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3, 2013

中国需借房价暴跌拯救未来

只有房价暴跌,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摆脱房地产的诅咒。只有房价暴跌,中国民生才能去掉一大块心病,超低生育率才有被扭转的可能。


中国房价下跌的趋势正在蔓延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北京郊外的房价,已经显著的下跌。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2011年末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9615元,环比下降3.85%,同比降10.1%,全市均价继2010年7月后再次跌破每平方米2万元关口。


面对房价的转折,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房价应该慢跌。但现在应该采取更有力更市场化的措施(如空房税、递增房产税、放开小产权房等)促使房价一次性暴跌到底,恢复到合理水平,然后再随经济发展缓慢上涨,这样对中国整体才更有利。


也有人担心,房价暴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房价暴跌的最大打击对象,是房地产商、房地产投机者和资助房地产泡沫的银行。


对房地产商来说,是结束暴利。对投机者来说,拉高房价损害民生,已经吃了的应该吐出来。现在中国银行利润很高,房地产贷款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且中国以国有大银行为主体,所以房价暴跌对其伤害不大。


还有人担心GDP、财政和就业。房地产泡沫所创造的GDP、财政和就业的繁荣,实际是透支未来。比如说五年建的房子一年就建好了,GDP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就业良好,那剩下四年呢?继续透支未来吗?只有房价一次暴跌到合理水平再慢慢反弹,房地产才能恢复到理性水平。


如果房价慢慢跌,大家都抱着买涨不买跌的心里,等着房价跌到底,谁来买房子?没人买房子就没有人继续建新房子,那钢筋水泥产业和相应就业就失去需求支撑,这样对GDP和就业来说最不利。


如果暴跌再慢慢反弹,这时房价回到合理水平,购房能力提高,且害怕房价上升过多,会有更多的人去购房自住;居住价格降低,人们的住房面积扩大,无论是购房自住还是租房,都会选择更大的面积,买房的和租房的需求双上升;租房需求增加,投资房产成本降低,且没有再下跌的风险,真正的房产投资者就可以买更多的房子出租。这个时候,非泡沫的实际房地产需求增加,建筑业农民工保住了工作甚至更稀缺,钢筋水泥也有了更多需求,房地产业创造的实际GDP比慢跌时更高。


高房价对中国未来的最大危害有两个:吞噬实业和人口。只有房价暴跌,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摆脱房地产的诅咒。


只有房价暴跌,中国民生才能去掉一大块心病,超低生育率才有被扭转的可能。房价暴跌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也是扭转超低生育率危机的机遇只有借助房价暴跌,中国才能拯救自己的未来。


高房价对实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房地产暴利和房地产泡沫使许多实业资金进入房地产,让中国实业更加饥渴。


高房价高租金,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高,尤为阻碍第三产业发展。高房价吞噬民众的购买力,让内需更不足,产能更加过剩。房地产泡沫让实体企业纷纷“不务正业”,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


房地产泡沫让中国经济更加依赖不正常的投资拉动,只有房价暴跌,把房地产所吞噬的购买力释放出来,降低民生压力,中国经济才能向消费型驱动转变。


高房价地价必然提高经济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必然直接或间接的提高民生成本。比如房价高,住房的成本就高,这让许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成为难以负重的房奴。


房价高,房租高,无论是卖饭的卖菜的还是卖衣卖鞋的,都不会便宜。为什么北京上海物价高而农村地区物价低?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房价地价决定的,高地价房价必然是高生活成本。


高房价提高经济运行成本,房价泡沫让实体企业不务正业,高房价阻碍实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那么高房价一定危害就业并损害实质工资的增长。高房价对多数民众来说,就是更低的工资和更高的生活成本,这怎么会不让民生压力大呢?


高房价之下,居住条件必然更差或居住面积必然更小,这让一些年轻人连生孩子的地方都没有了。即便有了两室,那只能生一个孩子,因为另一个孩子如果不同性别的话就没有地方放了。即便有幸有了三居室,如果和父母同住,那也只有生一个孩子的选择。这不仅降低现在的生育率还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3左右,这样的生育率将使未来中国人口每过一代减少40%,2300年只有2800万人。即便是现在放开生育,或是像日本、韩国一样鼓励生育,由于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如农村的80后90后绝大多数只愿呆在高生活成本高压力低工资低福利(实际上许多没有什么福利)且很少有自己房子的城市,未来中国生育率一定很低或进一步降低。


生育的主体是年轻人,既然年轻人只愿呆在城市,那只有大幅降低房价,降低居住成本,降低的压力和提高收入,才能提高他们的生育率。


否则,中国超低生育率持续下去,未来中国人口将陷入持续的大崩溃,社会经济发展也将陷入长期的低迷。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OoQM15vXSmo/48989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