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新华社通报,中国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由北京检方正式提起公诉,北京二中院将择日开庭。分析人士指,启动该案后,中共当局将面临更棘手的谷俊山、薄熙来案。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 资料图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4月10日发布消息: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已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北京市二中院已依法受理该案,将择日开庭审理。
刘志军于2002年9月起担任中国铁道部党组书记;2003年3月正式就任铁道部部长。其在职期间,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投入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刘志军借此开启了中国高铁“大跃进”时代,高铁质量引专家担忧。
从2004年至今,高铁已投入建设资金至少在2万亿以上。曾大权在握的刘志军也将高铁项目变为生财之道,其中曾为山西籍商人丁书苗的北京博宥投资公司批复多个高达数十亿至千亿元的项目。早前中国官方通报也指,刘志军收取中介费及其他贿赂总额达8.22亿元,除此之外,中国官媒早在去年5月份,指刘志军“道德败坏”,其他中国媒体也曝出,这位中共高官还有不少于10位的情妇,其中包括演艺女星。
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道周翊民曾指,大跃进式的中国高铁将导致事故高发;2008年4月曾发生胶济事故;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曾震惊世界,也引爆中国铁道部贪污腐败、挪用和账外存放资金、违规收费获利等丑闻。其后54名责任人受到中共党纪政纪处分,此事件也加速了中国对已于2011年2月底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罢免职务的刘志军的调查。
刘志军案及去年的薄熙来案等成为上一届中共执政层任内的最大丑闻,几起案件也久拖不决。今年1月,官媒央视报道,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和前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案及前吉林省副省长田学仁案等,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月8日,黄胜案在南京一审开庭,检方指控其受贿,金额达1223万余元。一系列贪腐案开审之后,是否也将启动军中贪腐大鳄谷俊山及薄熙来案的审理?
“刘志军案将成为习近平反腐'老虎案”
中国学者、《炎黄春秋》杂志主编杨继绳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认为中共新领导层接手了上届的几个重大案件,在刘志军一案上可将“烫手山芋”变成习近平反腐的标本,本案因此可以成“苍蝇老虎一起打”中的“老虎案”,不出意外,刘志军至少会获死缓。但他并不认为打下刘志军后,对中共整体的腐败状况会有大的威慑和改变:“他是部长级的,应该算老虎吧,这个案子影响也这么大。这个案子涉几亿受贿,应该会判很重,我觉得会是死缓吧。腐败官员是应该惩处,但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不解决,处理腐败官员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会再长出新的一茬的。”
中国学者、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前研究员姚监复也向德国之声表示,早在2000年时,他和时任中纪委书记的李昌一起到海南考察时,海南省官员曾向他们表示中共层的腐败案都是窝案和串案,因此将被新执政层顺利贴上“老虎”标签的刘志军案,是否会牵出其他“老虎”也未可知:“部长一级最少算个小老虎,但当时几万亿的投资究竟还有谁得好处了?相关的人要不要打一打,还是就打一只老虎和一百只苍蝇?还是把这只小老虎和周围相关的大老虎一起打?这个案子要不要抓得更深一点,我估计不会,或者只是向下抓而不向上抓。”
“薄案拖不起,中共需要找到经济或刑事犯罪证据”
杨继绳认为由于薄熙来案和刘志军案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并不能象刘案一样清晰定性并顺利开审,但无论如何,薄案久拖不决,将影响中共形象,中共当局应该会在几个大案上作出决断。
姚监复则认为,黄胜案、刘志军案等相继公诉或开审,有可能是当局为薄熙来案以经济罪定性做铺垫。姚监复分析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应该不涉入大的经济犯罪,有可能要调查其任职商务部、辽宁和大连期间的经济问题:“刘志军的案子是经济性质的案子,顶多是个大贪污犯的问题,薄熙来的案子是政治斗争的问题,两个性质不一样,虽然现在当局想把薄熙来的案件作为经济案件及刑事案件处理,但实质上还是牵涉到政治局委员而且是幻想当常委的政治局委员的处理问题,所以比刘志军问题更复杂。究竟薄熙来犯罪的罪证有哪些?至今没有全面公布。如果是试图以经济案件来定性薄案,也得拿出足够的证据。”
姚监复也指,如果当局着力调查薄熙来在重庆之前的经济问题,将再进入另一难解之套,即对一个“带病之身”的人予以提拔重用,将不可避免的再牵涉其他中共高层,而这是当局不愿意看到的。面对刺手的薄熙来案,中共当局无法再继续拖延下去,人们将聚焦会有哪些更隐蔽的动作来化解这场政治危机。姚监复特别向德国之声提及,近期《Lens视觉》杂志文章曝光辽宁马三家劳教所酷刑一事,且在大陆传播广泛,除媒体解读的为解除劳教制度破冰之外,另一种可能性是,当局正在寻找薄熙来主政辽宁期间的“罪证。”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A9X3JP4smqU/493274.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