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天池山山顶巨石内,隐藏着48座神秘石屋群。石屋的矩形屋门宽约1公尺,高约1.5公尺。石屋内均配备有相应的石灶台、石碗、石床等生活用品,石床也都长约只有1.5公尺,疑似传说中的小矮人聚居的地方。
天池山顶的神秘石屋群
据大陆 媒体报导,2009年2月 18日,重庆忠县一名大学生给国家文物局网站 发帖,告知在重庆忠县天池山山顶隐藏着48间石屋,每屋彼此相连相互贯通,且均配有石灶台和石碗等用具,急盼专家前来揭秘。
据报导,在忠县忠州镇复旦村500米左右的天池山山顶,有一块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平坝,这片平坝上的每块大石头里面几乎都有一间石屋。甚至在有些大的石头里面还有两间或以上的石屋。每间石屋还彼此相连,从远处看就像一座座连接着的〝蒙古包〞。这里共有48间石屋,其中面积最大的约3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7平方米左右。石屋外形风化严重,但石屋整体仍保存完好。石屋的矩形屋门宽约1米,高约1.5米。
报导称,每间石屋里面,均配备有相应的石灶台、锅状石坑、石碗、还有石床,灶台规格不一,石床的规格则十分统一:长约1.5米,宽约1米,高1米左右。石屋门外的正上方还雕刻有虎、狮等猛兽图案。
除此之外,另几间石屋门外的正上方还刻有人头、人身图案,旁边还留有歪歪扭扭的象形文字。
当地文物局认为有可能是巴人部落遗址。但目前尚未查到相关文字记载,当局拟邀请专家对石屋进行鉴定凿定论。
传说大约4000多年前,在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经生活着一个远古族系,他们被人们称作巴人。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古老的民族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伴随著文献资料和种种神话传说,巴文化像一团云蒸雾霭的谜,留给后人无尽的想像空间。
由于石屋的高低规格相当一致,令人联想远古时候住在这里的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小矮人。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使得小矮人的形象在全世界几乎最家喻户晓。传说中的小人真的存在过吗?世界各国的考古研究以及中外古籍中的相关记载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五千年 前的成年小人骨骼被发现
据资公开的资料,柏林大学的法兰兹博士在调查墨西哥中部附近的洞窟时,小小小小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小小小小的装饰品,看起来就像玩具一样。挖到最后,终于出现这些东西的主人,一个小人。这一具骸骨约12公分高,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子的尸体,因为骨骼的样子已经是成人。经科学 家研究,证实其年代约在五千年前。
印尼小人种的考古学发现
据《自然》杂志2004年10月27日报导,考古学家在印尼的弗洛勒斯(Flores)岛屿上发现了身高只有约一米的小型人种遗骸。这种小型人种的脑子只有正常人脑子的四分之一大小。科学家们认为至少在一万八千年前,他们还在该地区存在。
小人种会使用工具
《科学美国人》杂志认为印尼发现小人种是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的最大发现。该杂志及《自然》杂志网站中进一步介绍说,不仅人类有大小不同类型,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小的大象骨,及巨型牛类等动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小型人种也有他们的小型工具。它们懂得制造石头工具,会用火,集体狩猎。
刊登在同一期《自然》杂志上的另外一篇研究报告中描述了一些小工具,其精巧程度与正常人种发明的工具不相上下。而且这些小工具在小型象骨中也被发现。这说明这些小型人种用其小工具来捕猎小型大象。
《科学美国人》杂志介绍说,小型人种在该地区出现的时间甚至比正常人种出现的时间还要早。
长三寸的勒毕国人
中国 汉朝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中有记载: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计如珠也。郭宪记述勒毕国人文字较少,但仍略窥一斑,其日下自曝,身热乃归,摄取太阳能量,似与面日月练功的现代气功 师灵性相通,只能说明,同归一道也。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巨人真的给现代人留下一些痕迹。而这些发现都强烈的冲击着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七八十年前还有人看见过小人,不但有文字记录,还有考古上的实物发现,甚至还发现了小人的骸骨,都说明了小人曾经与现代人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这些发现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目击者,为什么能看见、碰到,但只能惊鸿一瞥?后来有人透露了一位高人的解释:
很久很久以前,神在地球上创造了三种人:大人(即巨人)、中人和小人,由于平均身高五米的巨人身材巨大,消耗太多的地球资源,同时他们巨大的身材使得地球的距离和时间相对来讲变短;而几寸高的小人却因为太小,面对到处都是的森林和无法跨越的大洋,要想小人创造出我们今天这样的文明来讲实在太困难了;而平均身高不到两米的中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类的这种人,相对于地球的大小时间距离与地球资源来讲,比较适合。基于以上原因,神挑选了中人,而巨人和小人,就被淘汰,所以地球上的巨人和小人就慢慢 消失了,在两百多年前,地球上基本看不到巨人,小人呢,在七八十年前还有人见过,之后也不见踪影了。
本文标签:新唐人, 美国, 集体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joqvp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