坑一般选在卧房内、炕(床)底下。也有选在院内,如在院内常会在地面上做出一系列伪装,如建上茅厕、猪圈、便房等。


古人没有现代这样的防盗保险箱,所以在窑藏时,必须想方设法不让盗贼找到。上面这种将藏宝坑挖深且分层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更有“聪明人”想出了将钱财藏到粪堆、茅厕这些肮脏之地的办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就是被采取窑藏方式处理的,藏匿的地点是吴姓人家的粪坑下面。


还有一个极端的防盗法子,传说有一个发了大财的晋商,觉得将财宝埋到地下、放进墙壁,寄放钱庄都不放心,于是便把成堆的银子熔化成液体,浇灌进家中的地板。这手法太另类、太出人意料,盗贼确是找不到了,但“家贼”难防,其子孙没钱的时候便会悄悄敲下点银子。


掘地掘出百两黄金


古人窖藏财物,埋藏者又不轻易透露消息,若干年后,宅第易人,新主人在翻修或重建时,往往可以挖出前人的窖藏。因此,后人遇到拆迁、搬家时,往往都会“掘地三尺”,把家前屋后地下翻一遍。从古人房产买卖史料上,确实可以找到“掘钱”的记录。


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中“无枉费亦无得”条,便记录了一则买房遭索“掘钱”的事。当时洛阳很多财主家都有掘地藏金的习惯,其后人在卖房时便会想到这一点,有意向买主索要“掘钱”。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观买房时,卖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掘钱”,最后张观多付钱1000多缗(古代计量单位,即一千钱),卖主才交付房子。时人都认为张观付这笔钱太吃亏,谁想张观买下后,竟然真的挖出一大笔财宝,挖出的一只石匣子里装有数百两黄金,正好是张观买房的全部费用。


又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在金山寺借住读书,三餐不继,穷极无聊下在床底乱挖,果然挖到一大瓮白银。但他不贪,封好后又埋回去。后来他中了进士,才叫家人掘出来供作修寺庙费用。


考古发现蓄铜最多


与现代不同,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但古代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用的主要等价交换物,不是纸币,也不是金银,而是铜钱。因而,中国古人的储蓄中占很大比例的,实是“蓄铜”。


现代考古中已发现很多铜钱,有的窑藏铜钱甚至是成吨出土,由此可见古人储蓄是多么疯狂。1967年冬天,在湖北黄石市西塞石维修长江干堤工程取土时,发现一处钱窖,最后称量一下,这批铜钱总重达22万斤。铜钱中最早有西汉“半两”铜钱,最晚为南宋的“淳祐元宝”,据此推测是南宋人埋下的。


1981年10月,在湖南省攸县,一易姓农民在家旁边挖泥时,也挖出一处古代铜钱窖,先后挖出的古铜钱装了5汽车,共重3万多斤。出土的铜钱分期也很广,从汉武帝的“五铢”铜钱,到唐高祖的“开元通宝”、后周的“显德”铜钱,到南宋高宗的“建英通宝”,多达30余种。最后推测,这批铜钱也应是南宋人埋下的。


由于城市房产大开发,这样的考古发现在近十来年更多。2010年底,杭州一个工地上发现的窖藏铜钱4000多斤,装钱用的是一只长达1米5的特大皮箱,发现时已腐烂了,推测是明代人埋下的。在差不多的时间,在陕西华县咸林中学门前一建筑工地上也发现一处钱窖,出土了几万斤古铜钱。


除了铜钱外,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铁钱。1997年7月在河北沧州挖出了重达近10万斤铁钱;2006年7月,在山东省东营市新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6万多斤铁币。这些铁钱都是宋代钱币,出土量之大令人吃惊,钱币的所有者放在今天也堪称亿万富翁。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VQgvXEnTQZU/490410.html

君子之争:弥漫着儒雅风度的古代射箭运动(图)


“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古书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


