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分析师认为,服务业将超过制造业成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最大的领域。中国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服务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为44.6%,非常接近制造业的45.3%。
此前已出现过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11年,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酒店、餐饮、金融、房地产和科研在内的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首次超过所有其他行业,高于制造业的29.5%和农业的34.8%。
因为服务业被视为增加消费的关键,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将跨过另一道门槛。正如11月份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文章所述,“尽管中国消费者仍很节俭,但在2013年,或许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最终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的数据显示,消费正在追上出口和投资,成为推动GDP增长的力量。该机构表示,2011年中国的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6%,2012年为51.8%。
人们都认为,中国经济只能选择可持续增长模式,即消费拉动模式。观察家们认为,中国正在朝正确的方向转变。
他们错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那些年里,消费通常占到GDP的60%。2011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35%。去年,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了几个百分点,至少大多数分析师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即使这是事实,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低于中国。
不管是批评者还是支持者,都注意到上个季度中国增长率有所提高。尽管眼下已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但复苏却依然在继续。增长态势好转的原因不难解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致力于为新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不太可能像中国政府所宣称的那样,去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中国官员似乎并未对消费拉动型增长的说法提供佐证。中共官方出版物《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周三报道称,国家信息中心(SIC)预计今年会实现很高的增长率,原因就在于“大规模追加投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用这家中国主要报纸的话来说:“这将成为今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去年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国家信息中心指出,2012年30.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92万亿美元)的政府支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这个数字甚至可能是比较保守的。
可能的情况是,政府支出项目为服务业带来的增长高于制造业,但所有这些支出都是明显不利于消费的。这点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一旦将拟制交易从数据中剔除,出口增长似乎就会不稳固,没有谁认为投资拉动型增长是可持续的。新项目严格来说是能够创造GDP的,但中国已经有太多的“鬼城”(各种设施齐全但没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都开通了高铁。这些不能成功的项目反过来又会生成债务。中国债务对GDP的比例达到令人担忧的90%,如果算上所谓的“隐性债务”的话,这一比例甚至高达160%。
因此,中国需要提高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然而,低消费不仅是中国目前增长模式的一个可矫正的特征,更是这一模式的必然结果。如果中国政府不下大力气来改变此模式,消费的作用就不会显著提高。
中国需要快速改变这一模式,因为中国三十年惊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已不存在。中国不再继续改革,目前的国际环境也不太有利,“人口红利”(占比很高的劳动人口)也已消失。
因此,中国处于一个新的超级周期,而这次则是下行周期。正是在这种不利环境而非过去三十年的有利环境下,中国领导人必须采取行动。换言之,他们不再能够顺风而行;展望未来,他们将必须在逆境中取得成功。
因此,最近消费拉动型增长出现逆转,对中国而言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有关中国经济的最大“不实之言”就是,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消费增加,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幸的是,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CKBXaWhmYsE/489048.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