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20日讯】中国传统甜点,似乎大都来自烟雨江南,江浙或是淮扬人喜甜,炒把青菜放一勺糖都不会让人意外,更无须说各类甜点,连清明这种行人断魂的日子,都要吃一口甜糯的青团。再或是粤人,也是费尽心思捣弄各类甜品,所以其饮食体系中有糖水一说。粤人的喝茶,不一定真的有茶,但一定会有几样甜点打发时间,所以才会有了一传十十传百传了上百年的老婆饼马蹄糕鸡仔饼这些小玩意儿。
而说到少数民族的点心,尤其是甜点,比起以上自是不值一提。除了蒙族、藏族这些游牧民族,会做出一些能够打牙祭的干奶酪、奶皮子等奶制品,似乎很难再让人一口说出其他名声在外的甜点名称。
当然,这也只是似乎,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点心,实际就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其中不得不说的便是沙琪玛。
沙琪玛是满族传统点心,也是清代关外三陵的祭品之一。满族入关之后,因为和汉族大融合,在饮食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现今驴打滚、豌豆黄等最为常见的糕点,据说都是出自清朝宫廷御厨之手,也是曾经天子嫔妃们的御用点心。沙琪玛自然是其中翘楚,其当今的普及范围绝不是驴打滚们能比拟的。
沙琪玛的起源
一种传承下来的美食,通常都会携带着一个或者好多个美好的传说,不过十之八九都是后人牵强附会。因为一种美食的最终成形,往往不是一锤定音,而经过日积月累的演变。
有关沙琪玛起源的传说,也有好几个版本。不过由于沙琪玛这个名字听起来和食物的食材及做法没有任何联系,反倒是“洋味”十足,所以其起源的传说大都和名字相关,又比如满人是马上民族,传说自然就很容易附会到“骑马”这两个谐音字上。
但是稍加分析,就应该明白,这种说法却是有些牵强,既然骑马并非什么让人忌讳的字眼,完全不需要用谐音字代替。那么这样三个连起来毫无意义,又源于满人的字眼,想必应该是和满语有关。
根据考证,满语中的沙琪有“切”的意思,而沙琪玛正好属于一种切糕,汉语音译过来,就直接变成了沙琪玛。这也就难怪,沙琪玛还有萨其马、赛利马等写法。
沙琪玛的演变
古时沙琪玛的制法在《燕京岁时记》有记载: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进,遂成方块,甜腻可食。除此,其中还会加上果料。而在满族入关之前,满洲有一种野生浆果,形似狗奶子,是当时沙琪玛主要的果料,这也是为什么沙琪玛旧称“狗奶子蘸糖”了。
而随着清朝入关之后,葡萄干、瓜子仁、山楂等逐渐成为沙琪玛的果料,“狗奶子蘸糖”一名也就慢慢被摈弃了。
现今,沙琪玛的做法已经改良,用面粉、鸡蛋、白糖、奶油、蜂蜜等为原料,面粉和鸡蛋混合制成面条状炸熟,再与其他原料先混合,干后切成方块。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LvzMXw552Qg/520699.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