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2, 2014

母亲对家乡感恩 儿子捐出417平老屋报恩(图)



熊强夫妇和熊强的两个兄弟在捐赠的房子前留影


三教镇熊强向区慈善总会捐出老屋,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儿童书屋有家了


11日,三教镇赫家坝村,熊强夫妇和熊强的两个兄弟,在捐赠的房子前留影。


前天上午,永川三教镇赫家坝村,熊强夫妇从刘铁英手中,接过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正式宣告将位于镇上的老屋捐赠给区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称,将把这栋房子转交给三教镇政府。“有捐物的,有捐款的,但个人房屋捐赠,熊强还是第一个。”区慈善总会副会长刘铁英说。


熊强说,这是在为母亲圆一个心愿。


所捐房屋让乡人艳羡


三教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栋房子将被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书屋,供附近村民平时休闲、歇脚之用。根据熊强的计划,楼底的门面可继续出租,租金充作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书屋运转资金,以及照顾附近老人。房子面积共417平,二楼上有三个小坝子,可供居住在里面的人平时休闲。


说起这栋房子,围观的居民眼里满是艳慕。“墙很厚,屋里地板下还铺设了地暖,总共花了七八十万。”一位当地居民说。这种说法得到了熊强证实。熊强的邻居张元国记得,房子是2001年“下石”的。熊强原本打算修这栋房屋让母亲舒服地安度晚年,不过她后来多数时间住在永川城区的老四家。


熊强的母亲后来经常对他们几兄弟说,儿子们现在生活好了,要多报答父老乡亲。一次她提出,附近有几个孤寡老人,能不能把房子给他们住。不过熊强想,他们几兄弟平时都在外面,根本没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万一有点闪失,好事变坏事就麻烦了。考虑良久,他决定将这栋房屋捐给政府。


因从小就受乡人帮助


“我的父亲是要饭到这里的。”熊强说,“父亲以前好像是潼南人。”


张元国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熊强父亲从潼南一路要饭到永川,投奔嫁到这里的大姑,后来落户在此。刚过来的时候没有房子住,就借住在周围乡邻的家里。有一段时间就在张元国家住过。


经亲戚介绍,熊强的父亲和熊强的母亲结了婚,没有婚房,就借别人家的猪圈稍加修饰一下住了进去。


老四熊良学记得,父亲在煤矿工作,因此患上矽肺病,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娘家在万寿,出嫁前家里连家务都不让她做。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开始在附近石灰厂打工,家里的农活也是她一手操持,就这样养活了他们五姊妹(三男两女),让他们进入附近煤矿子弟校,接受教育。


这段时间,也多亏了邻居们一直不断帮助。


一有空,母亲还带着孩子四处搜寻石块,天长日久竟然垒成几间房,直到2001年重建。


1989年,眼看家里经济困难,身为老三的熊强决定终止学业,参军入伍后到了新疆伊犁。几年后从部队退伍后,熊强决定留在当地,在一座毛纺厂做保安。


保安的工作比较轻松,熊强主动要求晚上值班,白天空出来跑自己的事。由此,他认识了一批人,为今后的的生意打下了基础。


几年后改革浪潮下,熊强下岗了。不过这时他已经开始有了其他出路,利用以前积累的人脉,他在建筑防水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熊强另外的几个兄弟姐妹的生活也非常不错。几个兄弟觉得乡里还是有点清苦,就在城里给母亲买了一套房子。


因为中耳炎发作,前几天熊强的母亲住进了中医院。熊强在两兄弟的陪同下到三教捐赠房屋前,母亲还在嘱咐他们:“要多多报答乡亲。”







via 看中国 - 全部文章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dz24R-w_Xns/526875.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