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3, 2013

【田涵】从心理、情绪、意识到物质和能量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2013年08月03日讯】 导语:“心身医学是里程碑性的、新概念性医疗保健体系。心身医学认识到心理和身体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人们与生俱来就具备着的强大的、先天性愈病能力,以及人们自身在疾病痊愈过程中的自我责任。心身医学利用多种多样的疗法帮助患者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心理生理的资源来实现并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具有无限广阔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


发展背景和简介


近代西方传统 医学之产生是以机械论和还原论来解释身体现象和疾病的结果,并随着人体生物学、病理学的发展,这成为现今世界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医学模式,叫“生物医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本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科学 对人的审视越来越全面和系统 ,对人类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越来越重视。1948年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成立宣言中,把人的健康定义为 “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疾病已被发现不能单纯从生理学角度去研究和治疗,除非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考虑进去。于是,精神病学家、内科学专家恩格尔(Engel)就强调,在新时代进行医学模式的转变十分必要,即建立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里有两个转变方向,一种是医学研究对像宏观化,注重社会宏观状况对全体社会成员健康的普遍影响,由此诞生“医学社会学”。而另一个方向是个体研究的系统化,即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诊断病人个体,“心身医学”由此产生。


心身医学一词是1818年精神科医生亨罗斯(Heinroth)在治疗失眠症时发现,心理因素对失眠有很大影响,因此对疾病的病因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心身的”(psychosomatisch 或psychosomatik)。后来,1943年美国的哈雷德(Halliday)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明确强调心理因素可以引起疾病。1950年,美国的亚力山大( Alexancler )也大力提倡心身疾病的概念,并明确指出有7种经典的心身疾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而这些疾病都与特定的心理冲突有关。193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心身医学的开拓者之一邓伯(Dunber)加以采纳,并于1939年在他领导出版《美国心身医学杂志》1944年建立的美国心身医学会加以推广。从此心身医学正式诞生。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身体疾病,是造成现代人死亡 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心身医学由此也越来越多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实际上,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疾病与心身失调有关联,都可以成为心身疾病。美国执业医师约翰?辛德勒(John A. Schindler)在其著作《How to Live 365 Days a Year》中指出,76%的疾病都是由不良情绪(注:这里的情绪指的是隐藏的基础情绪)引起的。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不仅仅限于某一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本身,也不仅指疾病的病力学,它是研究疾病的倾向性、易患性、疾病的起因、预后、病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前驱性特征,心身相关规律。心身医学是从心身相关的基本立场出发,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 ,试图提出“综合——整体性医学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心身相关原理”。


“病由心生,相由心造”


医学界对心理和身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注重从整体论和生机论角度研究人体的我国中医传统医学一直提出情志致病论。中国 早期医书《黄帝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皆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认为,人的得病有两方面原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躁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朱丹溪的学生王履提出“百病皆生于郁”都认为心理因素起很大作用。


西方的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学、巴甫洛夫(Pavlov)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等,为近代心身医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沃土。心身医学在西方诞生后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致病作用的躯体器官病变或功能障碍。像原发性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慢性疲劳等都是常见的心身疾病。每个人患心身疾病的风险状况,往往跟该人的心理特征、社会特征有关。


首先是人格上的差异。性格冲动急躁、攻击性强的(A型人格)就很容易得冠心病。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行为有关。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与之相反的B型性格的人高5倍。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而性格内向、消极,且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易常常患支气管哮喘;得溃疡病的患者往往有被动、顺从、过度关注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固执,爱怨天尤人的人患偏头痛的风险较大;而惯于自我克制的人(C型人格)则更容易得癌症。


还有一个因素是人们看待问题方式的差异,即如何解释应激源。有的人看问题悲观消极,有的人则积极乐观;有的人仅仅把目光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有的人则善于理性分析问题并找到应对方案??????这些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状况都是有极大影响的。


