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0月10日讯】1942年,在全家断粮的情况下,王贵喜全家人先后分成两批往陕西方向逃荒。走到巩义时,他的父亲因饥饿过度在途中去世。没多久,母亲为了让全家人活命,在到达陕西蔡家坡时,不足1岁的女儿换成了两个馒头。从此,他与妹妹失去联系。
从7月18日本报刊发“77岁老人想寻找逃荒时失散的妹妹”这条新闻到现在,近3个月过去了。
令人意外的是,这件看似“大海捞针”的事情真的传来了喜讯:王贵喜老人说,他失散了71年的妹妹找到了!
短短一周,妹妹来家里看了他3次
“她就是我的亲妹妹!”昨日下午再次见到王贵喜老人,他二话没说拉起记者的手来到客厅中间,然后挨着沙发上的一位老人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
“快看,我们俩长得像不像?”王贵喜瞪大了眼睛,表情认真,直到又一次听到屋里所有人的赞同声后,他才放松了面部紧绷了许久的肌肉,爽朗地笑出声来,“呵呵,所有见过我们俩的人,都说我们俩除了鼻子哪儿都一样。”
王贵喜的妹妹名叫张爱花,从10月2日那天正式举办过“认亲仪式”到现在,短短一周内,她已是第三次来看望哥哥了。
“来,哥,嫂子,试试我给你们俩买的新衣裳。”看着王贵喜那股兴奋劲儿,张爱花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乐呵呵地从卧室提出了两个崭新的包装袋。
“真好看,虽然没跟着,这衣裳却像量身定做的一样合身……”不一会儿工夫,客厅里热闹了起来。
刚试完衣服,张爱花又拉着大家欣赏起哥哥嫂子送给自己的项链和手镯。
本报牵线,一段珍贵缘分悄然而至
这次兄妹相认的事儿,最早源于张爱花家。就在本报报道刊登之后没多久,她的儿媳妇一次上网时,无意间在百度中搜索了“蔡家坡”三个字(王贵喜的妹妹当年被家人送给蔡家坡一户居民),没想到,一段珍贵的缘分竟悄然而至。
“妈,快看。一位老人在寻找70多年前失散的妹妹。你看你看,他和你长得真像……”从网上浏览到王贵喜的照片后,儿媳妇惊讶得几乎跳了起来,赶紧把张爱花拉到了电脑前。
“长相是很像,经历也很像。可是……”虽说当时心里触动很大,但脑海中带着一串串问号的张爱华说啥都不敢相信,自己就是王贵喜要找的妹妹。
“要不打个电话试试,见个面?”看着婆婆若有所思的表情,儿媳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二天,张爱华的儿媳妇通过郑州晚报热线96678拿到了王贵喜的联系方式。从那天起,两家人之间的联系渐渐密切起来。
奔波一月多,两家人放弃了DNA鉴定
“太像了!脸型、眼睛、嘴巴、耳朵……除了鼻子之外,简直一模一样。”8月初的一天,按照事先约定,张爱花带着儿女第一次走进了王贵喜家。
两家人刚刚见面,20多个晚辈就对着两位老人频频惊呼。一阵聊天熟悉之后,大家很快达成了两条意见:第一,带两位老人做个DNA鉴定;第二,不管鉴定结果如何,今后两个家庭都按亲戚来往。
咨询,跑腿。第一次聚会结束之后,两位老人的儿女便马不停蹄地为做DNA的事儿到多家医院咨询、奔走。
“万一鉴定结果是有点像或不像咋办?”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忙碌之后,多方打听询问后的晚辈们几乎都提出了这个难解的问题。
“算了,不做了。选个日子两家人一起吃饭。这个妹妹,直接认了!”最终,王贵喜拿定了主意。他打电话通知所有孩子:“节日全家聚餐。”
10月2日, 兄妹两家举行了一场“认亲仪式”
10月2日,两个家庭,20多口人团聚一起。一场既隆重又简单的“兄妹认亲仪式”在王贵喜家门口的一家饭店拉开了序幕,那块搁在王贵喜心里71年之久的疙瘩从此被解开。
拉家常、叙往事、送祝福……就在两家人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无法控制激动情绪的王贵喜满眼泪水地走到大家中间,双手微微发颤地掏出了那张准备了许多天的信纸。信纸上,一字一句描写着他深藏心底多年的那份真情实感。
“人老归根思亲人,团聚欢快度节日,双喜临门。离开70多年的妹妹认亲重逢,真是兄妹有缘,天地有缘……感谢郑州晚报搭桥……为我们兄妹今天的团聚干杯……”
几经辗转,妹妹最终落户郑州
张爱花今年72岁,受儿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影响,她至今都不清楚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及当年被送人的真实经历。
“1岁多时跟着第一个养母住在蔡家坡,2岁多的时候,随她嫁到了常兴镇。”聊起往事,张爱花表情伤感,“7岁那年,养母生病去世了。第二年,养父再婚,因为他常年在铁路上工作,我开始跟着第二个养母生活。”
13岁那年,张爱花的养父带着她离开陕西回到郑州老家。18岁时,她在郑州结了婚,安了家。
“小时候日子很苦。”回想起几十年来经历的点滴往事,张爱花至今记忆犹新。在她心里,打小就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小时候养母对我不好,每次难过的时候,都特别想找到自己的亲人。”
“这几天过得最开心……”话题转到认亲的事情上,张爱华瞬间破涕为笑,“有时候像做梦一样,实在不敢相信我还能找到一个亲哥哥。”
三个原因,兄长认定亲妹妹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她与我了解妹妹的所有信息都很吻合。”说起兄妹团聚的过程,王贵喜激动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声音颤抖着列举了三条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年龄。当年妹妹还不满一岁,与她的年龄完全符合;第二,地点。妈妈把妹妹送给了陕西蔡家坡一户人家,与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一样;第三,收养人的职业。我从小听家在陕西的姨夫说,收养妹妹的那家人是在铁路上工作,这一点也完全相同。”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18u5QvelDdE/515949.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