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6, 2014

陆近日地震地陷塌楼多人死 民称乱世灾难多

近日中国 大陆 山东、云南相继发生、北京轮番出现道路塌方,奉化、西安接连出现居民住宅垮塌,事件中多名民众死亡 。有民众称,目前的中国社会已是民不聊生、天怒 人怨 ,故而灾难频发。


山东和云南相继地震 民众亟待救援


4月4日0时12分,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地处北纬36.8度和东经121.7度的地域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9 公里。


4月5日6时40分,中国地震台网又报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地处北纬28.1度和东经103.6度的地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震中地带距永善县城约15公里,距溪洛渡水库仅10公里,永善县溪洛渡、团结、务基、马楠、等乡镇出现房屋倒塌和道路塌方等现象,多地交通被滚石阻断。地震还导致导致和永善县仅一江之隔的凉山州雷波县很多民房受损或倒塌,四川成都、雅安和乐山等地也出现明显震感,有民众称“被摇醒”。


官方称,截至6日已发现26人在地震中受伤,其中5人为重伤,余者轻伤。多达844户2731间的民房损毁,其中43户75间倒塌,6个乡镇的48所学校受损,2.1万人被紧急转移。截至5日晚8时,永善县10个乡镇的受灾民众达到17820户6.86万人,民房、校舍、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尽管官方称地震中无人死亡,但据务基镇八角村郑先生向《》反映,该村在地震中已经有2人死亡,数人受伤。并且灾民均表示,震区的民房多数都是老旧的土墙房,地震中很多房子倒塌或出现裂缝而成为危房,房屋质量太差导致非常容易倒塌。目前灾区民众多数在露天过夜,急需帐篷、棉被及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灾民呼吁称物资太少,急需救援。


吉林和北京轮番地陷 12工人吃腰带熬87小时


吉林省和北京两地近日相继发生道路塌方,吉林省12名工人被困地下小时险些死亡。4月2日凌晨,吉林省珲春市由中铁十九局负责承建的吉图珲铁路专线小盘岭1号隧道出现塌方,现场12名工人被困在堵死的隧道下。至5日15时12人获救,中间历经87个小时的生死历程。


被困的12名工人全都来自湖北,其中工人张德付获救之后称,在难耐的饥饿中,自己就靠吃皮腰带维持生命,两天内吃了一小截皮腰带。被困在地下时工人们一直不敢睡觉,害怕再次发生塌方,每日忍着饥饿苦熬了87个小时。


4月4日晚7时许,北京朝阳区广渠路又发生地面塌陷,出现一个直径约12米、深约10余米的大坑。约100平米的坑洞深不见底,造成广渠路东西方向路段封闭,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现场附近的管道维修工人称,地陷时附近的东四环大郊亭桥的整个桥都跟着颤动。而北京朝阳区东四环大郊亭桥附近在2013年12月16日也曾出现过地面塌陷,大坑深达4米,宽约10米。北京市近年来频发发生地陷形成大坑,被民众称为“非吉兆”。


奉化和西安接连塌楼 此前多次发生同类事故


近日浙江奉化市和陕西西安市还接连发生居民楼垮塌事件,致多人死伤。4月4日上午8时45分左右,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第29幢居民楼突然发生垮塌,5层楼房的一个半单元中15户住宅呈粉碎性垮塌。官方称7名居民被埋,1人死亡,9小时后被救出的21女孩左腿截肢后仍未能确定脱离生命危险。


该栋居民楼建成不到20年,还曾一度被称为样板楼房。就在楼房垮塌前一天,浙江省相关部门对该危楼进行检测时还称,可以再住五年。该小区居民向《》披露,楼房垮塌时如同灾难片,发出巨大异响并激起大面积黄色沙尘,而奉化市诸如此类的楼房垮塌已经发生多起。


奉化市楼房垮塌的阴影尚未消除,4月6日上午11时18分,陕西省西安市鱼斗路东口燕家庄一处在建的民房又发生坍塌,多人被埋。该楼房施工是在一栋二层小楼上加盖第三层,过程中发生倒塌,官方称4人被埋,被救出时一人已经当场死亡,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余下两人一人重伤,一人轻伤。官方报导称,4月3日,西安市东北牛寺村还曾发生同类事故,一户6层民房在加盖过程中发生楼板坍塌,6楼的一块楼板砸穿9块楼板落到一楼住户床上,该住户的两名大人受伤,其五个月大的婴儿不幸死亡。西安市2013年也曾发生过多起塌楼事故,死伤多人。


对中国大陆近期频繁发生的各类天灾人祸 、地质灾害等,深圳市民众尤先生对《大纪元》表示,目前的中国社会已经是民怨沸腾,暴政 杀人如麻,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如目前民众普遍关注的事件、广东茂名反PX事件等等,可见中共现在已经撕下伪善的面具,露出流氓 本性,变本加厉的对民众进行打压和极端控制。这必然导致民众的巨大反弹,而各地频繁发生的地震、塌方、塌楼事件,就是上天对中共的警告,灾难频发、民心不稳的社会乱象必然导致其的不稳甚至很快解体。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大纪元



本文标签:,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kfFk3V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