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0, 2013

英议会否决对叙利亚动武 媒体褒贬不一 图

英议会下院


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参与 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政府动议,媒体褒贬不一。


英国各大报章都在头版报道了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动议的消息,在内页详尽报道并发表社评和专栏评论。


议会的否决实际上排除了英国参与带头军事打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可能性。


》注意到,卡梅伦首相在讲话时敦促议会不要“让过去所犯错误的幽灵瘫痪了我们坚持正义 的能力”,但许多报纸都指出,伊拉克战争的记忆使得议员们在是否参与对叙利亚动武问题 上甚为迟疑。


决策和声誉


《每日电讯报》说,这是英国议会第一次否决政府的海外 军事行动计划,也是第一次反对在战争动议上不支持执政党。


该报记者在采访手记里感慨说,首相称这是个“判断”问题,而议员们想的是“历史 的裁判”;工党的米利班德不愿意做这种换言之就是揣测的判断,后座议员们更多关心的是“后果”-不采取他们支持的计划将造成的后果,而他们支持的“想来应该是唯一不会造成任何后果的计划”。


该报评论版发表署名文章 ,对保守党首相卡梅伦和工党党魁米利班德在这一回合中的表现分别加以评论。


霍奇斯(Dan Hodges)认为,工党领袖决定不支持政府动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持则意味着做决定,而米利班德是不做决定的;这是因为他仍沉浸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交上司或有关方面讨论这一“顾问文化”中难以自拔,不知道作为一党党魁,决策定夺是他的职责。


文章称米利班德的表现“丢脸”。


纳尔森(Fraser Nelson)将议会周四的投票结果解读为“卡梅伦在信任考核中不及格,并为此付出了代价”;议会拒绝接受首相对自己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卡梅伦把自己的声誉作赌注,结果赌输了。


文章称卡梅伦召集议会就叙利亚动议紧急开会投票是冒险的“赌博”,而投票结果或许堪称他首相生涯中“最羞惭”的一刻,因为“英国首相在涉及战争与和平之类重大问题上按理说是不会遭议会否决的”。


纳尔森认为,卡梅伦输得很简单,就因为他事先准备不充分,提出的动议中存在很多漏洞,被人质疑时他又没有答案。议会辩论暴露出一个事实,即政府根本没有行动计划。


他进一步指出,实际上每一场战争、每一次导弹攻击都涉及一长串无法回答的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各方是否信任首相能够正确行事。


值得赞许


》和《独立报》都对议会表现大为赞赏。


《卫报》社评称下院被紧急召回讨论叙利亚动议时表现出色;围绕叙利亚和化学武器的辩论远未了结,但周四的投票结果“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社论把议会否决对叙利亚动武的投票结果提到的高度,称议会真正履行了宪法赋予的对首相问责的职责,阻止了政府对叙利亚发动一场“时机不成熟”且“愚蠢的”攻击。


社论对工党党魁米利班德也不吝赞许之词,称米利班德在议会发表讲话虽然口才远逊于卡梅伦,但对阻止政府的军事动议起了重要作用;他坚持英国应该坚守程序和法律 的准绳,值得祝贺赞许。


文章指出,对叙利亚采取“有分寸的”行动,归根到底是关于效果的辩论,目前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消除化武,而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国际社会广泛施压;先有证据,再下判决,而不能先定罪,再找证据。


《独立报》的报道称投票结果令卡梅伦“大吃一惊”,并打乱了政府的叙利亚战略,而工党党魁米利班德在党内同僚威胁“如支持战争就要面临党内反叛”的压力下态度趋于强硬。


该报社评称,原以为在三大政党就叙利亚化武问题说辞相仿的情况下,议会紧急开会通过军事打击动议按惯例应无大碍,但结果表明,时常遭人讥嘲的英国议会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证明了自己仍具有驾驭首相的能力。


文章说,参战动议被议会否决后,卡梅伦及联合政府现在必须等待联合国调查员的报告;而英国选民本周再次认识到议会“无可估量的价值”。


另外,《每日邮报》指出,周四的议会辩论是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以来英国主要政党之间“最愤怒的一次外交政策辩论”。


该报说,联合政府副首相克莱格尽力使自民党偏离传统 的反战立场,“痛苦地支持”卡梅伦,但有9名自民党议员投了反对票。


《泰晤士报》头版标题称,议会的否决令卡梅伦很“没面子”。报道说,这个投票结果对卡梅伦和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一大挫败。


该报社评遥视美国,称叙利亚危机的关键时刻 ,最糟糕的情况是美国不作为。


文章说,国家中唯一具备制止无赖政权使用化武实力的是美国,而保持这种实力需要行动,不是犹豫。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nnews/aboluonews/20130831/170824.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