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SHIBOR利率再度飙升,当心流动性紧张重演

【看中国2013年11月21日讯】中国银行间市场在今年6月份发生的那场流动性紧张有可能再次上演,甚至可以说可能性很大。本文作者认为,这轮SHIBOR的突然飙升将造成巨大影响,并且让大部分市场参与方措手不及。本文将试着解释流动性紧张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一些预测。


流动性紧张是如何形成的


在美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早就是过时的作古之物,存款准备金“在世”时所发挥的那些作用已经被“银行资本”继承并发扬光大。


然而,存款准备金率这种东西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活在世上,而且要求还很高。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一直在迅速扩大,这就要求存款准备金的规模也要不断增加。而通常这些准备金是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进行调节。(在某种程度上,这验证了内生货币理论。)


但如果央行拒绝供应准备金的话,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那会扼杀信贷,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这就是6月份发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事情,并且制造了一场轩然大波。雪上加霜的是,当时还传说发生了一起银行间违约,这导致各家银行囤积额外准备金的需求大增(以此避免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名誉受损)。外界对此事的报道广泛使用了“经济危机”、“泡沫破裂”、“岌岌可危”这些词汇,但并没有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究竟如何发生的。究其原因,它其实就是中国央行不愿为银行系统提供它所需要的准备金而导致的。


这场流动性紧张为何会发生?


相比它是如何发生的,弄清楚它为何会发生这个问题更加重要。那么中国的决策层为什么要故意抽干银行的准备金呢?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经济和信贷增长是当今世界各国决策层所梦寐以求的。但在中国,越来越明显的一件事情是,其金融系统迫切需要改革,因为任何稍有远见的人都明白,中国的金融系统离悬崖边已经很近了。可问题在于,怎么样让市场形成预期,让大家沿着改革计划设定好的路线走下去。


这其实是个大难题。发布一份措辞强硬的公告行不行?外界可能会对公报的用意妄加揣度,对于真正要紧的地方却不得要领。限制借款或者勒令银行控制信贷投放增速,这行不行?虽然这种做法或许能够奏效,但是需要一段时间其效果才能渗透到国家经济的各个层面,而且还会引发外界争论银行贷款的突然减少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随机性的起伏。这样做还会让决策层直接负上制造动荡的责任。再者,如果市场无视决策层的授意,继续我行我素,那会让决策层颜面扫地。


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是促使市场形成预期的一种完美工具。银行间拆放利率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大幅上扬,并借此发出强烈的信号,在警告市场的同时彻底扭转市场预期。这样做还能将制造动荡的责任转嫁给银行(用光资金并违约的是银行),因为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少之又少。而金融系统存在问题和需要进行改革的认识却能够得到广泛传播。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也是一条宝贵的渠道,因为它是与一个对存款准备金率提出很高要求的银行系统深度整合在一起的。它就如同一种获得广泛接受的公约:没有人可以轻易改变它;没有人知道要把它改变成什么样;要想将它改造成别的样子,则需要多年的游说和讨论。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决策者可以运用这个工具来撬动银行。


总结和预测


总之,中国银行业发生的流动性紧张,是中国央行不愿供应足够的基础货币来满足银行需求所致。央行这样做,是为了朝着有利于改革(这是中国迫切需要的)的方向来彻底扭转市场预期,而且又能提供“貌似合理的可推卸性”。它是央行工具库中的一件利器。


就在最近,中国发表了它的改革宣言。而Shibor利率也随之再度上扬。我认为6月份的那场流动性紧张将会重演,而市场参与方都极大地低估了发生这类事件的可能性。如果本人的上述分析没错的话,那么当局制造新一轮的流动性紧张很可能是为了:1)让市场形成预期,让他们明白以前那条老路就要行不通了;2)培育有利于改革的环境;3)促使银行配合改革计划。


从国际影响来说,这种做法将削弱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乐观看法,并引发又一轮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乃至于决定性地重创这些国家的货币。而且这还会对各种不同的资产类型造成连锁影响,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话题范围内。


如果日本央行在20日召开的政策会议上决定再度开动印钞机的话,那么将会调动起市场的欢快情绪,进而掩盖掉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存在的所有隐忧。但这件事很快就会爆发,因此建议投资者至少要对Shibor利率和中国主要股指的变化保持一定关注。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ljnHKIkZWJE/520871.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