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中国合肥的一名护士准备接种麻疹疫苗。(法新社)
【看中国2013年06月25日讯】有中国媒体发表长篇报道,透露大量中国疫苗科研、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很多接种者罹患疫苗后遗症瘫痪,甚至死亡。有专家批评说,中国疫苗生产垄断导致技术落后,出现问题后,也没有对受害者缺乏的救助机制,亟待改进。
广东的《南方都市报》最近刊登长篇报道,披露中国的疫苗生产、科研和防疫注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这篇两万多字的报道透露,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十亿剂次,疫苗不良反应大约为百万之一到百万之二。这意味着,中国每年有一千个儿童会因为疫苗的后遗症,而患上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终身残疾。
报道说,中国和疫苗有关的问题,首先是疫苗科研生产落后。中国大部分疫苗为单价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和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联苗和灭活疫苗相差甚远。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病毒研究员胡宗义博士介绍说,中国使用的疫苗,多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水平,目前已经非常落后。
“百万分之一,用四剂就是百万分之四,这是很多的。这个老技术早就应该更新了,但因为是垄断企业,现在这个旧疫苗还是供不应求,一旦技术更新要很多投入,所以没有这个动力。”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对数十名受到疫苗后遗症伤害的儿童家长进行了采访。这些受到伤害的家庭多年上访求公道,但通常得不到赔偿,甚至被地方当局作为维稳对象长期监视。
被采访对象之一的广东新会居民余同安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他儿子2005年注射脑膜炎疫苗之后罹患脑膜炎,却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救助,余同安被迫多年上访求助。
“2005年3月11日,打了某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流脑疫苗,结果出现发烧,后来抽搐昏迷,最后破坏了中枢神经。到区、市、省甚至北京也治不好。我们一直讨说法也一直没有公平的结果。”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表示,中国大陆每年一千起后遗症案件,和全国人口比较起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曾在北京遭到多次截访的余先生,儿子生病后,广东的卫生鉴定部门确定为“偶合”,即偶然巧合的意思。他表示,他的遭遇并非个案,在上访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有类似情况的儿童家长,显示疫苗后遗症缺乏救助是一个普遍现象。而由于医疗鉴定由卫生部门作出,很多人都无法得到一个合理的说法。
“我们没有办法接受这个鉴定结果,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自己给自己鉴定。我们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来鉴定,他们也做不到。”
胡宗义博士表示,在发达国家也有疫苗后遗症的问题,但鉴定机构是独立的,加上法律体系完善,受害者可以获得赔偿和医治。他建议,中国设立独立的研究鉴定机构,建立对后遗症受害者的救助机制。
“百万分之一还是太大了,所以需要一系列的比如保险等,否则这个人或者这个家庭就毁了。”
目前,中国约有四十家疫苗生产企业,按照一些中国专家的说法,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基本被中国六大研究所,以及北京的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所垄断。这些机构和公司有强烈的官方色彩,而由于市场垄断,他们也不愿意增加成本更新技术,没有采用更为安全可靠的疫苗产品。
胡宗义认为,健康安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情,远比修建高速铁路和卫星上天更为迫切。但中国政府不愿意投入科研资金,使得中国这方面的技术一直处于落后。
“疫苗问题是所有健康问题的一部分,如果他对健康重视的话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人或者就是幸福健康,健康不重视那重视什么呢?疫苗早就应该加大投入,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广东的余同安认为,在中国大陆,虽然疫苗后遗症受害人数不多,但中国政府应该设立救助基金,对受害家庭进行补偿和救助,而不是百般推托,或者对疫苗后遗症的问题根本不予承认。
原标题:中国疫苗问题多 专家批祸在垄断体制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HH73zB9uaNg/502314.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