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七旬老人刘孝福倾尽积蓄“赡养”师傅24年
【看中国2013年11月28日讯】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从1989年开始,石家庄翟东小区的刘孝福就担负起了照顾师傅冯彦芳和她的老伴孙增福的重任。孙增福患直肠癌去世后,刘孝福为其料理了后事,继续照顾冯彦芳。2007年,冯彦芳又病倒了,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刘孝福卷着铺盖在冯彦芳家打了6年地铺,为其做饭、洗衣、洗澡、端屎端尿……为给冯彦芳治病,每月仅有1000多元退休金的刘孝福花光了自己10万元积蓄。而刘孝福做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年轻时的一句承诺:“以后老了,我照顾你们!”
“以后老了,我照顾你们”
一夜大风过后,11月25日,久被雾霾困扰的石家庄终于迎来一个艳阳天。在翟营大街与北宋路交叉口附近的翟东小区,一套4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84岁的冯彦芳躺在床上,床头放着氧气瓶,鼻子里插着氧气管。今年7月份,记者第一次见到冯彦芳时,她刚刚回到家中两个月,之前的半年时间,她均在医院。像上次一样,徒弟刘孝福依然守候在冯彦芳身边,所不同的是,已经70岁的刘孝福头上的白发越发稀少。6年来,冯彦芳越来越离不开人,除了在医院,刘孝福多半时间都在这间屋子床头的水泥地上打地铺。
刘孝福告诉记者,7月份记者过来采访后不久,师傅冯彦芳再次因肺气肿入院,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到9月中旬才回家。前几天,他发现师傅呼吸好像又有点急促,赶紧买来一个仪器,每天监测血液氧饱和度,随时和医生沟通,生怕出点事儿。还好,这几天明显好转,让他松了一口气。
刘孝福是定州人,是石家庄市灯泡厂的退休职工。冯彦芳既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师傅。刘孝福当年到灯泡厂参加工作时只有十几岁,而那时30来岁的冯彦芳已是厂里的一名小领导。工作没多久,遇上了3年自然灾害,闹起了饥荒。刘孝福说,那时全国人都喊饿,他还是个半大小伙子,正在长身体,饥饿的记忆更是铭心刻骨。冯彦芳两口子心地善良,看刘孝福吃不饱,自己平时舍不得吃,每月却总要喊他到家去改善一次伙食。刘孝福知道冯师傅两口子粮食也不够,不忍去蹭饭,后来冯师傅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逢家里攒点好吃的,下班时就喊刘孝福到家里去帮忙。到家等活儿干完了,冯师傅已经把饭做好了。
几年之后,冯彦芳调换了工作单位,但与刘孝福一直没有断了联系。冯彦芳两口子没有孩子,上了年纪之后,干体力活有点吃力。每年冬天,刘孝福就帮着他们买煤球、储存大白菜,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孩子去探望两位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冯彦芳老两口对日后的生活越来越忧虑,刘孝福说过这样一句话:“别担心,以后老了,我照顾你们!”
没想到这一句话,成了刘孝福恪守至今的诺言。
方便照顾,让师傅搬到附近住
1989年,冯彦芳在桥西的房子拆迁。一天她给刘孝福打来电话,伤感地说:“别人家老人都被孩子接走了,我们没地可去。”
刘孝福当即决定让冯师傅老俩搬到桥东,住在他家附近,这样照顾起来也方便。他把这个想法一说,冯师傅两口子都很高兴。很快,刘孝福就在自己家所在的翟东小区给师傅一家找到了一间小房子,冯彦芳和老伴在这里一住就是3年。那时候刘孝福还在上班,每天都会到冯师傅家去两趟,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刘孝福说,师傅两口子对他像亲儿子一样,有啥好吃的,总要给他留一口。时间久了,还会包顿饺子,弄瓶酒,爷俩还会喝一口。
3年后,冯彦芳在桥西的回迁房盖好了,新房是两室敞亮楼房,而且位置又好,距离老火车站近,还守着商场,但老两口却不愿意离开刘孝福。两位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如果住到桥西,他来回跑着照顾也不方便。“如果你们愿意,干脆把房子和别人置换,以后就住在翟东小区。”刘孝福说,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商品房,只能置换。尽管用新房换别人的旧房有点吃亏,但是冯师傅两口子一听,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这样,两间新房在翟东小区换了间老房,冯师傅老两口彻底搬了过来。
老人生病,孝福床前当“孝子”
2004年,冯彦芳的老伴孙增福查出患了直肠癌。得知结果,老两口急得直掉眼泪。“别着急,这不有我嘛。”刘孝福一边安慰老人,一边立即联系医院进行手术。孙增福老人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刘孝福在医院照顾了一个月,从寻医拿药到生活护理,承担起了全部责任。老人出院后每次化疗,刘孝福都会陪着去。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刘孝福是老人的直系亲属,知道真相后惊讶不已。
2005年,孙增福离开了人世,冯彦芳完全乱了方寸,刘孝福一手帮老人料理了后事。
