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5, 2013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年增长25% 金融系统风险凸显


免翻 墙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2013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相关数据显示,中国 影子银行规模已达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已经超过2012年GDP的50%,并以逐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超过正规渠道的贷款年增长率一倍。专家称,过度膨胀的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日益凸显。

在中国大陆 ,广义的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 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的则是可能引起系统 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理财、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民间借贷等金融形式上。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达30万亿 用途不明


按照中国社科院金融试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的估算,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达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已经超过2012年GDP的50%。


银监会估计,中国金融业不受监管的这部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逐年平均增长25%,而中国正规渠道的贷款年增长率目前为14%。


目前中国最大的影子银行是信托投资公司以及银行的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据悉,信托公司通常处在这些新类型资金流动的中心,运营在正规银行体系与影子银行体系交汇的阴暗领域。目前信托公司主要为两类客户服务:需要资金的企业以及资金充裕寻求更高回报率的家庭与个人。信托公司等影子机构在颇具敏感性的房地产市场上尤为活跃,非正规资金流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某信托业内人士对大纪元记者表示,除了房地产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中共地府依靠卖地为自己的活动融资。因此,乐于确保开发商拥有资金在土地拍卖会上大肆抬高报价。在很多情况下,地方就是帮助开发商为买地融资的信托公司的所有者,并在此过程中收取费用。在那些拥有资金并希望获取高额回报的人中也不乏中共官员的身影。


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中共政府实施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将各种项目置入其中,以组合的方式来取得资金。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信用注入,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未来 还款的保证。


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起步,到2010年进入高潮,其数量从2008年的2000个左右,上升至目前的1万个左右。七成地方融资平台存在于区县政府一级,引发了市场对于这一级政府风险控制以及偿债能力的担忧,或将产生与此相关的系统风险。


据世界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研究,目前中共各地政府的债务已超过十万亿,经过对中共审计署和银监会的估算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地方政府向审计署申报的数据不真实,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被低估。


标准人寿投资公司(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全球策略主管安德鲁?米利根表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中国公司的融资状况。投资出去的许多钱到头来等于是扔到了一个大窟窿之中。这些投资资金被浪费掉了。现在有些证据表明,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贷款最终进入了政府的口袋里,而地方政府的银行体系则对这些债务进行延展。”


影子银行蕴藏巨大破坏能量 学者称爆发将造成金融危机


中国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参与者非常多元化,其中包括银行、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最主要的形式则包括四种:银信合作理财、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民间借贷。


影子银行通常透过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以及其他非银行融资方式把参与者扩大到普通家庭,一旦风险发生将缺少风险释放、隔离、以及专业团队对于风险的规避这样关键的缓冲层次,风险的释放具有蔓延性和恐慌性。专家普遍认为,在中国这样特殊的投资环境中,影子银行所蕴含的风险将更具破坏力,甚至会波及到银行乃至于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简天伦博士称,中国影子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不断扩大的影子银行会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目前中国市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严重低估,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必将给中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金融危机。


各银行业分析师和评级机构也表示担忧,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已对金融业构成了风险。新任中共证监会主席曾发表署名文章 ,直指影子银行的“资金池”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一旦风险累积到超出市场承受能力,“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结束,风险会集中释放。


近期《福布斯》中文 版发布《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数据表明2012 年末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83.1 万亿元。在中国,拥有过多储蓄的企业家和其他富裕个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之际,他们无意把钱存入银行。因此,他们乐于把资金投入非正规渠道,每年收取20%至30%的利息。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0405/11880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