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 2013

让江泽民心惊胆颤的第一张传票

【看中国2013年11月03日讯】第十九章:流年不利成被告血债累累抢军权(2002)(中)


4.“卖国”的巨型箱车


江泽民访美的事情2002年夏天就开始风传,但江的行程一直迟迟不敢对外透露。直到2002年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才在记者例会上宣布,江泽民将于10月22日至25日访问美国。在记者的追问下,章也没有透露江泽民在美国的日程。10月17日,外交部才公布了江的具体日程安排,似乎是想给抗议者们一个措手不及。


几个月前,世界各地的法轮功学员已经开始商量如何抗议江对法轮功的镇压。各种消息表明,江在去德州之前会访问美国的另一个大城市。中国驻美的使、领馆放出假消息来:“江要访问波士顿,江要来纽约,江要访问三藩市和洛杉矶,江会去华盛顿特区……”来自各渠道的传言汇总后,发现有领馆的大城市只有芝加哥没有被提及。既然江不可能同时去那么多地方,那一定是放出的烟幕了。法轮功学员随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江泽民会去芝加哥!


从那天起,法轮功学员和委托律师们就开始准备在芝加哥“迎接”江泽民。


2002年10月22日早晨10点38分,江泽民所乘坐的专机在阴雾中徐徐降落。江没有和领馆组织的欢迎队伍做什么寒暄,便直接钻进了汽车,离开机场。车队一出机场,就碰到两起火警,黑烟冲天,似乎预示著江芝加哥行程的某种结局。


江的车队沿着90号高速公路向城里行进。沿途每个地铁站月台上相继出现法轮功的抗议者,他们或者举起横幅,或者双手举过头顶炼功,或大声喊“法轮大法好”。上午11:25分,车队到达下榻的瑞兹卡尔顿酒店(Ritz Carlton)。在酒店正门,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停止镇压法轮功”的标语横幅,满眼的黄衬衫铺天盖地,声势甚是浩大。


为避免撞见正门上千的抗议人群,江泽民的车从侧面运送货物和废料的出入口驶入。中国领事馆安排了由在校留学生组成的四五百人的欢迎队伍,可惜欢迎了半天他们连江泽民的影儿都没看见,沮丧之情可想而知。这些人并不都是芝加哥本地的,他们中甚至有远自路易斯安那州赶来的外地区学生。当一位挥舞著五星红旗的学生被告知江泽民早已从宾馆侧门进入、并未与学生会面时,他满脸疑惑地说,“不可能吧?”


中领馆事先与芝加哥地区一些学校的学生会联系,由这些学生会根据本校情况通知“靠得住”的人参加迎江队伍。据一位中国学生透露,领馆开出的价格是:参加第一天的欢迎队伍,得报酬35美金;如果还参加第二天早上的送行队伍,则可得55美金。欢迎队伍可谓装备精良,高音喇叭反复播放中共歌曲,后来因为声音太大,周围邻居向警察抱怨后高音喇叭才变得悄无声息。


这时,一辆“中国大赦”的巨型箱车驶过,车上印有江泽民和叶利钦热烈拥抱的大幅图片。江泽民双手搂着叶利钦的脖子,笑容十分谄媚。旁边则用特大号字写着“民族败类,千古罪人”,并附有江泽民黑箱作业出卖大片北方国土给俄罗斯的示意图。欢迎队伍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在仔细看车上的内容,心里叨咕自己欢迎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时,人群中有几个领头的开始对车小声嚷嚷:“快走!走开!”似乎是想让大家跟着起哄,但没有什么人回应。


许多学生在见到这一箱车后,手中的小红旗再也拿不起来了。有的拿出照相机,拍下了写在巨型箱车上的图片。有人表示,这是中国历代领导人及真正的中国人都拒不接受的不平等条约。后来有学生在BBS上写道,当他们知道这一卖国事实后,心在流血。虽然2002年感恩节前,学生们拿到了中领馆发放的35美元报酬,但有学生表示再也不会来欢迎江了。


江泽民本打算在下午参观总部在芝加哥近郊的一个高科技电信公司,但由于惧怕示威民众,参观取消了。江在晚上宴请了芝加哥商界人士并发表了短暂讲话。江看起来很虚弱,上一个小台阶都很费力。讲话完后,芝加哥的副总领事沈伟濂不得不上前去搀扶他走下讲台。


芝加哥市长戴利早已知晓江泽民血债累累的劣迹,以身体不适推托,没有参加晚宴,也没有与江泽民正式会晤。


当晚,其他欢迎和抗议的队伍渐渐散去。入夜了,法轮功学员在酒店前通宵静坐请愿,他们祥和的状态感动了当地的警察。警长表示与法轮功学员们合作感到十分高兴,非常放心,最后警察只留了一辆警车在酒店门口。法轮功学员们就这样静静地在瑞兹卡尔顿酒店前的便道和绿地上坐着,一直守候至天亮。


10月23日早上,为了避开请愿人群,江又从酒店的侧门离开。但当他的车子刚开出来,迎面就看到法轮功的旗海,他们近距离对江的车队高喊“法轮大法好!”。有时,法轮功学员与江的车子距离只有3米,而警察对他们非常放心。当江泽民的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每隔几分钟,就会看到一面法轮功的旗子。


