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其人》 第四章:上海学潮见风使舵 拍足马屁再上层楼(1985——1989)
6﹒媒体阵地要死守
虽说江泽民正事做不了,但吹的功夫却是一流。
江泽民早年跟着汉奸父亲做日伪宣传工作的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媒体的力量。所以在上海他把重点放在舆论宣传上,宣传部门也要挑选自己的嫡系人马。
在上海发行的有很多都是全国性媒体,无论对江泽民是表扬还是批评,最终都很可能会被中央的大老们看到。从他当市长开始,江泽民就对媒体报导的内容异乎寻常地关注,有时甚至让媒体工作者觉得他是个偏执狂。“六四”前的《世界经济导报》事件在外人看来是个偶然,但是对于江来说实在是一种自然反应。
举例来说,江泽民在一次记者会得意表演中,使用英文词汇“Faces”代表中文 “面貌”一词,当《解放日报》第二天负责地将“Faces”用“面貌”代替以便使老百姓人人看得懂时,江泽民却大发脾气。因为他本想炫耀他的英文,虽然用得不太确切,谁知道却被媒体把这个机会一笔勾销了。为此江泽民事后特意命令他的私人秘书给《解放日报》打电话。这位秘书教训那名记者:“你还是写三个Face吧,这更符合江市长的意思。”
从1986年开始,江泽民代替市委宣传部和市里所有主要媒体的高级编辑开会。历任市长从无此先例,不过这却成了江的一个例行的主要工作。同年10月,黄浦江边的一栋政府大楼发生火灾,威胁到相邻的上百户居民的房屋。后来大火虽然灭了,但因为灭火而大量用水却造成市区许多旧水管炸裂,南京路上都淌满了溢出的自来水。上海电视台两次奔赴事故现场,连续关注这一灾难。江认为这些关注民众焦点的直言不讳的报导使他这个市长面子上难堪,因而非常生气,在一周后的防火会议上,他责怪宣传部说:“像这样的报导不应该只是提醒人们,应该让人们了解上海基础设施的问题,并且看到问题正在逐步改进。”
还有一次是1987年5月4日,江泽民和地方人民代表开会,他得知上海新客站附近的一个水管往街道上漏水,将近一年也无人理会。有位代表几次给闸北区政府写信,总是得到同样的回覆:“问题正由有关单位解决。”
江泽民喜欢做秀尽人皆知,他一共主抓了三个项目,空港、码头,还有就是火车站,因为这些地方是脸面所在。新客站漏水不仅仅影响上海的脸面,更会影响江泽民的脸面,于是他找到地方供水局,向他们叫喊:“找个人把那个水管修了!”据说水管当天便修好了。
几个星期后,《解放日报》记者许锦根向人大代表询问有关解决水管爆裂问题的进展,结果得知江泽民亲自处理这桩小事。许锦根认为市长实在不该事必躬亲,于是便写了篇文章,叫做〈 事必躬亲的另一面 〉,发表在1987年7月6日的《人民日报 》上,文章对江泽民只顾及个人做秀却忽略全局、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做法提出尖刻批评道:“领导干部参与每一件小事是非常不正常的,这只会在下级干部中间造成依赖和拖延的作风。”
江泽民看到这篇文章后怒火中烧。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点他的名,但矛头毫无疑问就是指向上海的最高市领导人。文章结尾的影射简直让他暴跳如雷,其中说:“全国一些报纸不断载文,表彰某些市长解决出租收费过高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事情继续下去,还要物价局局长或者出租车公司的总经理干什么呢?”
在全国最权威的党报头版被人公开取笑,这还了得!江泽民在7月10日特别召开由上海宣传机构所有党政官员参加的特别会议。江用拳头狠狠地砸着桌子说:“许锦根一点儿也不知道管理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子,这个作家真的认为自己了不起,我认为他应该多走出办公室到处看一看!”与会的《解放日报》编辑们垂着头,满脸不自在。结果这次会议演变成责骂许锦根和其上级领导的讲坛。这还不算,江泽民随后对有关媒体进行整顿,一大批说实话的总编、领导被撤换掉。从此以后,上海媒体再也不敢点评江泽民。
(版权归大纪元所有,欢迎转载,不得更改)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肖笙)
本文标签:人大代表, 人民日报, 党, 六四, 大纪元, 政府, 江泽民, 浦江, 黄浦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4bmSC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