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5, 2013

中国治谣:一场针对口水的战争

【看中国2013年09月06日讯】编者按,近日中国大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网络治谣行动,无异于"大禹治水",意义非凡,但目前形势有些逼人,求真相的被行拘了、把车祸死人数传错的也被行拘了……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智者,大家都听说过,却没有听说谣言止于手铐的!


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现实:在数字通讯、互联互通时代,民谣和官谣的传播速度、效率、影响很容易达到极大值,单方面通过强制手段消灭"谣言"是达不到"思想统一"的主观愿望的。何况,一个惧怕谣言的社会,肯定是一个虚伪的和堕落的社会,不会更好!


治洪水与治口水,异曲同工:堵不如疏!  


问谣:推测与质疑


这年月,确实谣言满天飞;这网络,也确实谣言如猛虎。不过,谣言双双飞,一只是民谣,一只是官谣,总能凑着一起搞出合音部:两只谣言,两只谣言,传的快,传的快,一只上了央视,一只蹲了牢房,真奇怪,真奇怪……


打击网络谣言,无可厚非,大家也真心希望中国能治谣,还网络清新的空气。面对五花八门的无胫而行、无翼而飞的"谣言"们,笔者不禁有些上下求索了:一问谣言难道都是捏造出来的,难不成有N多人还真喜欢往自己家墙上抹屎粑粑?二问谣言是不是根本无需捏造了,俯拾皆是,难不成自己家的屎橛子特别多,随便一踩都能来个屎炸天?哥我百思不得其姐,但求无愧于兄!


本来你传你的谣,哥我才不会对你包装的无论是凤姐还是美美有半点痴心妄想;本来你灌你的水,哥才不管你是美分党团还是五毛军团,跟我没一毛关系。可是,现在因为你们这样一搅和,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官家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恨不能断网了事,弄得我都不明白窗外到底要吹什么风了,逼着我去了解所谓的谣言!


那什么是谣言呢?依常规解,应该是对于事实有定论之后的故意歪曲之词。不过,在真相未有定论前,任何相关的言论,包括推测、质疑等,都不该定性为谣言的。但是,近几起"抓谣事件",警方似乎违反了这个基本常识。


一是新鲜事乱说不得


危险就在这里,我们可不是什么观棋不语的真君子,个个俗B,在网络空间里,不仅嘴贱,而且手更下下贱:喜欢分享个新鲜事,这就涉嫌造谣了;喜欢评论给个笑脸,这就涉嫌信谣了;喜欢转发一下,这就涉嫌传谣了……这些内容是不是谣言?作为发布者,我们根本没谱,毕竟没有侦查权、没有取证权,只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发布了一些自认为实事求是的信息。即使是实事求事,觉得有发言权,但也未必能够符合官家的口味,这万一被认定为谣言了,若我们不服,该怎么办才能够证明自己说的不是谣言?依照现在的风声,只要给有关部门盯上了,因言获罪实在太简单了,所以我们一种风声鹤唳的感觉。


二是陈旧事乱评不得


问题其实还要严重,众所周知,新鲜事毕竟信息瞬息万变,我们分享一下,属于说过算过的性质,就像放了个屁。但若不是新鲜事,对历史上一些某些人某些事有异议,发表了你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与主旋律并不保持步调一致,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从广州越秀区警方的表现来看,确实是如此!当然这种做法,显得阴险而无耻了,连广州警方的微博也表达了担忧,谏言道"子产不毁乡校"。笔者也不禁要问:我们难道不能质疑历史了?胡适先生曾说过:"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启超先生也曾说过:"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历史从来就是任人戏说和演绎的,即使帝王将相也难免遭殃。


关于雷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等我们组织精心塑造的光辉形象,现在有人质疑,从文化大背景来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雷锋等榜样自身是存在问题,相对于历史上一些真正的人物而言,他们根本过不了秤的,只是特殊时代特殊需要才塑造出来的榜样而已,过于标签化,过于单面化,许多事迹确实存在着诸多疑点。


