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4, 2013

跟领导喝酒的学问

"编者按:""凭着“如簧巧舌”,哈尔滨婚庆主持修伟良开班授徒,炙手可热。从“酒桌班”到“当众讲话班”,教授如何“喝出生产力”和“讲出前途”。他的学生是官员、商人和有志于从政从商的大学生。"


"学员们在谙熟官场和职场潜规则外,还结成人脉圈子互利。修伟良现在又抓住商机筹备“脱稿讲话班”,外界质疑这是“新厚黑学”和“恶俗培训”,但修伟良爱教学生朗诵一篇《热爱丢脸》。""在修伟良看来,喝酒体现智慧,更是生产力。掌握方寸圆桌的觥筹之法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


"中央提倡新会风后,修伟良看到新的商机。他筹备“脱稿讲话班”,坚信这是紧跟风尚,弘扬精神文明之举。"


"修伟良和学员结成一个资源互利的圈子。他认为这远胜于钱。“孔老二挣了多少钱?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一顿酒能喝出多大的生产力?陈明的最高纪录是3000万。


2010年3月的一天,在哈尔滨最高档的海鲜大酒楼,这位市政工程承包商设宴款待某地书记和市长,他举起一杯上好的法国干红,起身暖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上在座领导的脚步。”


领导开怀大笑,趁他们吃东西的空当,陈明顺势插入话题,从当地经济发展聊到国际形势,末了,一笔三千多万元的基建大单也谈成了。


这不是陈明的临场发挥,而是他花一千多块从一个酒桌技巧速成班上学来的“敬酒术”,开课的人名叫修伟良,哈尔滨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校长。


“一次宴请可以改变一生,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修伟良操着一口东北话,侃侃而谈,“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靠专业技术,85%是靠人际沟通。”


不是满嘴跑火车的称兄道弟,不是事事迎合的溜须拍马,按照修伟良的理解,人际沟通艺术的精髓,在于火候,在于细节。


除了酒桌班,修伟良开的社交速成班类型,从当众讲话、人际沟通、声音SPA美容,到教人助兴的好声音KTV、趣味魔术,一应俱全。眼下,趁着党政部门改进会风的东风,他正准备开个脱稿讲话班。


“喝酒也是生产力”


"“喝好酒是一种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种智慧。中央现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学饮酒,喝出感情。”"


2013年4月6日下午5点,在哈尔滨市中心一栋简陋的居民楼里,修伟良的酒桌班开课了。


“最忌讳的是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喝酒,你唠嗑。”修伟良的王牌讲师、卖过多年名酒的庄克霞说,“喝好酒是一种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种智慧。中央现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学饮酒,喝出感情。”


修伟良原来是一名婚礼司仪,1994年开办了哈尔滨第一家婚庆公司。但2005年随着竞争的激烈,生意渐淡,这个号称黑龙江“五大天王司仪”的男人决定转型,将如簧巧舌转为一盘更大的生意,“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由此成立。


学校第一项课程是当众讲话班,却只有一个人报名。修伟良此前积攒的人脉起了作用,不少亲朋都被他拉来当“托儿”,商人、公务员、干部、大学生逐渐闻风而至。2009年,为进一步贴近“国情”,课程设置进一步延伸,“酒桌班”开课。


在中国,喝酒是一门不便明言的“显学”。“方桌上解决不了的事到圆桌上往往事半功倍。”讲师庄克霞当过酒企的酒文化战略顾问和大型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尤其我们北方人,把酒与感情几乎画等号,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酒品看人品’。”


对此,哈尔滨某大学教授史大鹏就深有体会。此时他正端坐在第一排,边听边记笔记。他曾是个闷头搞学问的理工男,一上酒桌就不知该说啥,自己尴尬,人家也对他没啥印象。


现在,在修伟良的所有学员中,史大鹏被认为是进步最大的一个。以前对方敬酒,史大鹏会直接回绝:“不好意思,晚上开车,不能喝。”现在他会说:“今天虽然开车了,但车就放在学校了,陪你喝。”


经过学习,史大鹏已经成为各类饭局中调节气氛的老手,并谙熟一套酒桌流程:先提三杯酒,两个感谢一个祝福。一感谢请客的,二感谢领导培养,三祝福在座的。


祝酒词也是信手拈来,甚至会创作。“端月逢正冬遇朔,烛炮喧嚣白帝柝,筝声悠扬檀气香,煮酒笑谈非今昨。”在一次新年聚餐中,他念起这段自创新年贺词。


“你把话讲到一定高度,别人会觉得你很有社会经验,也更信任你。”史大鹏说。最终,这些社交能力为他的专业能力锦上添花。2006年,不会喝酒的史大鹏留校,经过酒桌班的锻炼后,2011年就当上了系党委书记。


