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6, 2014

疑似小行星坠落内蒙古 异像再现




















监控视频从不同角度拍到小行星爆炸掉落过程。(视频截图)










11月5日4时14分左右,一颗疑似小行星在北京以北约250千米处(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上空爆炸坠落,释放能量相当于500吨TNT炸药。


陨石掉落自古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必有大事发生。1976年 中国 吉林省境内有巨大陨石爆炸掉落,同年3巨头死亡


耀眼光亮刺破夜空 小行星内蒙古上空爆炸


近日,由微博认证“天文学及行星科学 专业研究生,科学松鼠会会员”小龙哈勃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得网民竞相转载。爆料称,“北京时间11月5日4:14左右,一颗疑似小行星在北京以北约250千米处(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上空爆炸,释放能量相当于500吨TNT炸药。请问各位可有目击线索?”


紧跟着上述爆料,锡林郭勒盟有网民更将监控录像拍到小行星掉落瞬间的视频上传网络。录像可见,小行星发出耀眼的白光,照亮夜空如白昼。整个过程由锡林郭勒盟某单位的监控录像拍到。




小行星发出耀眼的白光,照亮夜空如白昼。(视频截图)

微博小龙哈勃爆料中还说,此小行星坠落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0吨TNT炸药,估计最大亮度应在-21等左右,同时还上传了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相关信息,根据数据显示,可以判断为小行星撞击事件。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视频截图)

近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也表示,此次是中国自1949年 后第二次发生小行星掉落事件,第一次发生在1976年3月8日。


王思潮说,据公布数据分析,这次的小行星直径在3——4米,根据产生的能量等情况看,这个小行星“个头”比公交车要小一点,但爆炸声音非常大,估计在距爆炸地半径100公里之外都可听到。


中国史上殒石掉落均有重大事件发生


中华五千年 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其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重要特征之一。《史记?天官书》中说:“星坠至地,则石也。”即流星坠落到地面,就成为了陨石。陨石通常被视为有大事发生的先兆,且多为不祥之兆。


1949年中共窃政后,中国境内发生多起殒石坠落,无不一一对应重大天灾人祸 及中共的宫廷政变。


1976年3月8日15时1分59秒,在吉林省落下了百年不遇的陨石雨。与此对应的是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死亡,7月6日死亡,9月9日死亡。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烈爆炸,是迄今为止400多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10月6日,、叶剑英、等人抓了、王洪文、、姚文元“四人帮”,他们后被审判,此事件作为“文革”结束的标志。


1971年吉林省双阳县境内发生过一次规模稍小的陨石雨。同年9月13日,林彪携妻子、儿子乘飞机出逃,飞机坠落蒙古国荒漠,机毁人亡。


1986年4月15日,一块受过高强度冲击的球粒陨石陨落在湖北省随州市东南面12.5公里处的大堰坡。当年被逼下台,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同年10月22日,叶剑英死亡。


1997年2月15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级市周边地区落下了一场中等规模的陨石雨。4天后的2月19日,中共官方宣布,中共党魁邓小平在北京死亡,时年93岁。


2012 年2月11日中午1时40分,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发生大型陨石雨,几百块陨石从天而降,仅次于1976年3月8日吉林陨石雨。同年2月6日,前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携带机密材料闯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中共集团的惊天阴谋曝光,震撼世界。该事件引发中共高层 分崩和你死我活的博弈,持续至今。


天降巨石写有“中国共产党亡


2002年6月,贵州省平塘县桃坡村掌布河谷风景区,原任桃坡村负责人王国富在清扫景区时,无意中发现石壁上隐约出现酷似“中国共产党亡”六个横排大字,每字约一尺见方,笔画如浮雕般突出于石面。




图为贵州平塘县掌布风景区“亡共石”。(网络图片)

8月中旬,贵州省地质专家考察后认定“藏字石 ”是约五百年前从河谷左岸陡崖上坠落下来的一块巨石,崩塌岩体坠地后,分裂为左右两块巨石。


2003年12月5日至8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等15人组成的“贵州平塘地质奇观中国名家科学文化考察团”,深入掌布河谷实地考察该“藏字石”,结果发现,掌布河谷风景区“藏字石”上的字位于距今2.7亿年左右的二叠统栖霞组深灰色岩中,字体均匀排列,没有人工雕凿及其他人为加工的痕迹,堪称世界级奇观。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林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vlQlm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