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克里8月13日(周三)在结束为期八天的亚太之行后重申,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与亚太局势紧密相连。美国正在加紧重返亚太。
在上周末缅甸的东盟会议上,美国提出“冻结挑衅性行为”提案遭中共反对后,美国宣布将开始监控南中国海。美国随即与澳大利亚于周二(8月12日)正式签署一项军事合作协议,扩大美国在澳洲的驻军规模。
近期中共军方动作频频。有专家认为,中、日、美最有可能先在东中国海附近展开军事角力。
美国加紧重返亚太
克里13日返回美国后在夏威夷发表演讲。他的话题集中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政策,而不是目前如火如荼的伊拉克、阿富汗、加沙和乌克兰危机。
克里透露,奥巴马总统要求他加倍努力,巩固美国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努力将特别专注于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合作和促进人权与民主等方面。
克里强调,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与亚太紧密相连。
克里在参加缅甸东盟会议后,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一起在悉尼出席美国和澳洲的年度部长级会议。双方签署了军力部署协议,扩大美国在澳洲的驻军规模。哈格尔形容,美澳联盟 是亚太地区稳定的基石,该协议进一步深化两国在安全事务方面的合作。
奥巴马公开对中共强硬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媒体上公开发声,强调西方面对中共,必须强硬以对。
本月初奥巴马在接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专访时提到,尽管中美两国要做长期的伙伴,但面对中共,西方必须强硬以对,除非中共遇到阻力,否则它一定会“得寸进尺”。
“只用国际规范就想框住中共是不够的。”奥巴马说。
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曼(Thomas Friedman)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直在搭免费便车”,“已经搭了30年了”,因此“没有人指望他们能做任何事”。
奥巴马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着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在谈及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时,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再次深陷中东的局势。
美国“冻结”提案被否 将开始监控南中国海
上周末,在东盟10国部长峰会上,美国提议各国冻结在南中国海的挑衅行为,遭中共拒绝。中共指责美国另有所图。对此,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玛丽?哈夫回应说,中共才是采取“激进”行动的一方,而不是美国。她说:“我们不是煽动南海不稳定一方,是中共咄咄逼人的积极行动导致了(南海不稳定)。我们正在做的一切旨在降低南海紧张氛围,让各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分歧,而不是像中国在过去的几个月一样,不断通过强制或破坏稳定的措施来解决。”
跟随克里的一名美国官员说,美国将会监控“南中国海的每一块岩石,暗礁和浅滩”。
克里在夏威夷说:“美国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主权问题上不表态,但是我们的确在意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他强调:“我们关心的是(各方的)行为。”
克里说,美国坚决反对任何人利用恐吓、胁迫或武力,声称拥有该领土或领海,同时反对控制该领空或领海自由航行的特权行为。
中、日、美可能在东中国海展开军事角力
近期中共军方动作频频,继设立东海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之后,北京最近又成立中共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协调指挥跨兵种、跨战区的军事行动。据悉,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下,中共军方最近在渤海、黄海、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北部湾四大海域进行大规模联合海空作战演习。
美国之音报导,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全球军事问题专家丹尼尔?布鲁门萨尔认为,控制包括台湾和与日本有争议的钓鱼岛周边的近海地区是中国军事扩张的首选目标。
美国亚洲防务问题专家劳伦斯?沃泽尔在他最近出版的《中国军力走向全球》一书中指出,中国军方决策人似乎已经确信中国最有可能的敌人和最大的潜在威胁是美国。中国也有其他的麻烦,比如同俄罗斯的关系并不总是很理想,同日本的关系更加恶化,但是他们的重点是美国,是美国的军事技术……其中包括指挥、控制、通讯、电脑、情报、监控和侦查系统 。
据大陆 媒体报导,多批日本F-15战斗机上星期进入中方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空域进行侦查活动,中方空军进行了必要的跟踪监视。
香港军事问题专家马鼎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首先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并首先在战区层面上设立东海作战联合指挥中心,表明控制包括台湾海峡和钓鱼岛在内的东中国海是中国今后“近海防御”战略的重点。
他说:“中国的海空军向外延伸,就遇见美国和日本的传统 力量了,那就要看双方力量新的平衡了,这种对抗是会在我们眼前发生的。”
责任编辑:高静
本文标签: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共, 中共中央, 乌克兰, 亚洲, 人权, 俄罗斯, 共军, 南海, 台湾, 国务卿, 国务院, 国防部长, 外交政策, 奥巴马, 悉尼, 政府, 日本, 民主, 澳洲, 纽约, 纽约时报, 经济学人, 美中, 美国, 美国之音, 美国国务卿, 美国总统, 联盟, 自由, 菲律宾, 钓鱼岛, 防空识别区, 香港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m103E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