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4, 2013

港媒 中共国GDP 魔鬼在细节中

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于某年夏天,笔者翻开了经济学教授André Fourçans的著作「巧克力经济学」,书中有一段有趣的比喻:「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为了回应,魔鬼创造了中暑现象。第二天,上帝创造了两性,为了反击,魔鬼创造了婚姻。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这真是对魔鬼的一大挑战,经过一番反覆思索后,他终于决定创造…另一位经济学家。」自古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不少假设或理论时有争拗,姑勿论人们对此现象的看法,许多违反直觉而又言之成理的论点,就在争拗的过程中诞生。


「出口/GDP比率」概念上的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 的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占GDP的百分比(下称「出口/GDP比率」),由1970年的2.6%升至2011年的31.4%。「中国制造」的标签遍布全球,故此中国常被称为「世界工厂」,同时亦与「出口带动型经济」(export led-growth)一称扯上关系。中国海关近日公布了六月份的贸易数据,贸易顺差下降了14%,引起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 前景的忧虑。然而,如果中国并非属「出口带动型经济」,全球需求放缓将对她影响不大,市场则可能过度忧虑了。那么,经济学界是否对「中国是出口带动型经济」毫无异议?


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就对此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出口/GDP比率」其实是一个十分误导的数据。我们对于中国「出口/GDP比率」最常见的误解,就是以为出口业(export sector)支撑了中国三分一的经济,但且看的比率为200%以上,难道就意味着其出口业是整体经济的两倍以上?


事实上,「出口价值」与「GDP」根本是两个并不相容的概念:「出口价值」是出口业的「营业额」,而「GDP」则是所有本地产业的「附加值」( value added)之和。简单来说,「出口价值」近似于一家企业某业务的「营业额」,而「GDP」则如它的「总利润」,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出口/GDP比率」不能反映出口部门对整体经济的实际贡献。


中国是否「出口带动型经济」?根据Jonathan Anderson2007年发表的报告Is China Export-Led?,要计算中国出口业对经济的实际贡献,必须作出两项修正。首先,从「出口价值」中剔除所有入口的原材料成本,以找出有多少出口收益能归于本地经济所有。然后,再剔除所有从其他本地产业购入,而作生产之用的原材料成本,以计算「出口业的附加值」。将此附加值除以GDP,就不会出现概念不一的问题。结果发现,2006年中国出口业对经济的实际贡献不足10%,相对于其他亚洲经济体,中国的数字稍高于和印度,但远低于和泰国(分别约占20%)。这样的数据可能还不够说服力,最好来一次实验,同时把亚洲地区的出口增长拉低,若是「出口带动型经济」,必然受到重创,相反,对「内向型经济」则伤害不大。


事实上,实验结果早已呈现于眼前。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爆破,造成亚洲各经济体的出口增长率波动40-50%,但同期,中国的实质GDP增长率只录得0.1%跌幅,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外向型经济则分别录得约8-11%的跌幅不等,虽然日本出口业对其经济的重要性比中国还要低,但实质GDP增长率却下跌了2%,可见中国并非「出口带动型经济」。


保就业多于保经济此外,尽管近十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大幅上升,但出口业对经济的实际贡献却没什增加。换言之,出口业收入的确是增加了不少,可是利润升幅甚微。箇中的原因是,中国出口业由出口玩具为主,转型为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而大部份电子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其发明专利,只负责生产并出口的中国绝不能够赚个猪笼入水,结果形成了出口价值高,但出口业对GDP贡献少的现象。


如果中国真的不是「出口带动型经济」,那么为何要保出口,不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呢?其实,中国出口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labor-intensive industry),养活千万大陆 同胞,此举可能是保就业多于保经济的「另类费用」。


魔鬼似乎不但创造了另一位经济学家,它还把自己躲身于事物的细节之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正如「巧克力经济学」书中所言:「一般人的问题并不在他们所不了解的事物中,而在他们已经知道而且不该有问题的地方。」


吴祖尧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nnews/aboluonews/20130725/155698.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