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考证,古哀牢国的政治中心位于保山,是云南重要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保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片乐土。考古学家发掘了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最古老的哀牢先民“蒲缥人”遗骨化石,其生活年代距今约八千年,属于云南早期智人。
古哀牢国,最初是由西地区南夷濮人(百濮)系统哀牢部落发展而成的。随着哀牢王国的形成和不断扩大,国内杂居了许多民族,哀牢民族就不再单是原来的哀牢部族,而是包括了哀牢部落在内的所有“国民”。据考,古哀牢民族除濮系民族外,还杂居有氐羌和百越两大族系。战国末期至两汉时期,又有大量中原汉族人迁入哀牢境内,与哀牢土著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古哀牢国形成了以百濮民族为主、外来汉族为辅的多民族杂居的历史国度。
古哀牢国在鼎盛时期的人口,从两次内附过程的有史记载统计看,达到了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五十七万一千三百七十人,这在两汉时期是一个很大的区域人口数字。
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矿产,茂盛的林木,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地据史籍《华阳国志》、《后汉书》中记载,“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并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等,还有“节相去一丈,围三尺余,受一斛许”的大濮竹等。
古哀牢国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一种纺织品,历史伤称“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兰干细布”就是优质的苎麻细布,其华美有如丝织品中的彩色大花绫锦;而“桐华布”则是用木棉织成的洁白不污的细布。这两种布皆原产于哀牢国,但经蜀地商贾转手贩运后,曾被张骞误认为是“蜀布”,其在秦、汉之际就已远销南亚和中东地区,被西域人称为“东方一绝”。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远古岁月的信息。在傣族中最古老的红河谷花腰傣、泰国的泰族、缅甸的缅族、掸族、勃欧族、克钦族、钦族等民族,就是哀牢国“濮人”的后裔;其国在西汉时期称作“巂”,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而范晔在《后汉书》中则记载其为“哀牢”。
“巂”,并非单指长度单位或地名,而是傣族中花腰支的语言读音,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而“哀牢”则是景颇族载瓦支语的语言读音,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语族·语支虽然不同,但二者皆指哀牢部族的古老图腾,汉义就是“性、生殖”,这说明哀牢部族一直保持着对原始生殖的图腾崇拜。
哀牢国南丘邑的原住民,传说为远古圣人祝融的后裔,住民皆崇尚火神。在战国末期,哀牢国被秦国吞灭,归入益州郡。到了西汉初期,哀牢国又脱离中原王朝,仍旧自立,国主姓柳氏,世称“九隆王”,按史籍《哀牢传》的记载,其世系“九隆乃神龙所生之哀牢开国之王,身后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柳九隆……柳禁高→柳吸代→柳建非→柳哀牢→柳桑耦→柳貌……”
到了东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公元58~75年在位),古哀牢国九隆王的世袭传人名叫柳貌,公元一世纪中叶在位。柳貌是保山历史上一位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古哀牢国九隆王柳貌率领七十七个邑王、五万余户、五十五万多人举国“内附”,毅然加入到中华民族行列,从而使古代保山地区由奴隶制社会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门槛。在史籍《东观汉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东汉中央王朝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将郡县制推行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个哀牢地区,并设永昌郡统一管辖。为表彰九隆王柳貌的“内属之功”,汉明帝特别给他颁赐了与汉武帝所赐“滇王之印”形制完全一样的“哀牢王章”,并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典。
哀牢国归附东汉王朝之后,许多哀牢国人仍然矜持着自己的氏族传统,多次抵抗“内附”后强大的汉文化侵融,至今仍然保持着一些古哀牢国的传统与习俗,始终信奉自然宗教,即性宗教。例如在西南傣族地区广泛流行的小乘佛教,就始终未能进入红河谷流域的花腰傣中。对于“哀牢归汉”,花腰傣族民众与汉史书籍中的论述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是“柳貌丧国”,并认定柳貌是一个叛国之君的形象。但作为一个一统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绥哀牢,开永昌”是历史上的一大盛事,哀牢九隆王柳貌顺应历史潮流,深明大义,功不可没!
无论是石器文化、青铜文化,还是耕织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姻俗丧葬文化和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文化,古哀牢国都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但古籍中的记载少之又少,仅在史籍《华阳国志》、《后汉书》、《东观汉记》三书中略有记述。目前,历史学家对“哀牢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专著、专论相继问世,哀牢文化作为以保山为中心的古哀牢国故地历史文化的源头,已透过岁月的沉沙露出远古的辉煌。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ZFOFycDEy_Q/483100.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