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3

资金流向成谜 大陆银行齐遭“钱荒”(图)

央行


【看中国2013年06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岳超综合报道)据多家媒体报道,近2周以来,中国大陆各大银行发生“钱荒”,导致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即银行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而不是官方指定的利率)大幅飙升,迫使中资银行向投资者承诺高回报来筹措资金。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飙升,达到历史最高点13.44%。七天利率上升292个基点达到11.00%。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一度上蹿到25%,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注:Shibor是指由中国大陆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其他利率的参照体)


相比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最顶峰时期,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也仅仅达到6.88%的历史高位。与之相比,目前发生在中国的钱荒,已经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金融危机,揭示了市场信心的彻底崩溃。(注:Libor是指在伦敦银行内部交易市场上,大型国际银行愿意向其他大型国际银行借贷时所要求的利率,该利率常常作为商业贷款、抵押、发行债务利率的基准,类似中国大陆的Shibor)


报道还称,尽管在上周五中国大陆银行的资金压力终于出现一丝缓解的迹象,即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从近期创下的高点回落,但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大陆银行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会很快得到缓解,随着银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来满足紧迫的季度末资金需求,下周银行间市场利率可能还将上升。


资金持续“失血” 银行股价齐跌


面对近两周严重的资金流动性短缺,中国大陆央行本可以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简单干预操作来缓解压力,但央行到目前为止仍按兵不动。分析师们称,中国央行是在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即不会去鼓励大陆银行因为资金短缺而进行高风险放贷和过度放贷。


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能读懂上述经济数据真正涵义的人并不占多,而官方新闻也很少对经济数据做出详尽的解释,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却使投资者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担忧不断加剧。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周四公布,6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降至48.3,创下九个月低点。5月为49.2。该指数用于衡量全国范围的制造业活动,低于50意味着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银行的股价在近两周全面下跌:截止6月20日,中国资产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601398.SH,简称:工商银行)的股价收盘跌2.2%,至人民币4.06元(合0.66美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601988.SH,简称:中国银行)跌2.2%,至人民币2.64元;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CICHY,简称:建设银行)跌2.0%,至人民币4.51元。


中型银行的股价跌幅更大,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Bank Co.,000001.SZ,简称:平安银行)跌6.2%,至人民币11.18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600000.SH,简称:浦发银行)跌5.3%,至人民币8.42元;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1988.HK,简称:民生银行)跌4.7%,至人民币9.29元。


光大事件 折射银行间非正常操作


有分析师认为,目前断言中国金融系统出现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那样的危机为时过早,但该危机的阴影已经闪现。据国内媒体报道,6月6日中国光大银行光大银行无法支付兴业银行一笔到期的60亿元人民币贷款,从而引发了大陆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的飙升。而光大这次违约后央行和银监会是是如何处理的,在网上却都没有了下文。


事实上,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雷曼兄弟的债务违约,而光大银行的违约又是远比雷曼更为严重的事件,雷曼的债务是联动债,是有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做担保,但即使如此,因债务恐慌而引发的挤兑潮最终导致雷曼破产,并引发次贷危机;而此次光大银行违约,并无保险公司担保,只能依靠央行采取垫付的非常规手段来解决。但依据国内媒体报道,光大银行6月6日违约时,央行并没有马上出手施救,从而引发导致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的飙升,银行股市大跌;央行在6月7日才紧急干预,终于在当天让股市止跌回升。但这其中的原委,央行和光大均没有对外界做出解释。


国内有分析人士认为,光大这次没有资金还款,说明其是脱离央行的监管下从事放贷业务,而这种做法,在中国大陆商业银行中早就习以为常,因此央行在6月6日当天并未紧急对光大“施救”,是因为央行希望利用光大事件杀鸡骇猴,以对所有的商业银行进行警戒,但由此也引发银行间拆借利率隔夜狂升,银行股票大跌,出于担心光大银行遭到民众挤兑,从而引发更大的乃至雷曼兄弟似的风险,央行被迫于6月7日又紧急出手“救险”。


银行资金流向成谜 大陆存款风险激增


如果上述分析属实,那么光大还有多少类似的债务违约?目前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又有多少类似光大的债务违约?大陆央行是否能所有违约欠款一一填补?这一切都成为投资者和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但在目前官方报道中并未提供任何答案或澄清。


事实评论家伍凡认为,大陆银行贷款的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及国有企业投资。中共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今年3月25日对外公开承认,地方政府已高达11万亿人民币;而国外媒体估计大陆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70万亿人民币。而这些债务都将成为大陆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的不良贷款。即使按照官方公布的11万亿地方债务,也可以看出类似光大的违规借贷在大陆商业银行中可谓是多如牛毛。


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有了如此多的不良贷款,为何突然在近期几乎所有银行都开始缺钱,并且还缺得如此离谱?


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缺钱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真正的资金都在金融系统内被空转套利,也就是去了所谓的杠杆业务和影子银行。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一些金融机构逐渐发现,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3%)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其它市场(如影子银行)上获得更高的收益(往往10%以上甚至30%),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 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地套取可观的利差。这也是央行不愿紧急“施救”光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光大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确实是大量资金被用作银子银行的杠杆业务获利,而无钱还贷导致违约,而央行也没有能力把所有商业银行背后的银子银行的欠款进行偿付的话,那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民众将无法从银行中提取存款,而且许多投资理财产品到期将无法兑现现金,最终导致恐慌式银行挤兑,从而造成更大的银行债务风险。


央行在6月20日紧急向金融系统注入了500亿元资金,以缓解大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局势,同时紧急发布了“中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有关市场传闻不实”的报道,并警告大陆商业银行“改变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但对光大银行事件及央行为何紧急回购做出过多的解释。


光大事件后是否会引发雷曼效应,以及目前严重的增长放缓及资金短缺显现,将严重考验北京习李新政府。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STUN0Rcc_0U/502091.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