从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中国古代的“射艺”应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


射箭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据考古发现,它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这是用石头磨制的箭头,绑在木杆上作为当时射箭的用具。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弓箭的发明使用,作为由中级蒙昧社会向高级蒙昧社会开始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说:”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日常食物,而打猎也成了普通的劳动部门之一了。”弓箭的使用对于上古仕会的进步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弓箭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


据《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七卷记载,夏朝已经有了教授射箭的专职教员,同时还有了习射机构-“序”。夏之大学称“序”。《孟子》云:“序者,射也”。商朝沿袭了夏朝的习射制度并有所发展,亦有专人从事习射的管理工作。《礼记·王制》云:“耆老皆朝於痒,元日,习射上功”。说明当时学校习射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礼记·王制》云:“耆老皆朝於痒,元日,习射上功”。说明当时学校习射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弓箭制作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已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弓箭的选材、制作程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并有专门的弓匠来制作。弓箭的种类与西周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制造更加精细。箭镞同属中轴制及三棱制的范畴,而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真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它又比弓先进了一步。一个是比弓射的远,二是命中率比弓高。到了战国时期弩已增加到四种。在《吴越春秋》中,详解了关于弩射之法,当时对弩射研究的深入程度反映了它的重要地位。


到了汉代,随着铁制器械的发展,青铜箭镞逐渐地向铁箭镞发展。射箭运动除了在实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理论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仅《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射法,就包括《李将军射法》、《魏氏射法》等等有八种六十九篇之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出现了专业的比赛,在《魏宗室常山王遵传》里边,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阳的华林园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他把一个能容两升的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19个运动员进行竞射,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谁就把这个酒杯据为己有,这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隋唐,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从唐代到宋代,整个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个,参加的人员有三万多,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了。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也带入中原,射箭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展。康熙61年(1722年),曾经将“木兰秋狝”定为恒制,把承德作为涉猎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提高了整个射箭的开展。当时,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清代中后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地从军事领域退出去了,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射箭比赛。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vXqyXRdMBCw/490409.html

文革中的童谣(图)

文革童谣


我有两个妹妹。文革时都念小学。那时候,她们的书包里,除了毛主席语录和作业本外,还有一根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长长的皮筋,那是她们的至爱。她们每天一下课就在教室外和同学们跳皮筋,下学回家就在院子里和邻居的女孩子们跳。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一套的,具体细则我也搞不清。但我知道跳皮筋时一定要唱童谣,比如:


“小皮球,用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女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跳皮筋的女孩多半都是灵秀的,因为经常这样运动,所以那时的女孩身材都不错,很少有现在的小胖妞。


跳皮筋这种游戏还不受场地限制,找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不会磕着碰着就行。取材也简单,几十根扎头发的皮筋,或破旧汽车轮胎、自行车内胎等都行,这些现在都能随便找到,所以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们传承下去。


文革来了,破旧立新,童谣也与时俱进了,记得她们那时经常唱的是:“天上星,亮晶晶,数呀数呀数不清,最亮一颗在哪里,最亮一颗在北京,北京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大救星。”


毛泽东时代的童谣有个特点,学校教的是要多正经有多正经。如:“我是一个小画家,画了一朵大红花,大红花献给毛主席,毛主席见了笑哈哈。”


那时的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被政治包围着。记得文革伊始,学校还编了一些新童谣,教给孩子们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杜鲁门他妈,是个大傻瓜,床上吃床上拉。”


杜鲁门是什么人,孩子们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他是侵略朝鲜的美国总统。听这名,杜鲁门,大腹便便的能不是个大坏蛋?美帝都是大坏蛋!