其二,时代不同了,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更是怀疑的时代。人们都自己的看法,都自己的麦克风,都想表达自己,表现质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网友对这些人物质疑都呈碎片化的状态,这并非是有人故意为之的,就像对雷锋的质疑,根本不可能归咎于秦火火一人所能够抹黑的。


如果仅仅因为有人扒一些主旋律定性的历史人物,然后用专政手段的方式大打出手,这种因言获罪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毕竟一些塑造的人物需要用公权力来维护,恰恰说明这些时代偶像已经轰然坍塌或不合时宜了。


现在,这股风吹得很不对劲啊,新鲜事不能乱推测,陈旧事更不能乱质疑,左不是右也不是,貌似非要禁言不可的架式,整治谣言顿时变成了"抓谣比赛",完全由警方肆意而为之,运动化、扩大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有人求真相,问一句是不是发生命案,有谁知道真相?仅仅是这么简单一问,结果好奇害死猫,抓起来了,关起来;


有人发表数据,与官方公布的有出入,也抓起来,关起来,貌似一切数据,都以官方为准……


最近,针对网络言论的利剑高高举起,气氛诡异,微博顿时变成了危博,微信也变成了危信……晚秋时分,噤若寒蝉,如此打谣,似乎太应景!


打谣:目标与手段


谣诼风行,为什么会风行呢?谣言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笔者一直坚持这样的的观点:问题是用来解决的,并不是用来回避的,如此就直奔主题吧!许多社会谣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不满意,而且这种程度越来越深;而对政府不信任、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行为的不合理、不透明,这种状况虽有改善,但进程滞迟。谣言的大量存在和风行,其实是政府与老百姓互不信任的表现,民间造谣,官方撒谎。一言蔽之:官府不透明,舆论不自由,就是谣言的沃土!


可见,产生这种官民互不信任的局面,责任首先在于政府,正因为如此,政府不找自己的责任,反而磨刀霍霍,气势汹汹地打击网络谣言,无异于向民众开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存在诸多风险:


一是可能会目标的偏离:打击谣言会误伤言论自由。


笔者觉得在一个开明自由的社会里,政府是无权打击任何言论的。政府利用公权力打击谣言的做法,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会直接导致真实的不同声音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最终连真相也将很难传播。更何况,那些与政府有异见的言论的人,会被政府借机报复,面临牢狱之灾。从此以后,人们只能道路以目,唯有隐忍受辱,方能苟活于世。于是乎,天下人但求衣食无忧,不关心政命何去,只得做好行尸走肉的共和之民。


因此,禁谣最后变成了禁言,这种方式是一种政治霸权专制的做法。其实,如果民众有监督,新闻有自由,官方的民间能够互相信任,那么在社会大众的审视下,谣言是不可能得到大面积的影响力。正因为,民众没有监督权、新闻无自由,加上官民对立情绪的严重化,才使得谣言无胫而行、无翼而飞!


二是可会手段的偏差:运动式解决问题很不靠谱。


这回官方打击网络谣言,充满萧杀之气,透射出浓重的"政治运动"的气味。纵观历史特别是新中国这60余年,通过政治运动来解决问题的做法,从来没能真正达到过目标,反而产生极大的不良后果。


从效果而言,目前各地打击网络谣言已经陷入"运动式"、"扩大化"的怪圈,各个地方设定指标,开始了新一轮的"抓谣比赛",乱抓乱捕,造成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的局面,这明显是在制造白色恐怖,给社会增加更多的不和谐的因子。


诚然,网络谣言是要打击的,这无可厚非,是可以得到公众支持的,但是打也注意方法和方式:


一要合理打,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打,要以"以法律为准绳",要不然会异化为压制舆论的工具;


二要合情打,必须给人纠错的机会,对于微博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出现的差错,有关方面可以督促其进行纠错,而不应该动辄动用公安力量来抓人。


