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6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顿综合报导)在中共“六四 ”屠城24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进行各种悼念活动,纪念为中国 民主而被中共屠杀的爱国学 生及反对的独裁专制政权。而据时任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 的秘书鲍彤回忆,在当时,赵紫阳主张寻求稳妥的解决方法,但遭到中共大佬的反对。1989年 5月17日下,赵紫阳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后对鲍彤说:“刚刚在邓小平家里,已经做出了个决定,我输了。”
赵紫阳: “我输了”
6月8日,日本《朝日新闻》采访报导了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现年80岁的鲍彤。据鲍彤介绍,1989年 5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他家召集了赵紫阳、李鹏和姚依林等政治局常委,商讨针对学生民主化运动的应对措施。
“刚刚在邓小平家里,已经做出了个决定。我输了,姚依林(时任副总理)和李鹏赢了。” 当天下午5、6点左右,赵紫阳从邓小平家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后对鲍彤说,“至于是怎样的决定不能告诉你,但是我无法执行,我必须辞职”。
2天后,即5月19日的清晨,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上含泪看望了绝食的学生,并说道,“我们来得太晚了”。 当晚10时,时任中国总理的李鹏发表了讲话,重申了中央的立场采取“严厉措施结束骚乱”。两小时后,午夜时分,天安门 广场的一个大喇叭宣布实施戒严。
《朝日新闻》引述鲍彤的话报导称,“我确定那天的会议敲定了严厉的应对措施,包括武力镇压在内。作出最终决定并拥有让赵紫阳下台力量的,不是李鹏和姚依林,只有邓小平”。
5月19日晚,在李鹏讲话后不久,江泽民立即表态坚决支持中共中央的决定。这个及时表态的大动作走在所有省市自治区领导的前面。
从那以后赵紫阳便无法在公共场合露面,并被辞去总书记一职。直到2005年离世,赵紫阳一直被软禁在家中。
江泽民整肃《导报》受赵紫阳批评
1989年4月15日,73岁的胡耀邦突然心脏病发作而猝逝。消息传到全国各地校园后,引起许多学生的强烈反应,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至于上海数间大学纷纷挂上大字报和挽联表示敬意,学生于海报上悼念的口号除了赞扬胡耀邦外,同时要中共当局“反官倒”、给中国民众要“民主、自由”的权利。
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社论,把爱国学生运动定性为动乱。
4月27日,看到风向的江泽民派刘吉、陈至立负责的“上海市委整顿领导小组”进驻《导报》,停止了钦本立的领导职务,遣散《导报》员工,还特别下禁令不许《导报》的编辑再做记者。《导报》事件引发了八千余人的上海最大规模的一次游行。
5月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赵紫阳称江泽民查封《世界经济导报》的粗糙的手法恶化了局势,让他们陷于更不利的局面。
江泽民密书李鹏、邓小平
《中国六四真相》披露,江泽民在89年“六四”以前,写了一封密信呈送“李鹏总理并呈邓小平主席”,原存中共中央办公厅档案室,后来清查,发现这封信已不翼而飞。
信中说方励之、王若望 、刘宾雁 等人是“反党集团”是“阴谋家和野心家”,如不采取“果断措施”,“任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就要亡党亡国”,云云。
《中国六四真相 》报导称,从江泽民在信中对形势的估计(亡党亡国)和对策(果断措施),可以看出他在怂恿邓小平下令屠城中所起的非常关键的作用,密信揭开了江把赵紫阳赶下台,使自己成为三位一体领导人的真正内幕 !
江泽民踩着六四学生的血 夺得了中共最高权力
5 月21日,邓小平密召江泽民到北京,要他阻止出访加拿大提前回国的人大委员长万里回京。5月25下午3时,当万里的飞机在上海机场降落,即受到江的“软禁”,5月27日,不能回京的万里不得不公开表示,同意中央颁布的戒严令。
江泽民“软禁”人大委员长万里,阻断了赵紫阳想利用人大的权利和平解决学生运动的图谋。
5月27日,邓小平召来中共八位大佬开会,江泽民被内定为中共总书记。5月30日,江泽民取代了赵紫阳的职务,并开始批阅文件;6月1日,中共军队才有了进城的新部署,6月3日夜,中共中央决定已调集的20万人规模之戒严部队展开清场作业。
江泽民利用溜须拍马、投机的方式,获取了中共最高权力,成为六四屠城 的最大受益者,实际上也是六四屠城的最大罪犯之一。
在2002年江卸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时,他给政治局常委定了几条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不许给“六四”翻案。
本文标签:《朝日新闻》, 万里, 中共,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南海, 中国民主, 人民日报, 党, 六四, 共军, 副总理, 加拿大, 南海, 大纪元,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姚依林, 总理, 政权, 政治, 政治局常委, 方励之, 日本, 朝日新闻, 李鹏, 民主, 江泽民, 真相, 翻墙, 胡耀邦, 自由, 赵紫阳, 邓小平, 陈至立, 鲍彤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0609/13785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