懂了如何敬酒之后,哈尔滨某机关单位科员王晓娟的人缘也变好了。名牌大学毕业的王晓娟,十年过后依然还是个小科员。这让她很纳闷。


在单位饭局上,王晓娟是典型的一声不吭埋头吃菜的那种,别人敬她酒,她微笑着小抿一口,心里却特别憋屈:“我不会喝,还让我喝。”


看不到前途的王晓娟,有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了酒桌班的广告,将信将疑来听了一堂课,她发现有这个困扰的不止她一个,很多还都是社会成功人士。


“说白了,(来这儿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修伟良说,“一个普通工人喝酒不需要文化,但是成功人士要,喝酒可以让他们认识不少朋友,可以喝出生产力。”


从酒桌到嘴皮


"修伟良带领学员高声朗诵他写的《热爱丢脸》:“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


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懂得喝酒还远远不够,问题的解决还得最终落到话头儿上。李易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他是第一期酒桌班班长,也是身家过亿的粮油公司老总。


在黑龙江,李易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一到关键场合说话就卡壳。有一回,国家级农业会议请他上台致辞,他提前花钱雇人写了讲稿,一上场还是紧张得磕巴。


参加了修伟良的培训班后,李易每天5点起床背祝酒词,有时候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从祝寿、婚礼,到生日宴会,不管什么类型,他都烂熟于心。在一次宴会上,他背了段介绍哈尔滨的,赢得领导们一片叫好声:“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做过十年婚礼司仪的修伟良发现,一个再有文化、再有钱、官再大的人,一到陌生人很多的大场合,也未必镇得住。领导们在婚礼上“丢脸”的事俯拾皆是:有祝两位新人“长命百岁”的,有用开追悼会的嗓音讲话的,还有晾在场上一句话说不出来的……


2013年4月6日下午,第108期当众讲话班开课。他以一个极普遍但容易被忽略的反面教材开场——“王局长、马书记……”修伟良拉高嗓门,模仿一位官员,主动伸手欢迎远道而来的领导。“别忙着献殷勤,这么握手是错的。”他突然停下了,收起笑脸,“地位高的伸手,地位低的才能伸手”。


这节课讲的是当众讲话的20个误区。紧张自负,语速太快,肢体语言不配合统统都在禁忌范围,讲到“忌语句啰嗦,缺乏条理性”,修伟良举了一个正面典型:“2001年,江主席参加北京庆祝申奥成功大会,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祝贺,第二句感谢,第三句希望。干净利落。”


高潮出现在最后时分,修伟良带领二十多名学员高声朗诵他写的《热爱丢脸》:“竞争的时代,机会就在眼前……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


在修伟良的班中,还有众多大学生、公司白领和私企老板。五十来岁的企业家陈明天生内向,属于实干型人才。这受他父母影响很深。“打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少说多干,祸从口出。”


“中国人的语言是比较压抑的,比如古语讲‘贵人话语迟’‘三思而后行’。”讲师庄克霞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到了社会上,尤其在公众场合,有人反对,有人赞同,第三个人一定在和稀泥。”


16岁初中毕业,陈明从木匠干起,当过技工,做过包工头,买卖做大了,陈明才发现光能干活是不行的。


现在,陈明走哪都能说上几句顺口溜活跃活跃气氛,陈明说,这对他的事业帮助很大。几年前,他公司的盘子还只有三百多万,2013年拉到的单子加一块已经突破亿元。


圈子


"不管是修伟良还是学员,都通过培训班找到了人脉圈子。“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老板不会讲话,事关公司形象和生意,但官员不会讲话,则事关面子和仕途。


官员参加修伟良的讲话课的方式比较特殊,他们非常谨慎,要么隐姓埋名悄悄上课,要么请修伟良给他们开小灶。回顾跟修伟良拜过师的学员案例,官员们的苦闷无处不在。


有个公立医院的副院长要竞聘院长,但演说词背了一百多遍,还是背不利索。4月5日下午,修伟良叫来几个老师一起模仿竞聘现场。从敲门声的大小,到哪些地方需要停顿,修伟良给他的建议巨细靡遗:“首先要精神抖擞,‘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不能上台就立刻说话,先深呼吸一口,眼神和大家做个交流,不要直勾勾盯着某人,而是要扫视一圈……”