还有一首把美帝一带而过,歌颂伟大领袖的童谣也很流行:“小汽车,滴滴滴,里面坐着毛主席。毛主席挂红旗,气得美帝干着急。”


此外诅咒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童谣也朗朗上口:“肯尼迪,啃地皮,不肯尼迪啃地皮。”“李承晚,不要脸,买块胰子买块碱,先洗屁股后洗脸。”“大苹果红又红,我是中国的好儿童;坐飞机、扔炸弹,炸死美国王八蛋。”


后来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学校的老师又编辑了“新时代新童谣”,让她们在游戏时唱,她们觉得不好听,但是老师说不唱就是坏孩子,不唱不行:“打的打的打,打倒刘少奇,打的打的打,打倒王光美”。还有“刘少奇,会挑水,一挑挑了个王光美;王光美,会弹琴,一弹弹了个邓小平;邓小平,会掏沙,一掏掏了个廖莫沙。”“香蕉苹果大鸭梨,好吃不给刘少奇。”


类似的革命童谣还有:“我是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我就跳围墙,敌人拿炮打,我就钻地道,地道里有张纸,我就拉泡屎,敌人进地道,踩了一脚屎。”


“小地雷,铁西瓜,叔叔怀里抱着它,鬼子梦里也害怕。早已怕,晚也怕,关住窗子睡着了,地雷就在他床底下。线一拉,就开花,炸的鬼子回老家,哇哩哇啦直叫妈。”


“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从小生在旧社会,长大成为女英雄……(中间不记得了,大家补充)毛主席提词八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轻轻轻,轻轻轻,我在家里跳牛皮筋,来了三个鬼子兵,抢走了我的牛皮筋,他妈的,他妈的。我要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从前有个周扒皮,半夜起来去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周扒皮!”


“董存瑞,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全国人民流眼泪。”


那时男孩子们虽然不跳皮筋,但也有自己信口编的童谣,虽然粗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也朗朗上口:“半夜三更,我去茅坑,茅坑上面,没有电灯,扑通一声,掉进茅坑,我和蝇蛆展开斗争,斗争斗争,阶级斗争,直到最后光荣牺牲,我的英名留在人民心中!”


“高级饼干,高级糖,高级小姐上茅房,一摸口袋没有纸,一摸屁股一把屎。”


有的小朋友上厕所,有的就在外面大喊:“我来到了天津卫,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压死200多。我上坡下坡又压死200多,我换了一辆车,我又压死200多。警察来抓我,我逃进了女厕所,厕所没有灯。我掉进了粑粑坑,我跟粑粑作斗争,我差点没牺牲。”


记得还有更不堪入耳的:“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老师偷西瓜,老师偷俩我偷仨。老师逃跑我被抓。老师在家吃西瓜,我在家里写检查。我骂老师大王八。”


那时《学雷锋》的儿歌也很多。其中有一首传之甚广:“墙上挂着雷锋像,头上红星闪闪亮。爷爷经常对我讲,学习雷锋好榜样。”


那时的孩子们,从小到大,被道德玩晕了。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学雷锋的任务,奇招怪出。一天,在上学的路上,大妹妹非得让小妹妹把橡皮扔在自己的脚底下,然后她捡起来,兴冲冲地往学校跑,交给老师,然后老师在好人好事记录本上记下:“×月×日,星期一,韩丽萍拾到橡皮一块,交公。”然后大妹妹上老师办公室,报告她东西丢了,再把橡皮领回来。烦死人了。


更烦人的是,第二天,妹妹要礼尚往来,叫姐姐背她一段,姐姐力气大,只好答应她。到校后,妹妹就去找老师汇报,说姐姐帮老大娘背土豆来着。弄得姐姐不知该叫她大娘还是叫她土豆才好,她头一晕,上课就上不好。


有的时候,为了完成“学雷锋,做好事”的任务,她们非要搀扶本来不想过马路的老大爷过马路,几个孩子生拉硬拽地把老大爷搀扶过去,到了街那边就不管了,老大爷喘着气用拐杖指着她们骂:“小兔崽子们,我好容易过了街就被你们弄到这边来,好容易过了街又被弄过来,今儿都第四回了,还让不让我回家了?!”