如果将差错也当作造谣来加以惩处,就很容易越过法律的边界,侵犯了公民本应受法律保护的自由权力。


愿景可能非常美好,但是目标偏离,会误伤言论;而手段不当,会误伤群众,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引来民怨甚至民愤,所以,决策者更当慎之又慎。


定谣:应景与运动


治谣要打谣,这自然要对谣言进行定性。


众所周知,谣言属于言论一种,也就是定谣也是要从人的言论里定,如果搞"扩大化"、"运动化"的,那绝对会定出人命的,制造一系列因言获罪的人类悲剧。其实,我一直在担心会不会"扩大化",会不会"运动化"——但愿是我杞人忧天了(请宽恕我的一腔不合时宜的精诚)。


从秦始皇搞的"焚书坑儒"到毛太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血淋淋的历史教训,一直摆在那里,难道这些还不够深刻?其实,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毛太祖,他们针对的难道真的只是谣言?其实都是阴谋(或者说阳谋)。如今这种股风,又莫名地吹起来,而且吹得还真不小,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趋势,总让人是有些不寒而栗,风声鹤唳的不祥预感。


不想去揣摩政治智慧,还是回到谣言本身。


谣言要定性,那么谁来定?现在,公安机关擅自将网络上的言论当作谣言,以寻衅滋事论处,便采取抓人、关人的举动。如果总以这样粗暴的手段执法,将会有灾难性的后果。我觉得,30多年的法治建设的努力,无异于毁之一旦了。


诚然,我们民众在网络上发言要负责任,但是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会出现误差,国家要求网民坚守"七条底线",但是,警方抓人的底线又何在?警方的底线无法把握,但至少定谣方面,必须有个界限,这里我不妨越俎代庖,定谣要注意几个事项:


首先,谣言的定性,切不能泛政治化。不能说凡是不利于政府的都是谣言,凡是有利于政府的都是真言,也是政府治谣的底线。质疑狼牙山五壮士,转发造谣,要行拘,按此逻辑,转发曲解新加坡总理讲话、造成重大外交事件的《环球时报》,是不是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了!还有诸多网友抹黑戴旭、司马南、孔庆东等"爱国军人、学者"是造谣,而王小石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大量数据失实,抹黑中国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是不是造谣?网友说是不是发生命案了,"求真相"是造谣,而戴旭称H7N9禽流感是美国"生物心理武器"是不是造谣?治谣打谣,就应该一杯水端平,不能因为他们政府贴金了,就网开一面,放任自流。况且要找为政府贴金的人,也要找些嘴巴干净更重要屁股干净的正派人士!


其次,即使定性为谣言,也要区别对待。对于网络间的"谣言",必须要认真分析:哪些是出于恶意而凭空捏造的;哪些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哪些只是逞一下口舌之快而并无主观恶意;甚至那些是出于善良愿望的谎言。


对于传谣也要进行分析,哪是些是别有用心的,哪些是出于轻信的,哪些只是无心之举……毕竟人人都有张嘴,除了吃饭更多的功能是用来说话的,而且很多人网络虚拟世界发言比现实中说话都来得不正规,基本属于说过算过的。所以,你这样揪尾巴的做法,绝对是侵害言论自由,让人感到说话有风险。


再次,治理网络谣言,也要圈定打击对象。官方应该有针对性地清理,而非对民众的"偶尔言之"的言论进行类似"专政手段"的恐吓,应该明确一下主要的对象,圈定一下范围:一是长期恶意制造谣言进行哗众取宠的人;二是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敲诈勒索的人;三是无根据地在网上诽谤他人的人。毕竟这三种人都别有用心,煽阴风,坏了我们网络的气氛。但是现在打击范围明显有"扩大化"的迹象,"求真相"要行拘,"说错死伤数量"也要行拘……这些人完全可以教育一下就行了,没有如此杀气腾腾,这种苗头很不好,必须叫停!


