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0, 2013

央企垫资建房被地方政府坑 大笔债务难追回


免翻 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2013年09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中国 高企的房价离不开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推波助澜,央企、国企背景的房企狂热拿地之后,不赚钱还可以将地“卖”回中共地方;而房企垫资做保障房开发后,中共地方政府却不回收令房企欠下大笔债务,显示出了中共地方政府和房企的相互利用 又相互依存的状态。

中共地方政府不回收保障房 房企欠下大笔债务


据《》9月18日报导,一位曾在中冶集团旗下公司任职的人士透露,近年来中冶依靠突出的融资能力在保障房开发中大量垫资,建好后,地方政府却因为调控,土地财政锐减无力回购保障房。最后企业垫资收不回,还要承担巨额利息。“中冶是被地方政府给坑了。”


中国中冶半年报称,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长期应收款净额310.16亿元,比2012年年底增加32.02%,占非流动资产比例超过三成。主要原因是,公司从事的保障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根据合同约定,收账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款增加。


大笔债务的难以追回,让中冶无奈吞下地方政府钱紧拖债、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的“苦果”。这家一度将保障房投资做到中国最大的央企,如今急切想甩掉这个麻烦的“包袱”。


2010年上半年,中国中冶房地产业绩暴涨。保障房项目达到24个,总投资257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居之首。中投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中冶工程承包主业平淡,以保障房为主的房产业务已成为集团主要增长点。中冶由此尝到了甜头,大举接下保障房工程之余,实际却也给集团发展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中冶内部更摸索并实施了一套模式——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后续资金由金融企业弥补。作为央企中冶的融资、垫资能力,也恰恰是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后者最为看重的。但大规模进入保障房领域背后,大量的债务危机在2010年之后逐渐爆发。


依靠卖地获得收入的地方政府逐渐陷入财政紧张局面,中冶太多的保障房项目,建好后政府不回购、不分配,前期大量垫资收不回来。这些钱均来自银行贷款,政府拖上两年,单是银行利息便吃掉原本应得的保障房利润。


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中冶置业必须要抛掉的包袱。中冶置业董事长刘福明在今年7月表示,去年公司提出坚决退出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战略,经过一年半实践已回收“两退”资金近55 亿元,但沉淀在这两类项目上的资金数量仍十分庞大。


房企亏损不赚钱 又将土地“卖”回地方政府


在商业地产开发上,央企与国企背景的房地产商业占尽优势。房企亏损严重不赚钱又可将土地“卖”回中共地方政府。7月5日,中共南京市国土局发布1109、1110两宗地块收回公告称:因公共利益需要,收回原下关区滨江2号地块的使用权,这幅地块是中冶置业拍下的2012年中国“总价地王”,当时其付出56.2亿元的代价。


2012年11月30日,起拍价达56.2亿元的下关滨江2号地块正式拍卖,作为当日的唯一竞拍人,央企中冶集团旗下的南京临江老城改造建设投资公司以底价竞得该地块;而在2010年,与之相邻的滨江1号地块和3号地块也被该公司竞得。3幅地块加在一起,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业内估计该集团已前后投资了200多个亿。


中共官方解释,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功能提升、打造现代化滨江新城,按规定终止该块土地出让程序。而业内人士分析,是因为中标开发商亏损严重,才导致将“地王”变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拍下地块的开发商母公司中国中冶集团,近两年的财报不甚理想,2013年1月公布的业绩财报中,该企业2012年亏损额达72亿元之巨,对于南京滨江地块的巨额投入,使得该地块也有成为“鸡肋”之嫌。


中共政府回避房地产调控实为“保增长”


从央企中冶在保障房上被地方政府坑,以及不赚钱又可将土地“卖”回地方政府,显示出了中共地方政府和房企的相互利用又相互依存的状态。


近期,北京、上海等地频频出现地王,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价暴涨,但是中共当局却回避房地产调控,同时还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英国《》旗下的FT中文网 对此刊文认为,中共政府“放纵”地产业疯狂,第一是“保增长”需要;第二是担心楼市下跌刺激资本外逃而引发金融危机。


文章 称,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糕:在实体经济疲软的同时,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价暴涨,数量庞大的三四线城市则遍布“空城”,中共政府还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这就像宴会最后的狂欢,但人们不相信是最后一次,因为“狼来了”喊了太多次。


文章最后表示,中共政府对地产的放纵让人们对失去期待,因为这暴露了与过去十几年同样的施政逻辑:保增长永远是第一位的,政府不允许房价回落。现在的处境和当年房地产泡沫破灭时的情况相似,且存在硬着陆风险。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0920/178609.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