社会支持系统则是造成心身健康差异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人周围有足够善解人意的家人、师长、朋友或同事的关心,那么他即使遭遇了心理的挫折,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及时地派遣内心的压力而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相反,性格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的人,则由于该支持系统的弱小,而不易对心理反应进行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对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不良影响。


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心理应激(stress)和心身反应两个主要环节。其发病源叫“心理应激源”,它一般有三大类:一是灾难性事件,如、火山、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它的人群影响范围广,刺激强度大,造成的精神创伤严重,著名病例如二战期间格勒市民的“围城高血压”和9?11事件引起的很多美国人的各种心身病症。二是个人性 应激源,与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影响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如失学、失恋、事业等,但其个人影响不可忽视。三是背景性应激源,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等,它能长期对人的心身健康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途径。植物性神经主要调控人体脏器的自主活动,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过于激动的情绪容易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冠心病;焦躁过度的心理则易通过副交感神经而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溃疡。心理应激反应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甲亢、糖尿病等病症。第三个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减弱,它会造成人体抵抗外界病源的能力降低,而且内部的免疫监督也会减弱,使癌细胞增殖扩散的风险增大。例如,很多癌症病症的出现,往往是在患者情绪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以后。


意识控制身体的能力——人不是“生物机器人”


意识对身体的影响和控制的程度是显著的。例如,生物反馈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个人可以学会控制脑电波活动、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降低皮肤温度,并按照意愿调节身体的许多其他自主神经活动。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的先驱、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系名誉教授约翰?倍斯马吉安(John Basmajian)证明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有意识地控制单个神经元和肌肉细胞。如果知道了意识控制单个细胞的这一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则可以为个体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份提供了可能性。


许多其他的研究已经证明,意识可以用来缓解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尿失禁、颞下颌关节综合症、不自主的肌肉痉挛(运动障碍)以及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肉麻痹。意识也可以用来降低血压、减少某些心功能失调、调节导致溃疡的胃肠分泌活动、胃酸度和肠易激综合征。


“这种对不自主神经系统的意识控制对心理学和医学具有超出想像的深远影响。这表明,人类不是完全由基因和生活经验调控的生物机器人。”堪萨斯 托皮卡的门宁格诊所创办人、自愿控制项目的先驱研究人员埃尔默格林(Elmer Green)博士和埃利斯格林(Alyce Green)补充说。


戈登博士(Dr. Gordon)指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是临床上明显的——与那些具有愉快的社会和人际交往活动的人们相比,被贫穷、对工作的不满、偏见、文化冲击、长期的孤独、或失去亲人所困扰的人,更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这些临床研究和报告的科学理论基础,来源于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这一做法的成果已经被在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斯坦福大学、迈阿密大学、加州大学分校进行的综合性心身医学项目中取得成功。在这个项目中的研究人群患有危及生命的、衰弱性疾病,例如癌症、爱滋病、心脏病、慢性疼痛等,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态度,例如吃什么、怎么锻练、以及如何想问题。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人们的身体机能更为有效的运作、感觉好多了,而且,在一些特别突出的病人中,活得更久。


情绪是物质反应——来自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证据


情绪、态度和信念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有两种情绪,一种是外在情绪,这种情绪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内在情绪,这是没有外人能看出来的,也就是基础情绪,心理学家则把这种内在的情绪称为情感。辛德勒医生认为,基础情绪更容易引起疾病,因为它们总是持续不断,而且从根本上来说,基础情绪通常都是不良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会不断地引发各种病症,但患病的人却不清楚这种情绪的存在。而每个人的基础情绪则是精神生活不丰富造成的,也就是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家庭、社会以及遗传的因素综合造成的。


恐惧、愤世嫉俗、以及绝望和无助感,可以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勇气、善意的幽默、控制感和充满希望都可以对健康有益。乐观的人不太可能生病,当他们生病时,往往活得更长而且少受罪。罗格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埃伦惰(Ellen Idler)博士和耶鲁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斯坦尼斯拉夫?卡塞尔(Stanislav Kasl) 博士共同在耶鲁大学和罗格斯大学作的研究表明,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态的感受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预测幸福和未来 健康的指标。