这套秘诀,修伟良不止跟一个人说过。有个处长啥都好,就是对述职报告犯难。“我就告诉他,这是组织考察他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说得不好,怎么取得领导的信任?领导听了十个八个述职报告,已经迷迷糊糊了,你的述职报告应该如何让领导印象深刻?”修伟良回忆。


还有个副局长刚刚新官上任,不知道拿捏说话的分寸。“稍微有点魄力,大家说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只说些过去的东西,别人会说你没创新。”修伟良说。


除了自己多年的司仪经验,修伟良还不断从书中和电视里寻找灵感。在他书柜里,从成功学,人脉学,到酒桌礼仪,应有尽有。希特勒、拿破仑在重大战役中的讲话,奥巴马的竞选演说,都是他经常揣摩的对象。


修伟良最常提及的一个反面例子,是某省部级官员在一次国际活动中致词时,两腿直打哆嗦,念稿念得上气不接下气。“领导不会讲话,丢的可能是国家的脸。”


八年里,修伟良教过的学员不下4000,很多场面上的人私下请他点拨,修伟良不收分文。


“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修伟良这样分析利害关系,“钱乃身外之物。孔老二挣了多少钱?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随着关系圈的扩大,修伟良也收获了越来越大的名气。“哈尔滨一家都市报里有一半的记者都认识我。现在省里媒体要跟我商量,写一写伟良现象。”


不仅仅是修伟良自己,学员们也通过学校找到了自己的人脉圈子,2006年成立的伟良学校人脉沙龙协会就是这样的平台。“像中国这样的社会需要讲关系,协会里藏龙卧虎,你需要什么信息,什么客户都能找到。”庄克霞说。


陈明有个项目急需1000万资金周转,给“同学”李易打电话,李易二话没说就给他汇来了,欠条都没打。2013年,陈明又跟另外一个学员对接了一个项目,1800万元。“大家在这都比较信任对方。”陈明说,平时在社会上都端着,在这里才能真正释放自我。


跟上酒桌班的人一样,人脉协会的成员都是成功人士。每周都有一次聚会,联络感情的同时,也能进行酒桌实战。


新厚黑学?


"每个学员致完祝酒词,修伟良都会补上一句:“此处可以有掌声。”接着,众人端起酒杯撞击转盘,大吼一声:“一二三,干”。"


4月5日中午,二十多位学员身着正装,在学校附近一间酒楼的888号包房小聚。他们中有国企工会主席、高校教授,也有二手房老板、卖鹿茸的商人、服装品牌经理。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我全部的人生。”一位服装品牌女经理举起一杯啤酒,对着修伟良说。54岁的修伟良穿着黑色呢子西服,腰系鳄鱼牌皮带,坐在正中央,他一声不吭,像个大家长一样频频点头。


祝酒词五花八门。史大鹏念了自己写的一首新诗,李易继续背他那段屡试不爽的哈尔滨介绍。每个学员致完祝酒词,修伟良都会补上一句:“此处可以有掌声。”接着,在一位声音洪亮的男学员的带领下,众人端起酒杯撞击转盘,大吼一声:“一二三,干”。


那天的酒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喝到下午四点半,人们频繁奔走于酒桌和洗手间之间,修伟良也喝得满脸通红。“习主席讲中国梦,美丽中国,我们学校日后要提倡正能量,让我们梦想成真。我们要紧跟国家步伐,多做善事。”修伟良说完,建议大家干了杯中酒,然后踉踉跄跄地向门外走去。


有全国性的媒体以此为由头报道了修伟良的故事,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说这种“厚黑培训是恶俗的生产力”,也有人说“教官员喝酒讲话是对官员的讽刺”。修伟良说他看了很难受。“官员不要说话、不要喝酒吗?谁不想说几句漂亮话,受欢迎呢?很正常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厚黑学?”


说着,修伟良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继续说道:“这个社会不能只干不说。我们是在弘扬精神文明,改变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后半生。”


外界争议再激烈,也无法遮掩旺盛的需求。随着名气的增长,修伟良频繁获邀在哈尔滨的大学开讲座,“找我签名的人多到看不到尽头。”修伟良有些自豪。还有个江苏的局长看到报道后给修伟良打来电话,说:“我不管别人说什么。这东西很实用,我想学。”


最近,为了迎接新学员,修伟良要对学校进行装修。对于未来,他更是信心十足。“花钱又愿意抽时间,是因为他有这个需求,不然,你给他钱他都不来……”修伟良这样比划着。


(应受访者要求,陈明、史大鹏、王晓娟、李易均为化名)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DBTtKT3irT8/496234.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