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7, 2013

透明手机真的要来了?显示效果成最大难题(组图)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透明手机真的要来了?显示效果成最大难题(组图)


据国外知名网站 The Verge报道,Polytron科技公司正在尝试生产透明的智能手机,据该公司总经理Sam Yu透露,2013年底该产品就会实现。行业分析师则认为,透明智能手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


以下是The Verge原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透明的智能手机呢?这个问题 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正是像《少数派报告》和《钢铁侠2》这样的电影,点燃了我们对于透明手机的梦想。现在,10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依然没有答案。索尼爱立信的Xperia Pureness在2009年推出时遭遇了失败,随后的概念设计便再也没有被实现,只留下破灭的希望和半透明的功能手机。


现在,台湾的Polytron科技公司正在尝试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已经开始将透明的多点触控显示屏销售给设备制造商们了。


根据Mobile Geeks的报道,Polytron原型产品的关键正是被称作可转换玻璃的技术–一块具有传导性的OLED,其使用液晶分子来显示图片 。当手机关机时,这些分子会形成一种白色浑浊的成分,但一旦接通电流(流经透明线路),这些分子又会重新形成文字、图标或者其他影像。


“在2013年底这款产品就会实现,相信我。”


在目前的状态下,这款设备并非完全透明化。最明显的就是在手机左下方的SD卡,在它旁边的是SIM卡。麦克风、摄像头以及电池也是可见的,Polytron计划在这款设备正式投产时,将这些部件隐藏在一块深色的玻璃下方。从这款产品的成品可以看出,这部手机将会支持双屏多点触控显示(前面和背面),这也为OS和UI设计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不过,此时的显示屏依然需要进一步的开发。这款原型产品并不支持软件 或者任何操作系统 ,这也使得真正的实践会非常困难。在Verge对 Polytron总经理Sam Yu的采访中,他表示该公司正在致力于整合一种更小,也更不显眼的锂电池。这种透明锂电子技术已经研发了一段时间,但是目前,Yu的原型产品仍在运行的是两块小的(而且非常显眼)的电池。


目前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款产品会很快投入生产,但是Yu对于其前景非常自信。“在2013年底这款产品就会实现,相信我。”Yu上周对Macworld这样表示。之后他又告诉我们Polytron正在与以及的“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进行认真的探讨。


透明手机真的要来了?显示效果成最大难题(组图)


不过,迫在眉睫的问题却是,市场究竟是不是需要这样一款透明的设备。三星、LG以及其他制造商多年来一直在宣传透明大显示屏,但是除了偶尔曝光的原型产品,他们对于更小屏幕的产品却并未做过更多努力。


在更小的屏幕上使用这种技术的一个主要障碍源自物理性的约束。在这个范围的一端有Tokyoflash,最近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 Kisai Spider的腕表,就采用了透明的液晶显示屏,其面临的难题就是将硬件部分整合进这样的一个小框架内。“在腕表中使用透明显示屏的挑战在于,你需要将电池放到其他地方,(通常电池都会放置在LCD面板的后面),同理,在其他可穿戴设备中也是一样。”Tokyoflash市场经理Paul Cooper在一封邮件中这样说,在设备中加入透明显示屏或许会为广告商们带来更明显的好处。


“显示质量是最重要的。”


Polytron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仅仅透明一个要素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目前尚不明确。该产品除了具有双屏的特点–这种设计在新产品和老产品中都已经出现过,–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功能。它的外形可能会吸引一些目光(Polytron表示它的设备目前“比iPhone5还要薄”),行业分析师则认为Polytron原型机的成功,或者说任何透明设备的成功,最终都取决于除了新奇之外其是否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显示质量是最重要,”Current Analysis的市场调研总监Avi Greengart这样说,“如果透明显示屏的质量不能达到AMOLED和LCD显示屏的质量标准,使用了它的手机也不会有销量,尽管这是一种新奇的材料。”


抛开一些怀疑 的言论不谈,Polytron似乎执意将它的技术带向主流市场,由于这款显示屏能够轻松扩大,他们还在考虑拓展其他形式的可能性。事实上,Yu就告诉The Verge,该公司计划在接下来几周的时间推出一款透明平板原型产品。


来源: |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feedproxy.google.com/~r/bannedbook/DEZI/~3/49g2QcI_ku0/10484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