小妹妹那时对一首红歌很不理解,那首歌唱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九十号,九十号呀九十号,九十号。”她感到奇怪:咋就不能一百号呢?


记得那时有个邻居的男孩每天唱:“学习雷锋,不玩弹弓,学习董存瑞,不跟妹子睡,学习三糊涂,不端酒葫芦……”也不知道是谁教给他的,呵呵。


挺搞笑的吧?!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qdaI6QEdUuA/490436.html

可爱猫咪吐舌头的萌照全纪录(组图)

【看中国讯】


你看过猫咪吐舌头吗?猫咪不像人类一样,会把吐舌头这件事当成俏皮的行为,多半是牠们在梳理毛发忘记收回去,或是太过放松,甚至是生病或舌头受伤而收不回去!一起来看看舌头没藏好的猫咪们吧!




梳毛被打断,害人家舌头来不及放回嘴巴啦!




对啦,刚刚桌上红色的糖果是我吃的




赫!有被我的鬼脸吓到吗?




什么?今天没有鱼罐头了?(打击)




对面传来好香的烤鱼味害我都hold不住了……




大惊奇




没看过美男子是不是




熬夜赶设计图(其实是把沙发抓花)好累,就让我睡到天荒地老吧……




耳朵痒痒的是谁在想我啊?




眯眯眼




我梦到了烤秋刀鱼,呵呵~~




饿到舌头都掉出来了,猫奴还不快上菜!




终于可以跟隔壁的小咪约会了,Yes!




眼神直盯(小鹦鹉),下来咱们交个朋友吧~~




糟糕,忘记写报告了




成功卖萌!




不知有多少粉丝要因为我而失眠了




帽子太抢镜了,俺真是罪恶的公猫……




快瞧!2013年3/16在北京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此投票-850票反对,显示了“非同寻常”的结果。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fSC09bwgFdg/490466.html

郑板桥趣事

郑板桥辞官回家,虽然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等地作了十二年知县,但却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到61岁辞官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家里养着一条黄狗,几盆兰花。一天夜里,月黑风高,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气十分寒冷。郑板桥辗转难眠。这时忽然听到房门一响,居然有小偷光顾。他刚想高声呼喊,但又一想,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恐怕要吃大亏;可是假装熟睡,任凭他偷拿,又不甘心。略一思考,心生一计,于是他翻身朝向床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这时小偷已经摸到了床边,听得真真切切,吓了一身冷汗,站在那里不敢动了。接着又听郑板桥吟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分文。"小偷一听心想:既然这么穷,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然门口有狗,那我就跳墙走吧。刚要奔墙头去,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根果然有几盆兰花,于是小心避开,刚爬上墙头,屋里又传出两句:"天寒不及披衣送,放下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辞官回乡,靠卖画为生,日子过得非常寒苦,冬天就那么一件棉大褂,遇上大风,他就找根布带子扎腰。


一天,当地一个富绅请郑板桥过府作画。郑板桥来到这家门前正要进去却被当差的给喊住了:"喂,干什么的?不要瞎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郑板桥看看这凶神恶煞般的门丁,也不计较,说:"你家老爷约我来的。"那个胖的一听,说了:"找我家老爷?你是来揩油的吧?老爷关照过的,不让进!"


那门丁一见郑板桥的打扮,心里有几分不信,就想拿他开开心,说:"我家老爷结交的都是斯文人,你果真要找老爷,作首诗来听听,就放你进去。作不出来嘛,就别怪我啰!"