老伴去世了,家里所有积蓄为了治病也全花光了,如何养老成了冯彦芳的一块心病。刘孝福说,他看出了师傅的心思,除了给她多宽心,没事的时候就去陪着师傅说说话,去师傅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样过了将近一年,冯彦芳终于慢慢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2007年年底,冯彦芳因为严重的肺心病住进了医院。整整3个月,刘孝福几乎没有离开过医院。他说那段时间,自己经常两天两夜不睡觉,眼睛熬得通红——— 因为担心睡觉时师傅的病情加重。除了照顾冯彦芳饮食,他还得给师傅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出院后冯彦芳的身体有所好转,但是没法自己做饭。刘孝福一寻思,师傅离不开人,为了照顾方便,他干脆卷着铺盖搬到了师傅家里。
从2007年到现在,冯彦芳经常犯病,不得不呼叫120救护车。2010年、2012年,冯彦芳在医院每次一住就是半年。无论在家中养病还是医院治疗,刘孝福始终陪在身边照顾。“我也是个普通人,也累,但是既然管了,就得管到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遭罪。”刘孝福说,从冯彦芳老两口搬到翟东小区那天起,他就把老两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刚开始几年,刘孝福住在冯彦芳家里,每天三顿饭,都是老伴在家里做好后拿过来吃。到了冬天,往往饭菜拿过去就不太热了,2011年冬天刘孝福和老伴一商量,让老伴也搬到了冯师傅家,虽然地方小,但是3个人都能吃上热乎饭。每次冯彦芳犯病,都是刘孝福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齐上阵,一起抬担架。
为师傅治病,花光自己养老钱
为了照顾两位老人,刘孝福不仅付出了所有精力,还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冯彦芳在医院经常一住就是几个月,虽然有医保,但是个人也要承担治疗费用的20%。冯彦芳老两口退休金本来就不高,积蓄也都在给孙增福治病时花完了,冯彦芳每次住院,需要个人承担的医药费几乎都是刘孝福来承担,2007年花了一万多元,2010年花了一万多元,2012年到2013年花了6万多元……今年5月份,冯彦芳出院时,大夫建议买个呼吸机,刘孝福又掏出8500元给冯师傅买了一台呼吸机。所有费用加起来,刘孝福花在给冯彦芳治病上的钱已有10万元了,这是他的全部积蓄。
今年7月份,刘孝福的事迹经本报报道之后,迎来广泛赞誉。刘孝福的义举也感动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天天正能量”的评委。刘孝福获得第九期“天天正能量”一等奖,得到正能量奖金两万元。
拿到这笔奖金时,冯彦芳正在医院治疗。2013年这一年,冯彦芳已经住院治疗花了35万元,按照规定,超过30万元,必须由患者先行垫付。刘孝福正在为筹措师傅的医药费发愁。这笔奖金来得恰是时候,他将其全部垫了进去,自己又筹措了6000元,加上师傅积攒的那点钱,勉强凑够了医疗费。
有人说刘孝福傻,“辛苦不说,还搭上自己养老钱,将来生活也会困难”。刘孝福说,这个他一点都不愁,他相信好人有好报,也相信榜样的力量,他的孩子现在能帮着他照顾冯师傅,将来万一他生病,孩子们肯定也会精心伺候。
一个特殊的“呼叫器”
“孝福,脖子痒痒。”“孝福,有鼻涕。”冯彦芳一刻也离不开刘孝福。记者采访过程中,只要一会儿看不到刘孝福,冯彦芳就会转头四处寻找,看到刘孝福,就会伸出手,将刘孝福的手握在手中,老人才安心。冯彦芳每天离不开药、离不开人,刘孝福平时都是寸步不离地在一旁守护,常常几天不下楼。刘孝福告诉记者,从2007年至今,他的活动范围就在翟东小区附近,没有逛过公园,没有和老朋友们出去散过步。听说太平河与东南环城水系修得非常漂亮,但是至今没有去过一次。以前,刘孝福每年都要回老家给父母扫墓,再看望一下自己90多岁的叔叔,但自从冯彦芳患病之后,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
记者注意到,冯彦芳床铺的正上方拉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拴着一个婴儿玩的铃铛,还挂着一个用过的一次性塑料输液袋,袋子上有一根塑料管一直垂在冯彦芳的枕头边。冯彦芳经常把这根塑料管攥在手中。刘孝福告诉记者,这是他给师傅做的简易呼叫器。冯师傅有肺病,气息不够用,说话都费劲,有时候他在厨房忙碌,师傅想解手,或者想喝水,想喊他,声音又太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了这个办法,只要师傅需要他,可以随时拉那根塑料管,一拉,上面挂的铃铛就会响,他就能听到。
刘孝福现在最担心的还是老人的身体。他说师傅年纪大了,犯病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也一次比一次严重。但刘孝福表示:“不管多难,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老人,直到我伺候不了老人的那一天。”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SnlSl8yvPMQ/52169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