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1, 2013

“束脩”不是学费的代名词

“束脩”一词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关于“束脩”的含义,历来都解释为“一束干肉”,并引伸作“学费”的代名词,意思是孔子这句话是说学生只要交上一束干肉作为入学费用,他都会教他们。这种解释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是如此教学生,从来没有人质疑过。


其实,“束脩”并不是“一束干肉”的意思,更不能作为“学费”的代名词。因为“束脩”的“束”应作“束发”讲,而“脩”则同“修”,是“修饰”的意思,所以“束脩”就是“束发修饰”,引伸之义是代指15岁的男性少年。


早在西汉时期,著名学者郑玄就在《论语》注释中说:“束脩,谓年十五已上也。”原来古人习俗,男孩在15岁以前,头发都结成两个角,向上分开,叫作“总角”;而到了15岁,就必须把头发束成髻,衣冠也要加以修饰,表示即将成人,叫作“束发”或“束脩(修)”。这种发型和衣冠上的改变与修饰,是男子20岁举行的成人“弱冠”礼的前奏,表示15岁离20岁成人已经不远了,应该在仪表上逐渐向成人靠拢。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代就以“总角”代指15岁以下的男孩,用“束发”或“束脩(修)”代指15岁的男性少年,用“弱冠”代指20岁的成年男子。


《后汉书•延笃传》里说:“且吾自束脩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同书《伏湛传》也说:“自行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著名学者李贤在注释这两处“束脩”时,都说是“束发修饰,谓年十五也”。《后汉书》的这两段话,分别是延笃和伏湛两人自己说的话,都是自叙自从到了“束脩”年龄以后就在怎么做人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他们两人从15岁以后就力争做忠臣孝子和品质优、爱读书、守善道和能够为人师表的人,可见“束脩”是指15岁的男性少年。


再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看,“束脩”也应该是指15岁男性少年。孔子说他“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只要年龄在15岁以上的男子,他都没有不教诲的。孔子这句话是说明他收的学生必须在15岁以上,与有无学费没有关系。孔子这样说,既完全符合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又完全符合他的办学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孔子教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他从来没有从事过启蒙教育,一生都是从事研究性教育,教的学生有的家庭很富裕,有的家庭很贫穷,读遍《论语》也找不到一处关于孔子收学费的记述,反证了“束脩”与“学费”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如果把“束脩”解释为“一束干肉”并引伸为学费,实在是冤枉了这位古代大教育家。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svz_4gyQUdA/490122.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