在1970年代,对免疫系统研究的伟大进步,帮助了阐明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并且给人们带来的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PNI)。研究人员发现,机体自然产生的“□”或“神经□”(由氨基酸组成的信使分子)类物质,可以导致改变心情、痛苦和快乐。其中首先确定这类物质是“内啡□”,这是“内源性吗啡”的简称,或简称为“大脑自身吗啡”。当内啡□释放时,它们会产生类似于鸦片类药物相关的愉快的反应。


州罗格斯大学的分子与行为神经科学中心的访问教授、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神经科脑生物化学处的前处长,坎迪斯珀特(Candace Pert)博士说:“我们推论这些神经□及其受体是情绪的生物化学反应。我们花了15年的研究才敢于作出这样的结论将二者关联起来。但我们知道,这些神经□会在不同的情绪状态过程中释放。”


“令人震惊的启示是,这些内啡□和其他化学物质,不只是在大脑中存在,而在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并在整个身体中都存在。当人们发现,在大脑中内啡□引起欣快感和疼痛缓解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然而,当他们发现,它们也在免疫系统中存在,所以这些结果被拒绝多年。原来发现这些的科学家们不得不多次重复他们的研究,直到被人们相信是真的。”


以前被认为是纯粹的心理过程的情绪反应,现在被认为可以连接到不只是在大脑中的、而且是整个身体的化学过程。同样地,这些□被视为影响身体的所有系统(包括免疫系统)的运作。珀特博士解释说:“病毒使用相同的受体[作为一种神经□]进入细胞,取决于该受体周围的天然□的数量的多少,病毒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决定我们是否会在相同剂量的病毒攻击下患病。”


研究人员还发现,免疫系统就像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具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说,智力位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传统的“心身份离论”的观点不再适用于当今科学的发展现状。在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行为和心理社会医学科主任、被众人认为是PNI之父的罗伯特?阿德(Robert Ader)博士,进行了多次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在一项研究中,大鼠给予加用糖精调味的免疫抑制药物。最终,它们仅在尝到糖精的味道之后就出现了免疫抑制反应。另一项研究表明,它们的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原理来增强。阿德博士建议“人们可以学习影响与外面的世界保持平衡关系、健康的能力”。


“调节反应是心理和身体之间的一个功能强大的桥梁”,Joan Borysenko博士陈述道,“身体不能区分真实的生存威胁事件和单独存在事件之间的差异。”这项工作对人类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这些研究强烈提示,各种内、外部的刺激(记忆、思想、情绪、肢体动作、声音、气味、口味、情境、状态)都能影响许多以前的形成条件反射性的免疫反应。


人体能量场理论开启新思路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场,可以通过心电图、脑电图或皮肤电测定(EDS——一基于人体穴位的电性能测试方法)。这些能量场不断地受到来自人体身体或心理状态所产生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被他人的能量场所影响。


心身医学对人体能量场的共识是:


?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多层的、能量系统,自我的能量在不断与他人、环境组成的系统之间交换、互动。


? 疾病是人体能量场中的不平衡状态。


? 清除人体能量场中的病态根源、或平衡人体能量场,能促进健康。


? 所有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愈病能力,并具有能促进他人的愈病能力。


医学博士罗伯特?贝克尔,是研究电磁场对健康的影响的先驱者。 他发现小电流能刺激细胞再生、加快骨折愈合、以及促进组织的自我修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神经精神病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大脑中某些点之间给予的小型电刺激引起的行为变化,与观察到的注入某些脑刺激性的化学物质相同。


