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7, 2014

外媒:25年之后中共对胡耀邦之死发出混杂信号

二十五年前的四月十五日,中国 北京,上海和西安的大学生开始聚集,公开悼念一位被罢黜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的去世。纪念活动最终升级为震惊中外的血腥镇压。今年在六四 事件25周年的前夕,中共当局对于这个通常禁忌的话题的态度发出混杂的信号。


从胡耀邦之死到六四镇压


CNN新闻网4月16日报导说,胡耀邦去世一周之后,数千名学生游行进入天安门 广场参加胡耀邦的葬礼。示威升级,并最终导致1989年 六月四日军队镇压学生的悲剧,当时中共军队向平民和学生开火。官方死亡 数字从未宣布,但是外界估计有数百到数千人。


在六四学生运动以来更迭了三代领导人之后,有迹象显示当局在放松相关主题的网络审查,尽管直接提及六四仍然被禁止。


曾经担任中共总书记的胡耀邦是邓小平的密切盟友。他帮助邓小平巩固权力并且推动中国走向更开放的 制度,成为改革的一个象征。


胡耀邦1989年4月15日死于心脏病发作,这是他因为倡导“资产阶级自由化”被共产党保守派罢黜的两年之后。他的死亡点燃了一波全国学 生示威,它升级为绝食以及最终的天安门广场军事镇压。


胡耀邦禁忌被胡锦涛打破


CNN报导说,由于跟六四镇压有着这样一个密切的联系,胡耀邦的名字被禁止在媒体上提及,直到2005年。当时他的门徒胡锦涛掌权并且恢复了他的导师的名字。


上周,退休的主席胡锦涛拜访了胡耀邦在湖南的故居。网上报导和图片 被中共审查者拿下。


周二是胡耀邦逝世的忌日,他在北京的住宅被警察守卫。


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华周二也拜访了他父亲在江西省的墓地。他告诉媒体,他对于官方缺乏对天安门事件的忏悔感到迷惑。“学生们犯了什么罪?”他问。


尽管如此,同一天中共审查者仍然放松了控制。胡耀邦的名字可以自由搜索 ,网络评论开始洪水般淹没微博。中国新闻 网站 也发表有关这位被罢黜的领导人的评论,包括胡耀邦跟他最著名的门徒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照片。


官媒发表中共高官纪念胡耀邦语录


CNN报导说,《》从旧文当中收集了高级官员对这位已故领导人的感伤语录。其中退休中共温家宝的一条写道,“在胡耀邦同志逝世之后,我每个春节都去拜访他的家里,凝视着他的客厅肖像。他远望的眼光和坚毅的表情总是给我力量和勇气。”


但是审查者对任何直接提及悲惨镇压的内容都划上红线。搜索“六四”“天安门广场”和“”得不到任何结果。


如果你把胡耀邦的生涯跟任何中国政治制度的讨论联系在一起,你在网上将迅速被禁言 。在《》对胡耀邦儿子的采访当中,他批评中国缺乏政治改革和,这些内容被从该报的中国微博帐号删除。


随着六四日子的临近,当局容忍的试金石显示,天安门广场在25年之后仍然是一个禁忌。


民智解放的大潮


《华尔街日报》4月16日报导说,六四之后多年,胡耀邦的名字基本上是一个禁忌。但是当局最近开始承认他的贡献,并且今年有限度的允许他在网上被纪念。


八十年代 末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纪念留言当中,作家兼社会评论家周二在社交媒体写道。“他们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民智解放的大潮,辩论萨特和福柯,嘶吼着崔健的摇滚乐,反对官倒,抨击不公,他们热情而颓废,勇敢而困惑。”


“当坏消息来临,”他指的是胡耀邦去世,“整个校园在窗户上写满悼词,”他写道,“你知道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什么。”


悲剧色彩的英雄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另外一名利用周二解冻的著名博主是调查记者罗昌平,他使用微信转贴他在2005年为《财经》杂志写的一篇有关胡耀邦的文章


在文章中,罗昌平回忆胡耀邦是如何帮助共产党从对的崇拜当中解放出来。作为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争取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概念代替了“两个凡是”。


“在这场中国的大转型当中,胡耀邦是一个英雄。但是是一个带着悲剧色彩的英雄。”罗昌平写道,“悲剧英雄可以在人民心中留下更强大的印象。悲剧英雄在历史 的面庞上刻下更深刻的痕迹。”


一些大陆 报纸非同寻常的大幅纪念。新京报收集了来自前领导人对胡耀邦的缅怀语录,包括温家宝2010年在《人民日报 》上发表的文章。


纪念胡耀邦 为什么不能纪念那场运动?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但是当局仍然谨慎对待胡耀邦的大多数遗产,许多悼念胡耀邦的留言被审查。律师 袁裕来的一条留言被转贴和被删除了几十次,最后被记录在自由微博上。这个留言回忆胡耀邦的一些著名语录。其中有一句话是在1979年共产党会议上说的,“思想理论的分歧只能通过民主而不是强制来解决。”


“纪念胡耀邦同志,为什么我们不能纪念那场运动?民主!民主!”另外一名博主问道。这条留言后来被删除。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大纪元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qQ5Q3q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