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3, 2013

张曙光案:学术腐败 权力树上结恶果(图)

张曙光夫妇于2002年在洛杉矶核桃市购入的别墅

张曙光夫妇于2002年在洛杉矶核桃市购入的别墅(自由亚洲图片/看中国配图)


【看中国2013年09月14日讯】原铁道部高官张曙光花费2000多万元参评中科院院士,揭开中国学术腐败的一角。有批评者认为,日益严重的学术腐败是专制权力树上结下的恶果。


“我是个能吃苦的人,要那些钱干什么?”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法庭上悲叹道。在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中,张曙光承认被指控的折合人民币4700余万元贿赂。


庭审显示,张曙光的受贿款中,有2000多万元用于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据称,他曾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2007年参评因少了7票落选,2009年第二次则以1票之差落选。巨额的“参评费用”引发舆论的震惊。


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发表声明,称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我院将严格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提请院士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将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舆论对中科院的声明并不买账。财经网官方微博表示,“张曙光既然在法庭已供认受贿钱财中有2000万左右是用来花钱参选院士,那么,这些钱究竟如何运作参选的,司法机关应该是掌握的非常清楚的,否则何以对其定罪。既然如此,该公布公布,该按法律法规处理相关人士与机构就处理并公布,又何须中科院如此声明?”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组首席研究员马毅也表示,“提醒一下中科院,国际学术机构针对腐败与学术不端的指控应该直接调查,而不是发发声明。”网民@价值实验室讽刺说:“法庭并不想调查谁收了张的钱,你们就大胆声明吧!”


权力树上结恶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张曙光案暴露的是中国学界存在多年的问题:一是很多占据学术位置的人志不在学术,“博士”、“教授”、“院士”等头衔只是他们往自己脸上涂抹的脂粉;二是学术机构本身也是行政的附庸,缺少独立的品性和权利,只是伪劣学术成风。


根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张曙光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著作,涉嫌由30人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时任部长刘志军“集全系统之力”力挺。内部人士指出,张曙光提交的著作“需要有很宽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张曙光不具备这些条件。”张曙光任职运输局局长之后,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多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研开发等项目支持,但其中不少论文并非张曙光所写。


律师徐昕通过新浪微博表示,此案因涉嫌重大受贿,希望公开评审专家名单及投票纪录。但大多数网民对此并不抱希望。针对“莫让铜臭玷污院士身份”的议论,网民@空明BUDDHA指出,“谈什么铜臭的问题,本来就是一坨×,现在被人爆出来了,反而在这大谈一些清新的东西,实在莫名其妙。”网民@剑走蜻蛉--别成一家认为:“(这是)专制权力树上结出的一个恶果而已!基因不变,怎么收拾都不会变成好果子。”


买卖论文形成产业


学术腐败是多年来被中国媒体反复讨论的问题。据湖北日报集团所属荆楚网2013年7月26日报道,“花钱发论文”在高校学术和教师中都是公开行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和他的团队,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于2010年曝光了学术论文买卖乱象。沈阳教授称,“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截至2009年规模就达到10亿元。”


2013年8月13《科技日报》报道,在淘宝上输入“研究生论文发表”,搜索到的商品达12327个,大多都是既有代写又有发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而经营论文发表的中介网站更是繁荣发展,网站都标榜着“省级、国家级,轻松投稿;百分百录用、百分百发表、专业高效。”有些大型网站甚至有多名客服24小时在线。


2006年109名教授联名致信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呼吁抵制学术腐败、建议成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近年来,多家教育和科研机构先后成立了学术规范(监督)委员会,但是未能阻止腐败之风。储朝晖对德国之声说,这些委员会大多对独立调查和仲裁没有兴趣,也没有权力,他们听从领导指出,把自己当作领导画押的工具而已。


(原标题:张曙光案引发学术腐败质疑)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OK_j4mSaFs4/51267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