据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创始人和总裁,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Janet Hranicky博士认为,我们的思想和情绪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能量水平,并直接影响着围绕着我们的身体生物能量场。“传统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仍然处于以缓解症状为重点的疾病治疗模型。然而,在心身医学领域,我们发现,如果患者过于关注于自己的问题本身,例如不满、恐惧等等,我们往往会看到他们的能量水平在往下降,因为他们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中错误的一面。因此,心身医学的重点,必须要训练和加强让我们的心理要善于选择 ‘积极向善(上)’的思想,而不是在已经发生的错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例如童年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恰恰因为在心身医学看来,人体的能量是至关重要的,身体的痊愈需要能量。积极的心态和热情会升高人体能量级别,而绝望和痛苦会降低人体能量水平,恐惧和焦虑则往往会造成混乱的人体能量模式。” 所以过于关注问题本身,不利于维持机体的能量水平,也不利于疾病痊愈。


Hranicky博士指出传统的医学模式中,病人如果表现出情绪或精神上的困扰,通常要就诊于精神病医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并没有被视为诊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心身医学,情绪被视为反映人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对人的生物能量场有重要的影响。人体生物能量场的紊乱反映了人的意识状态的紊乱。例如,我们发现,人体生物能量场的紊乱往往发生在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功能紊乱之前的几星期、几个月、甚至经常是几年。相似的事,人体意识的改变能改变人体生物能量场,进而能改变病程。例如,当一定级别的健康、和谐 的能量产生并影响了人体生物能量场时,就会引起人体病态能量场的恢复到正常,这种能量场的正常化进而会引起物质实体的变化,如肿瘤的消失、往往是相当快速的。”


Hranicky博士和其他心身医学领域的人员的研究表明,虽然有许多疗法可以用来解决身体或心理/情绪的健康问题,但是如果病人的“意识”在治疗过程中不改变,所取得的治疗成果通常不会持久。因此,心身医学非常适合于帮助病人改变“意识”,并且相应地调整人体的生物能量场,因为它能够将心理/情绪的行为习惯模式中的消极因素抑制住,并向积极的模式转化。


疾病是一种讯息,而不是敌人


在许多方面,传统医学传达着一种我们要全力以赴对抗疾病——的战争观点,在这场战斗中,疾病被看作是一个敌人,死亡意味着失败。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来看,疾病被看作身体发出的一种通信信号,提示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的警告信号。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信息”来检视整个心理/身体系统,看看它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运作。如果一个人感受到背部疼痛,他/她可能会问:“是我背负着太多重量的情感吗?是我承受太多压力吗?我正确地使用我的身体或合理锻练了吗?”

在心身医学的角度看问题会超越眼前的具体问题,而会从一种更广大、更深远的维度来看待一个生命事件。例如,一次心脏病的发作可能是一个信号,提示这个人应该变得不那么自卫、对他人具有敌视、在工作不要太要强、应该更多的关注于放松自己、兴趣爱好、家庭和享受生活上。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心脏疾患将会在字面和象征意义上痊愈。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助理临床教授、医学博士德安欧尼斯(Dean Ornish)利用这些概念来进行心脏疾病治疗的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心理因素加强保健和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消除患者的社会刺激因素,如不良的家庭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等,使患者得以在相对平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中恢复正常心态,以减弱致病的外在刺激;二是消除心理学病因,即帮助患者(如冠心病人)改变认知模式,培养正常心态,这是从内在角度“治本”,难度相当大;第三则是消除生物学病因,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疗疗高血压病人,可以帮助改善病人的循环系统,降低血压。


心身疾病的预防是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它主要也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除或远离环境中的心理应激源、加强社会人际支持、潜意识防御、端正认知方式等。


堪萨斯州托皮卡心身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始人Steven Fahrion博士,回忆一位43岁的中层管理经理找他治疗血压升高的状态。Faharion博士注意到,此人讲话快速、工作超负荷、从来没有觉得有足够的时间。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后,他学会了通过有意识地控制他手和脚的温度来放松自己。他还学会了打坐、使用视觉呈现技术来放慢他那奔腾不息的思想。由于该男子能够安静地坐下来,也开始洞察到自己的感情,并且洞察到管理自己生活的方式,并且与Faharion博士加以讨论。 3个半月后,该名男子的血压恢复正常。