江的人很早就给美国施压,要求在江来访时一定要把抗议者,特别是法轮功拒于视线之外。在德国和冰岛江系人马就是这么干的,在当地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美国政府的回答也很干脆:“Welcome to America!”意思是:“你到了美国,就得按我们美国规矩办。”芝加哥当地警察说:“美国宪法规定,所有抗议者一定要安排在被看到、被听到的范围之内。你们(法轮功)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证。”


5.传票惊魂


江泽民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在芝加哥遭到法轮功的起诉。一场二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起诉人权迫害的法律抗争运动拉开了序幕。


起诉江泽民案是个民事案,所以必须把传票送达到被告。但在江泽民访芝城期间,江泽民害怕别人抗议,行程非常保密。即使能够知道江的路线,沿途周围也被安全人员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送传票状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


2002年10月21日,伊州法庭签发法庭命令,如果传票直接送给江本人很危险或不可能,在江逗留芝加哥期间,传票送达负责江保安工作的中美保安人员即可。


10月22日当天,7个递送传票人和诉江案主律师泰瑞.玛什律师在私家侦探公司讨论了近一个小时。他们中有三位是同属一家公司的专业递送传票人(Process Server),有多年的专业传票递送经验,同时又是私家侦探。另外四位法轮功学员都是小伙子,三个白人和一个中国人。


下午4点左右,送状人之一费特尔到18区警察局希望把文件交给局长,因为局长不在,局长的助手留下了文件。另一送状人鲍勃先生冲破重重难关,历经中共保安的阻挠威胁和美方警察的压力,最后成功地在酒店外把诉状交给了正在执勤的18区警察局局长格瑞芬。根据法令,格瑞芬局长是可以做替代江和“610办公室”接受诉状的保安之一。格瑞芬接受了法律文件和并表示明白他应履行的义务。因为起诉江泽民有重重防卫障碍,通过安全护卫人员递送文书被认定是一次有效送达,起诉程序取得了成功。


江泽民在得知法轮功已经起诉了他,并且法院传票已经送达的时候,脸色灰黑,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开始哆嗦。好一会儿缓过神儿来后,他暴跳如雷地把芝加哥总领事魏瑞兴骂了一顿。


魏瑞兴是中共老资格外交官,但这两年华人社区传他有男女关系问题,回国“休养”了三个月。魏心术不正,想借法轮功取得江的欢心继续往上爬。因此镇压法轮功一开始,魏就到伊州首府春城发表了攻击法轮功的言论。之后,领馆还搞了几次文革式的批判会。


江在芝加哥吃了一闷棍,10月底回到中国,11月4日魏瑞兴即被免去总领事职位,调回国去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到此为止了。为江泽民这样的人卖命,只能是自找倒霉。


为确保起诉状送达,律师团在江泽民回到北京之后又多次把法律诉状挂号寄往中南海。


2002年12月13日,一份由法庭书记员签发的中英文安排开庭时间的通知书,连同一封解释该通知书的中英文信函,以及诉状、传票和准许原告用替代送达方式向被告送达法律档的法庭令的副本,通过联邦特快专递,送交被告江在中国北京中南海的官方办公室。诉状最初是外交部接到的。可是这封特快专递太特殊,外交部既不能说“查无此人、退回原处”,又不能随便签收。后来他们把信直接交给了中南海的“江办”。“江办”倒是痛快,黄(T.Huang)大笔一挥就签了字。这件事至今还在中共高层被当作笑话流传。


被控告后,江泽民急忙指示中办主任贾廷安和美国政府紧急磋商,要求以“元首豁免”的借口搁置此案。接着,江泽民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罗乾和国安部部长许永跃,“你们赶紧给我调查一下国内和国外谁是原告,把他们全都给我抓起来!”


罗干不敢怠慢,紧急命令各地公安厅追查,抓捕和关押了不少法轮功学员。


6.德州之行


江泽民冷不丁在芝加哥吃了官司,当时真有心打道回府了。但考虑到自己死求活求才能去布什克劳福德农场,临时回国实在太丢人,江不得不在法轮功的抗议下,硬著头皮前往德州。


说到抗议,还不能不提到江泽民一年前遭到一位法轮功学员近距离抗议的经历。


2001年8月,江到地中海地区小国马耳他访问,散步时遇到一名法轮功学员、海外媒体资深记者王女士。


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江泽民听到一位东方女记者要采访他,做秀的本能一下就上来了,立即折回头,走到王女士面前,伸过耳朵想听对他的赞誉之词,没想到听到一句字字铿锵的话:“你必须停止杀害法轮功学员。”江愣了一下,脸一下变得煞白,一句话也没说,扭头就走。这次经历,让江泽民每次出访都提心吊胆,小心戒备。


2002年4月江泽民出访德国的时候,法轮功的抗议规模大约在几百人到一千人左右。法轮功学员仅仅是打着抗议横幅,呼喊“法轮大法好”的口号,江泽民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在德国期间,无论江泽民走到哪里,都有一辆救护车紧随其后,似乎担心江随时会晕过去。以致江泽民参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时候,大众汽车公司干脆赠送给江一辆救护车做礼物。


这一次,江泽民看到法轮功数千人的抗议规模自然更加惊恐。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Kd6M0bR3Txk/51874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