最后,打击网络谣言,也要遵循合法程序。法治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执法程序合法比结果正确更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谣言若造成了别人财产损失或引起了事实上的骚乱,并有受害人或公诉人举证,这个时候警方可以介入。如果仅凭不当言论或举报官员就入罪处理,那么警方就涉嫌违法违宪了。


官谣:权术与洗地


所谓正人者要先正己,现在政府磨刀霍霍向民谣的同时,其实更应找自身原因,完全有必要打打官谣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毕竟民众因为不明真相啊,信息被官方所垄断,所以很容易误传一些搞不清的情况,但是大多数属于无意识状态下的"造谣";而官方却是故意说谎,隐瞒真相,这是属于真正的"造谣",因此,性质是完全不同,是非常恶劣的。然而,同为"造谣",后果大不相同。对民众来说,造谣有风险,讲话须谨慎,稍有不慎就面临拘留的命运;而到了官员那里,自己完全可以作"维稳"、"大局"之解释,貌似因为政治正确而可以肆无忌惮了。在这里,不妨认真地分析一下官谣:


第一,官谣历来是一种常用的政治产品。


现在,这种官谣不是没有,而且是很多的。可以说,官谣是消解政府公信力的杀伤性武器。听惯了歌功颂德的官僚们对来自民间的不同声音斥之为"谣言",同样,日益觉醒的民众对来自官方的没完没了的假信息、假数据视为谎言,它们早已针锋相对,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


有人拿出亩产数万斤的旧《人民日报》,或最近《环球时报》造谣的事来质问这些"官谣",但无论民从发多少,都不会得到官方的任何回应的。想想也是,谁会来搭理你,你也设身处地地想想:我搭理你一下,岂不是承认我在造谣?


反观历史,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个政权,都喜欢造点谣、生点事的,显得上合天意,下得民心的样子,以证明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可以说,一个政权如果没有谎言,那就无法立国了,如果允许民众去追求真相,那势必离倒台不远了。这种驭民之术,代代相传,而且愈演愈精湛,其实这不叫谎言,也不叫谣言,而是叫策略,更自恋一点叫政治智慧。尽管现在作为看客的民众欣赏能力大大的提高了,看到的只有愚蠢和虚伪,但是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说谎,而且你越是怀疑他们就会越煞有介事地说谎。其实,官方说谎就是在传播官谣。


正因为如此,所谓打击谣言就抹上了诡异的色彩,谣言根本不是什么重点,重点还是不利于政府的言论!


当然,在这里我必须声明我不是攻讦政府,我国的政治如此,世界各国的政治都是如此,因为政治历来都是肮脏的!所以,许多文明的国家都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以免伤害到个人的私权。


第二,官谣历来是官方最佳的"洗地"工具。


由于中国政治权力的设计,许多一把手的官员往往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制造"官谣",从而让自己逃脱法律的制裁。比如刘铁男被举报之后,他利用自身的影响,要求国家能源局官方不仅对外定性举报者是"纯属污蔑造谣",还用恐吓的腔调宣称,"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这种恶劣的"官谣",损害的已经不仅仅是事后证实犯罪的刘铁男本人、以及新闻发布官员的个人形象,更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器的公信力。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个"民谣",与这样的"官谣"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所不能比肩而论的。因此,给"官谣"治罪,并且施以重罪,不仅是公平公正的需要,更是维护组织和政府的形象、维护国家法律的迫切需要。


第三,官谣历来是培养民谣最好的"营养剂"。


正因为有以上两点,才会认识到:官谣在培养民谣的野蛮成长。


事实上也是正是如此。这几年,因为我们许多政府部门的"习惯性隐瞒"、"习惯性粗暴"、"习惯性推拖"、"习惯性说谎"……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和形象越来越差,于是,民众中也相应地产生"习惯性怀疑"、"习惯性反感",甚至"习惯性仇视",正因为如此,民间对官员的回应更是不信了,一概视之为"谣言",老百姓渐渐地变成了"老不信"。正是这样的官民关系,政府公信力遭到致命打击。追根溯源,民众的这个"习惯性",其实是被一些部门官员的失信"培养"出来的。


因此,中国要治谣,必先治官谣,毕竟最大的谣言制造所并不在民间,而是在官方。


治谣:疏通与堵塞


其实,在理性社会里,民众对谣言都是反感的,反对一切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谣言——当然别有用心者,另当别论。但是,我们更害怕的是,以谣言来打压言论自由的行动,我们反对恶意中伤,我们需要说话的权利和自由!