在《科学》杂志上,有 62项研究被引用来显示,支持性的社会关系包括朋友、扩展家庭、婚姻关系和团队成员对以下疾病过程有正面的影响:手术恢复、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恢复、心血管活动和免疫功能的改善。缺乏这些支持性的关系则显著增加死亡的发生率。珍妮阿赫特贝格(Jeanne Achterberg)博士,列举了许多其他研究表明:


? 感觉无助、无望,增加癌症生长和消化问题


? 焦虑和压力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干扰愈合能力、干扰免疫系统并导致心血管疾病


? 恐惧和焦虑抑制细胞的修复机制


? 安全感以及应对能力,可抵消负面情绪的有害影响


? 喜悦和放松增加痛苦或受伤区域的血液流通,改善组织修复


重视抚触


心身医学十分强调人们之间相互接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儿童。 “一个孩子,没有抚触可能引起垂体不能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 Borysenko博士说:“孩子个子矮,产生‘发育不良’综合征。孩子不能吸收营养,可能生病和死亡。”已被证明,抚触和身体爱抚可以提高婴儿的成活率,促进心理功能和机能,促进身体生长及免疫功能,最重要的是,让人对压力做出有效反应。此外,尸体解剖表明,与那些抚触少的动物相比,给予额外的抚触和照顾的动物的心血管和肠道系统的损害要少得多。


多洛雷斯克里格(Dolores Krieger)博士、注册护士、纽约大学的名誉护理教授,开发出一种技术被称为触摸治疗,已被证明治疗各种医学状况有效。据克里格博士,触摸治疗是一种“对一些古老的、能有意识地引导或灵敏地调节人体能量的治疗方法的现代诠释”。正确使用抚触治疗可以增加血红蛋白(提高氧气含量),降低焦虑,减少疼痛,加快手术伤口的愈合,并帮助纠正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技术已经传授给超过37,000名护士、 医生和保健医生。


发展现状和意义


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可谓是史无前例的,由此而产生的种种高度普遍的心理和身体问题(现代病)也向医学界提出了新的呼唤。医学的长期实践已经证明,对病人心理因素的忽略,会给医疗效果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日益增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医学研究者们已经考虑城市拥堵喧嚣的环境在这其中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开始改进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使其更加全面综合。


与此同时,心理学、精神病学与医学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众多综合性医院已经设立精神科,精神科医生常常被邀请参加对具有精神病症状的或情绪紧张的躯体患者的会诊。看来,今后将会有这样一个趋势,临床医生越来越需要掌握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知识,而精神科医生也越来越需要学会与各科医生合作诊疗。


此外,心身医学也在对行为治疗的有效性问题上寻找有力的支持证据。行为治疗是指通过对身体行为有意识的设定,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躯体、脏器官能状态的目的。特殊疗法如气功 、印度瑜伽(Yoga)等,对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早已是有目共睹的。心身医学虽然不注重具体疗法的设计,但是却在利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尽量为这些健康实践成果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心身医学是里程碑性的、新概念性医疗保健体系。心身医学认识到心理和身体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人们与生俱来就具备着的强大的、先天性愈病能力,以及人们自身在疾病痊愈过程中的自我责任。心身医学利用多种多样的疗法帮助患者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心理生理的资源来实现并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具有无限广阔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

Alternative Medicine. The definitive guide. 2002.

Idler EL, Kasl SV and Lemke JH. Self-evalu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mong the elderly in New Haven, Connectivut, and Iowa and Washington countries, Iowa, 1982-1986.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1: 1 (January 1990), 91-103.

Healy DL et al. The Thymus-Adrenal Connnection: Thymosin has corticotropin-releasing activity in primates. Science 222: 4630 (1983), 1353-1355.

John A. Schindler. How to Live 365 Days a Year.



本文标签:,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omments/20130803/159410.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