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6, 2013

美国人跨入中产行列的指标有哪些(图)

美国人跨入中产行列的指标有哪些


【看中国2013年07月27日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4日进行了关于经济民生问题的主题演讲,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宣称会惠及百万的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的真正定义是什么呢?“你会有足够大的房子,可以供养你的家庭子女,医疗有保障,退休今也有保障。”奥巴马在2011年时曾对中产阶级给出这样粗略的定义。


亚洲开发银行曾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8.17亿,结果让中国人哗然,大声疾呼中国人“被中产了”。按照亚行的定义,每天消费2美元以上的人都可以算作是中产阶级,一年消费73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5000元左右,看起来国人成为小中产已成易如反掌之事。


不论在哪一个国家,中产阶级的定义和定位,都不会简单地归结为仅看收入或是消费这样纯粹以钱的指标上。在一个社会中,作为一个阶层就不仅是看你一年能挣多少。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定位要看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经济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等。上层中产阶级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工作以白领为主,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职业性职业、医疗教育、大众传媒、工程等领域。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律师、建筑师、记者、公司的中层主管、作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财务经理、高中教师、高级护士、药剂师、分析师等是人们最常见的上层中产阶级成员。而公司下层管理人员、销售员、秘书等则是典型的下层中产阶级。


说到美国的中产阶级还有另外一种比喻,按社会地位来分,中产阶级上有富人、下有穷人,中产阶级夹在中间,就如同三明治一样,所以现在的美国中产阶级也被称之为“三明治一代”。按照老百姓的说法,中产阶级不属于富人,但也不是穷人,就是不穷不富中间的一批人。


奥巴马上任后,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中产阶级也受到冲击,因此美国政府展开了“拯救中产阶级”行动。美国的媒体和专家也承认,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并无统一的财务上的标准,仅靠收入和消费的指标界定中产阶级是不准确的。


因此,美国现在比较流行的界定中产阶级家庭标准是看生活状况和水平,其中有6项财务指标可以作为考核一个家庭是否进入中产阶级的指标。


第一,是否拥有住宅。美国梦说穿了很简单:一幢房子两辆车,养两个孩子都能上大学。这年头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没房绝对成不了中产阶级。但有了房做一辈子房奴也不会是中产阶级。一生的心血和所得最终换来的只是一个窝,那决不能说是过上了好日子。


美国房价便宜,但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这要看你住在哪儿。在底特律一个家庭年收入5万美元可能生活得很好,但要是到了洛杉矶,这样的收入连个小房子都买不起。要做中产阶级,首先就得有房,但又不能成为房奴。美国人如何来平衡,挺简单,30年分期付款,每个月房贷不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


第二,拥有汽车。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比率很高,按理说有没有汽车不应成为是否跨入中产阶级行列的指标。汽车在美国已成了代步的工具,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汽车的情况下,驾驶普通车和豪华车就有了区别。开奔驰和宝马车的人和开普通丰田车的人,自然能反映出经济状况的不同。


第三,孩子的大学教育。美国1-12年教育是义务制教育,家长一般不需要在子女的教育上投什么钱,当然就读私立中小学的除外。而大学教育就不同了,一般好一点的公立大学毕业,费用要在5万至10万美元,私立名校需要20万美元。让孩子接受好的大学教育是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的首要目标。所以,有足够的经济资源能供的起孩子进入理想大学的家庭才能算合格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这种供的起,决不是老爸老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孩子苦了自己,否则还叫啥中产阶级。


第四,有退休保障。人干了一辈子谁都要走退休这条路,而退休后经济上有没有保障就成为是否是一个名副其实中产阶级的硬指标。退休不仅是告老还乡,而是一个人辛辛苦苦、勤勤奋奋工作大半辈子后要获得的回报。


一般而言,退休后还能保持相当于工作时80%左右的收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才不会受到影响。在美国政府机构、私人公司工作的人,退休后的待遇各有差异,这就要看各家的情况了。如果退休后入不敷出,那肯定与中产阶级有了一定的距离。


第五,医疗保险。中产阶级不仅有白领、也有蓝领,但要想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在美国最起码要有较好的医疗保险福利。头痛式的小病不算什么,但要赶上个开胸掏肺的事,那钱事就大发了。所以美国人认为,没有较好医疗保险福利的人叫做中产阶级就有点冤。


第六,家庭度假。家庭度假也能成为衡量是否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这听起来有点怪,但老美却把这家庭度假真当成了一回事。美国文化中就有这么一回事,一个家庭一年总的来上一次全家集体出动去度假。在美国所有工作的人,每年都会有两周的带薪休假。休闲度假当然要花钱,这叫有钱也有闲,要不然这家庭度假也不会成了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一项考量指标。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gpsr8qZgxHE/506455.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