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6, 2013

冰冻英伦五十年(组图)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thumbnails/15/2013/01/27/20130127021056210_small.jpg

50年前是蒸汽机车,挂上雪犁一往无前。电脑化的今天,一个信号故障,全线瘫痪。


飘下一片雪,乱了英伦岛。50年前大冰冻,英国人怎么熬过来的?


这场雪,英国上下是做了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的。


地方政府说,汲取2010年大雪的教训,融雪石盐备的足足的,见雪就撒,想撒多少撒多少。


希斯罗机场说,汲取2010年大雪的教训,两年来投资3千6百万英镑,新添10部跑道扫雪车、26部雪犁、19部化冰车,对应冰雪天的能力可与挪威媲美。


火车运营部门说,汲取2010年大雪的教训,下雪前头天夜里就跑“鬼车”(ghost train,即不载乘客的空车),不让铁轨冻着。


英国不能承受之轻


一片雪花飘下来,英伦三岛就乱了方寸。


实际上,雪花还没飘下来,火车就开始减少班次,说是“丢卒保车”战术,增加班次的间隔,保障仍跑的火车正点。雪一下来,仍然是晚点、取消。


上周末,希斯罗机场附近下了2-6厘米的雪,300次航班取消,占了五分之一。到周一,仍有10%的航班取消。机场当局说,不是雪太大,是能见度太低。


上周五早上雪花一飘,学校的短信便像雪片般飞来。同事中有上学的孩子的,无论伦敦北边南边,无论中学小学,到中午学校都相继宣布关闭,办公室里几位家长都乱了阵脚。


过了周末,我女儿的学校继续关闭,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样的运气,坚持要我早上再上网查查,以防老师说话不算数。女儿的学校不算特殊,到周二全国有仍有5千多所中小学关闭停课。


一场雪,断断续续下了一周,不算大;气温,零摄氏度左右徘徊,不算低,人们已经把“大冰冻”又挂在嘴边了。


冰冻 英伦五十年

50年前的62天积雪,并没有把英国压垮。大人照常上班,孩子照常上学。


英国大冰冻


整整50年前,英伦三岛的确经历了一场“大冰冻”(Big Freeze)。


雪花从1962年12月22日飘下来,一直到63年的3月底,整个英伦岛都笼罩在北极气候下,连续62天积雪不化。


白金汉宫前的池塘,成了溜冰场;冰封的泰晤士河上,有人骑自行车;送牛奶的穿着滑雪板走家串户…都是英国人没见过的景象。


50年前的62天积雪,并没有把英国压垮。大人照常上班,孩子照常上学,马照跑舞照跳。50年后的一周雪天,保险公司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20亿英镑。


50年前后两场“大冰冻”,不可同日而语。但比较一下二者,又很有意思。如果面临50年前的“大冰冻”,我们还受得了吗?


追昔抚今


不妨拿大家感受最深的交通和上学为例。


50年前,坐飞机还不是寻常百姓的享受,高速公路也还没有成型,英国人出门,主要靠火车。


那时的火车是蒸汽机车,挂上雪犁,冒着浓烟,轰隆隆一往无前。而且,铁路沿线,隔几英里就有一个扳道房。信号灯坏了,工人手拿红绿两面小旗,引导机车。


今天,机车都电动化、电脑化了。信号都是电脑控制,一个电脑故障,全线瘫痪。乘客流量也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取消两班车,候车大厅就爆了。


据孩子的外公外婆讲,50年前大雪封门,学校的门却是照开不误,人们不会像现在这样立刻把下雪与学校关门联系在一起。


但50年前,孩子的外公外婆承认,也没见过家长开车接送孩子的。孩子都是学校附近的孩子,老师也是附近的老师,大家都走路,乘一两站公交车上学就了不得了。


冰冻 英伦五十年

难得下场雪。学校关门了,家长能陪着孩子玩雪,也是一种幸福。


今天…唉。我女儿每天上学,先要开车送她到火车站。站台上,一边是进城的上班族,人头攒动;另一边是出城上学的学生,叽叽喳喳。一火车的学生,像是哈里·波特小说里的学生专列,只是每天都这样,而不是一学期才开一趟。


下雪了,交通一堵,学生老师都受影响,学校开着门人们也来不了。


更关键的,还是人们的态度变化。教育大臣批评学校关门太随便,学校则嫌大臣站着说话不腰痛。50年前,学生在校园打雪仗碰掉颗门牙,可能捡起来当战利品炫耀。今天,事就大了,不光是家长索赔问题。


英国中学校长协会主席莱特曼(Brian Lightman)说,要不要关闭学校是最让校长伤脑筋的。关了,挨骂。不关,一旦出了事故,被控渎职。


宁可挨骂,也不敢拿学生和教工的安全冒险。关门!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学校关门,家长抱怨归抱怨,但也都能搞定,说明50年后的今天,英国职工的权益和经济能力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几天早上上班,火车上居然能有座。到了终点站,没有了乌央乌央的人头,还以为下错了站。显然,有人弹性工作,有人在家工作,有人干脆请假在家。


难得下场雪。能不出门,抱着暖气片赏雪,也是一种幸福。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M_Mrn_mfa8o/48427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