所以,这次打击网络谣言,我的态度是鲜明的,非常支持!但是,支持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坚决反对治谣的"运动化"和"扩大化"。我想此次治谣,类似于大禹治水,意义非凡,也要注意疏堵结合。


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转型期必然是利益搏弈也呈多元化,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又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浮躁、不满和关心,可以通过有多种方式表达、发泄出来,并且呈几何级的速度传播开来,因此一旦一些谣言和人们这种心理发生耦合,极易产生不良后果,这时,确实需要真相来扑灭谣言,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是,我们现实中信息的不对称,新闻的不自由,造成真相姗姗来迟,在这种背景之下,若把阻止谣言的蔓延,归结为简单的告诫人们不信谣、不传谣,显得很苍白无力的,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且,采取"禁谣"的运动,会让大多数民众感觉到是"禁言"运动,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


应用公权力打击造谣,其实只能治标不治本,就像在网上无异议,可以直接掐网,或者更直接一点,抓一个杀一个,这绝对保证网上毫无异议,但是,这种异议绝对暂时的。其实,治谣如治水,重不在堵,而在于疏,要放开新闻自由。怎么疏呢,就是要做到新闻自由。


谣言往往来自于新闻垄断,要改变这种谣言猛如虎的状态,就应该是要开放媒体自由,而不是批判造谣抓捕传谣者。放眼四周,不看远的欧美国家,就看自家的港台地区,他们新闻自由了,媒体竞相追逐真相,很多谣言都不攻自破了,而且他们的新闻评论者会珍惜自身的公信力,基于事实表达态度,至少会说真话。而我们自己呢则完全不同,这个不能发,那个不能说……到处都是禁区,屁点大的事都要弄得处处都是敏感部位一般,非要以文宣部门加工的通稿发布。


为什么要提新闻自由?当一个社会主流价值为一群少数人所挟持,当一个社会话语权力被少数人所操控,当所有社会新闻媒体必须服从某个组织的意志,所有媒体的存在只因为执政的需要,媒体的中立地位即新闻自由权被剥夺了,媒体的批评和监督的完全丧失了,由此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也就不复存在。


在这种社会里,信息本身及其传播就无法保证民众获得事物的本原,信息发布的动机也必然受到质疑。也就是说新闻媒体报道出来,更多地被人们认为是"官谣",是加工后的处理产品,真实性便打个了问号,甚至有些人索性反着看。如此一来,来自民间谣言和盛产于官方的谎言针锋相对地存在于中国社会了。其实,达成这种映射,皆因社会缺乏透明度所致,而用现代较为专业的表述即为"没有新闻自由"所致。这个时候,就非常迫切需要新闻自由了。


众所周知,新闻自由的国家,媒体会竞相追逐真相,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为什么媒体充当"谣言粉碎机"的角色呢?主要原因是,媒体为不至于被观众淘汰,会非常珍惜自身的公信力。


"谣言"大多还是来自于新闻垄断,而公民又不敢相信官媒,这个时候小道消息就特别多。用加强媒体管制来制止谣言,只能产生更多小道消息。比如中央领导接班人从不对外公布,但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其实,我们国家根本不需要惧怕新闻自由的,也不需要惧怕谣言的,需要明白的是,一个有真相的国家,不可能被谣言打败。


晚秋时分,噤若寒蝉,虽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一片萧杀,可"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法阻止的!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rGxLC2m-jnU/511601.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