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4, 2014

纽时:中国高教严重偏向富人和大城市



大陆貌似严格按照考试分数上大学的高教体制,常被外人认为是教育平等的典范。《》的一篇评论文章 认为,这一切都是假象——中国 在过去10年中大学毕业生增长了四倍,但高教系统 越来越歧视不富裕和没有门路的中国人。


文章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城乡教育的巨大鸿沟。在中国农村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通常在遥远的城市打工,只能由祖父母来抚养。农村学生的学校一般破败不堪,师资匮乏,以至于很难掌握比较艰深的课程,比如英语和化学。相反,城市学生的学校设施一流,教师也受过良好的训练。


即使这些农村儿童跟随父母到城里去,他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仍有有限,因为的各种政策让他们无法完全融入。中国的户口制度将来自农村的打工子弟拒之于城市公立学校门外。他们不得不去上私立学校,学费高但是教学质量却不一定好。最近的一些没有实质性效果,并基本局限于中小城市。在类似北京的大城市,中共的新政策似乎旨在增加歧视同时减少教育平等性。很多外来打工人群不得不把孩子送回乡下。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精英大学的招生向第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倾斜。中国学 生都得在本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北京学生进入北京大学的机率是安徽学生的41倍。


城镇居民中也存在教育鸿沟。城市户口也不能保证教育平等性。各地中学教学质量千差万别,进入好学校的竞争激烈,衍生了猖獗的。家长们以“义务捐献”的名义掏出成千上万美元,才能把孩子送进精英小学中。在一些精英中学,此类“义务捐献”高达13万美元。一些阔绰的家长还能以重金聘请教师给他们的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当局不鼓励这种行为,但是实际上很流行。


北京今年要求小学生就近入学。但是这个新规定并未能阻止家长们钻体制的空子,而是把钱引导到了新的市场:房地产。今年春天,北京一些著名学校附近的地产一下成了最热门的商品。用大房子和高尚公寓换取精英小学附近破败平房的家庭络绎不绝。比如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学区,一座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平房竟然要价55万美元。


文章指出,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系统就是社会流动性的主要引擎。但是现在,它已经变质为强化社会排斥性的工具。



责任编辑:方涵



本文标签:,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WiJzA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