郑板桥望望他,又好气又好笑,便说:"出题吧!"这人鬼点子倒挺多,他一扭头看见门房里烤火盆架上,水壶正"突突"地冒气,就指着水壶说:"就以这个为题吧!"郑板桥随口吟了出来:


嘴尖腹大架儿高。

才得温饱便自嚎。

笑尔不堪容大物。

二三寸水起波涛。


等到他听出味道来想拦阻时,郑板桥早已走进大门,拐弯到大厅后头去了。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D47d4fWsLYg/490395.html

徐才厚军中问题“触目惊心” 习近平动手


免翻 墙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2013年03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锋综合报导)3月17日人大闭幕大会上,等中共国家新旧高层 最后一次同时亮相,唯独军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和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缺席,消息称,徐才厚已经被调查,行动受到限制。港媒称,近期习近平考察解放军海、陆、空及二炮等各军兵种,都给军头们打招呼,同时也在组织上作出新部署,剪除徐在军队的旧部及势力。

调查谷俊山案受到干扰


据多方报导,2012年2月就因涉及贪腐被撤职的谷俊山在军中后台强硬,且其贪腐案涉及前任军委领导,一年来军方查处遇到阻力,因此一直比较低调,尤其是在直接推动彻查谷俊山案的总后政委刘源未能进入军委之后,更有人希望草草了结此案。


刘源在调查谷俊山时,一直受到当时军委有关高层的干扰,直到2012年初才把谷俊山拿下,当时刘源还在总后的讲话中大赞胡锦涛的“英明”。


由于徐才厚仍是军委副主席,而且徐的背后直接牵扯到江泽民,刘源因受到牵连,虽然拿下谷俊山,但是对谷俊山的调查无实质展开。直到“十八大”徐才厚失去权力,习近平对谷俊山的调查真正展开,谷俊山的将军府被抄,其与军队集团的内幕 被揭开,最终发现的问题 使得习近平“大怒”。


谷俊山触军中大忌 习近平出台禁酒令


据说在谷俊山家中抄出大量现金和一万多瓶茅台后,军委主席习近平获知后“大怒”,称“战备需要这些物资吗?! ”


据报导,是军中管钱、管物、负责采购的部门,一直是军内实权单位和油水最丰厚的部门,权力相当大。而谷俊山家中的天量茅台酒几乎全是趁总后勤部向贵州茅台酒厂采购时私自侵吞侵占,然后用这些茅台酒结交权贵、巴结上级,为自己牟取更大私利铺路。


2005年总后勤部向茅台酒厂订制了一批“战备茅台”,用深绿色的行军壶盛装,壶身正面印有“战备茅台”、“壹公斤”及“2005总后勤部生产管理局监制”字样。壶盖上还装有“指北针”。


谷俊山更触犯军内的大忌,用茅台等物资笼络总后勤部与中共七大军区之间的关系。2011 年初大陆 媒体的一篇报导称,中共七大军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均派出代表赴茅台集团,结成军企友好共建单位,这段时间恰好是谷俊山任职总后勤部期间。


去年12月下旬,中委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习近平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宴请、不喝酒等。据说“禁酒令”的出台与谷俊山有部份的关系。


徐才厚问题触目惊心 习近平动手处理


在几天前进行的人大闭幕式的主席台上,一边坐着现任两名军委副主席,但是在另一端只有军委前副主席,前,独未见徐才厚。在此前3月5日的中共的主席台上,中共国家军委副主席的徐才厚也缺席。


今年年初爆出被判刑之后,因为徐才厚与汤灿的关系,关于徐的猜测就一直不断。1月7日,网上突然传出江泽民铁杆亲信、原总后副部长谷俊山已被正式批捕的消息。“”之前,原本被认为受到薄案牵连的刘源突然不断高调发声,也被认为是官方对谷俊山案的处理有了实质进展。


谷俊山当时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时候,据称直接跳过总后,由军委任命,涉及的军委成员就是梁光烈和徐才厚。当谷俊山上任总后的副部长时,总后部长廖锡龙毫不知情。谷俊山还是江泽民在军中安排的贪腐链中的重要一环。


港媒则称,“十八大”后发现徐才厚的问题“触目惊心”,虽然他已经届满退下,习近平动手处理但其在军队内的羽势力。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0319/11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