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7日讯】制造业已经进入智慧化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制造业有望通过改进技术提升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价值,步入“智”造时代。
在经历了以低成本取胜、劳动密集型、量大于品质、带来巨大能源消耗等粗放式增长之后,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全球经济的下滑、中国经济的转型、环境问题的整治、劳动力成本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劳动人口结构改变等带来的种种挑战。中国制造业将何去何从?
美国媒体称,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过渡之中。中国制造商的优势在逐步丧失,每天都有大量消息表明,又有一名美国制造商在赢得(或者在夺回)一小块的市场份额。
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1月4日报道,事实上,私下里中国人正变得孤注一掷。他们知道,他们不再是制造业低成本之地,但是对此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报道称,许多公司整个的经营模式都是围绕廉价劳动力建立的。而今这一优势已一去不复返。大部分中国企业主都认识到,他们需要彻底改变关于质量和生产力观念的看法。但是与此同时他们正在经历严重的现金流转问题,并且这一轻度的经济衰退将会非常明显。
报道指出,对这一新趋势,中国制造商普遍的反应与上世纪80年代许多美国制造商的反应非常相似,因而取得的结果也大同小异。
以下是共同之处,而实际上这些反应都不会使中国的制造商变得更强大:
1. 否认——他们将目前的困境归咎于外部的挑战,而不认为是自身过时的经营模式造成的。
2.对雇员感到失望——中国的企业主对他们的工人感到不满。过去,工人们毫无怨言地接受低工资和长时间的工作。现在,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如果不喜欢这项工作,他们就会辞职。如果不当“独裁者”,经理人员就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而独断专行在年轻一代中不那么能玩儿得转。
3.对银行感到失望——中国银行多年来一直在做维持增长所必需的事。现在低息贷款不见了,工厂债台高筑。只有增长,它们才能还得起债,而只有背负更多的债务,它们才能获得增长。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现有企业模式下所无法解决的现金流问题。
4.将工厂搬迁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地方——沿海的工厂在向内地搬迁,或搬迁到其他的亚洲国家,抑或搬往非洲。
5.专注国内市场——许多公司视中国的消费者为它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认为中国政府会迫于内部“极端的”政治压力,筑起栅栏,保护这些公司免遭外来竞争的冲击。
6.获利后向外转移——数百万中国企业主都试图从自己的企业中抽资,然后将资金转移到美国、加拿大或者欧洲。他们将资产转移到那些有法律强化财产权的国家。
报道说,中国政府有法律限制向境外转移资产,但是民众通常都能找到规避这些法律的途径。他们从这些投资获利的需求还在其次,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保护资本。
中国制造业未来十年何去何从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一方面,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一直为全世界瞩目,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另一方面,出口和投资是拉动中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两者共享一个基础,这就是中国的制造业。
制造业支撑着出口很容易理解。而制造业支持投资,就是用储蓄购买大量制造业的产品——钢铁、水泥、设备等,然后进行安装成为基础设施。
中国在世界上虽然享有“制造大国”美誉,与最发达制造强国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要远大于机遇。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不少新问题,主要包括自主知识产权、人工成本和整体产业素养等三方面。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数不多,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及盈利水平的提高。目前制造业发展方式落后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生产模式已成为转变我国发展方式的最大障碍。
近年,中国制造业面临不少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很快。2008年,中国修订了劳动法后,2008年~2011年中国法定最低工资的水平加快提速,去年各地的增长幅度平均在20%以上。此外,“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幅度增加劳动所得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市场与政策一起发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更快增长。整体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体从开放之初的100倍,收缩为目前的10倍。
此外,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且不稳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农民工就开始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农民工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太大。由于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中国制造业难以形成一支人员基本稳定的产业队伍。
弄清楚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后,我们要明白真正制约中国工业增长的是什么?是市场需求。在当前,最现实的就是全球复苏的步子缓慢。从2008年危机冲击中国以来,我们可以观察到,每当发达经济复苏的步子略略加快,中国沿海工业的订单就上升,招工难的问题就突出,制造业的增长就强劲。
对中国经济而言,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一部分中国制造出口的能力,转过来为国内的消费市场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造业的改变,甚至是生产技术变革正在进行。但新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变化、制造模式变革是需要许多重要条件的。
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是以计算机、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重大创新为代表的能够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事件,它不仅会导致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它将导致制造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交易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
现如今,制造业已经进入智慧化工业革命时期,未来将朝向无人工厂发展。制造商通过改进技术提升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价值,全球“智”造正在成为时代潮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目前企业生产制造产品,首先是圈地盖厂房,然后从全球采购原材料进行加工,最后进行全球销售。这样可能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运输成本高、搜寻信息难、交易成本大。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可能实现什么?它可以真正做到“销地产”。也许某些制造企业只需要在不同需求地放上几台互联网连接的3D打印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直接把原料拉到商店,打印后直接拿走就可以了。这样运输成本就大大减少,定制交易成本也大大节约,另外定制也没有库存,没有多余产品的浪费,于是整个社会资源就得到了很大的节约。
这些都将是制造业的突破和改革。可以预见,只要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后发优势”,警惕陷入政策失当、体制缺陷,那么在未来的下一个十年中,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一定会加快。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WEwluTDw65M/51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