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0月30日讯】花费2.3亿元建成的新洲阳大公路,因能让沿线的蔬菜畅通运往城区,曾被当地农民视为致富路。然而,通车10年以来,该公路上已经发生了275起交通事故,造成206人死亡。平均每公里死亡6.9人、每月一人丧生的“纪录”,让它成为了沿线居民嘴里的“死亡公路”。
图为:公路两侧有很多支路,冲出来的机动车容易与直行的车发生交通事故
10年丧命206条,一级公路“步步惊心”
10月20日傍晚,77岁的沈爹爹迈着沉重的步子,再一次走到阳大公路双柳街殷店村路口发呆。
5年前,一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在此上演,沈爹爹44岁的儿子沈大力(化名)骑摩托车去阳逻街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撞倒并从车轮下碾过。5年过去了,丧子之痛在老人心中从未抚平。
图为:老爹爹的侄儿也在这条路上遭遇车祸去世
沈爹爹的儿子只是阳大公路这十年来,因车祸去世的206人之一。
就在同一个路口,2008年9月28日晚7时30分许,一辆金杯面包车与迎面驶来的一辆大巴车激烈相撞,面包车上的7人中,5人当场死亡,另两人重伤。2011年9月31日,在离此处不远的龙王咀路段,一辆黑色雪铁龙 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急刹车并转入旁边车道,与对向驶来的一辆货车相撞,事故造成1死6伤;2011年10月1日,在新洲阳大公路双柳街马驿村路段,一辆小轿车撞开隔离墩后,冲到对面车道,与一辆从团风开往武汉方向的大客车迎面相撞。轿车司机当场身亡,副驾驶座上的男子被卡得动弹不得,奄奄一息……
阳大公路位于省道S112(阳枫线)新洲段,起于新洲阳逻、终于黄冈团风举水河大桥,全长29.8公里,是一条一级公路。据交管部门给出的资料,该公路自从2003年通车以来,共发生275起交通事故,造成206人死亡,平均每个月就有1个人在此丧生。
在双柳街龙王咀路口,几段隔离墩被撞到路边,村民告诉记者,就在1个月前,一辆大货车失控冲入了路边的沟渠里。“ 这个路口已经有了五六起车祸,至少死了10个人了!”村民袁东先对记者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条路“几乎年年都要出事”。开了多年餐馆的沈先生说:“以前听到说出了事,还出来看一下。现在不敢看了,场面太惨了。”他介绍,就在9月初,一名60多岁的爹爹在门前过马路时,被对向驶来的大货车撞飞,当场死亡。
记者顺着沈先生指引的方向找到了事发地点,道路边的护栏上还隐约可见斑驳的血迹。 沈先生说:“要从这个路段过简直是步步惊心。”
2.3亿元重金修建,“富裕路”缘何事故频出
记者了解到,阳大公路曾是村民眼中充满希望的“富裕路”。
资料显示,阳大公路是江北公路的组成部分,它的开通使得华东各省车辆进入湖北后,不过长江即可西行或北上,将极大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2003年春节期间,这条总投资2.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近千万元的公路在鞭炮声中建成通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阳大公路事故频出呢?连日来,记者多次驱车前往该路段实地探访。一次,记者驾车以70码的时速行驶,在一处右转弯处,一辆摩托车突然从路边的岔路口疾驰而出,记者急踩刹才避免了相撞。
在沿路的殷店村路口,记者看到该处路口为一段转弯弧形路口,道路右侧的地基比道路左侧的路基高出几厘米,而且在转弯处左右两侧均有一处约2米宽的岔路,右侧的岔路口与主路之间还有约60度的斜坡,一些杂草杂树阻碍了上下坡的视线。
据附近村民介绍,从道路右侧的岔路口往前走约10分钟便是殷店村菜市场,此外还有一个殷店村小学。道路左侧的袁湾村村民要买菜,或者小孩上学都得从左边的岔路口横穿马路穿到对面。“最危险的是早晨7点到8点,孩子们成群接队地过马路,路上车速又快,让人胆战心惊!”
在这条全程29.8公里的路上,记者发现几乎每隔400米,就有岔路口,不时有摩托车、三轮农用车、自行车、行人从岔路口闯入马路,还有不少车辆在路上随意掉头,一旦车速过快车祸很难避免。
10 月21日,新洲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阳逻中队队长姚奇智对记者说,车速快,加上安全设施不完善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姚队长透露,一些弯道没有设置减速板等装置,原来放置在马路中间的隔离墩被移到了两侧,都是为了一等公路80公里的时速。“当初并没有这么多的岔路口,阳大公路建成后,一些村落自发迁移到公路两侧,一些工厂也在马路边落户,自发形成这么多的岔路口。”新洲区交通运输局规划设计科科长靖声和否认当初阳大公路规划存在设计缺陷。
在靖声和提供的一份由武汉市公路勘测设计院出具的整改设计方案中,事故频发的原因被归纳为四条:一、未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导致人车横穿公路现象严重;二、沿线交叉路口较多,一共有130多处交叉路口,平均每公里4.5处;三、沿线部分交通标志牌设置不全、不合理,标线不够清晰;四、沿线混合交通较为严重,路侧无限制出入。
原标题:武汉“死亡公路”10年夺命206条 官方称没钱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61sZs4R2alw/518238.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