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被控六四烧军车坐牢22年 朱更生出狱后赤贫无力葬母

今年适逢25周年,当年因同情学生,赶赴交通要道,劝阻戒严部队入城,而被控焚烧装甲车,坐牢22年的朱更生,出狱后一直靠母亲的低保过活。日前,朱更生的母亲去世,为了葬母,他被迫借下贵利,每天利息高达8,000多元人民币。回首前尘,因始终不承认烧车而饱受酷刑电击,以致于不能人道的朱更生表示,既后悔没尽孝道,又不后悔为争取中国 人权做出牺牲。


据香港《》报导,1月12日凌晨,朱更生88岁的母亲,因脑溢血去世。朱当时的全副身家仅几百元,最后由年迈体弱的姐姐,用自住的房产证作抵押,借了7万元的高利贷作殓葬费。


现年48岁的朱更生说:〝老太太在停尸间的时间太长,实在没办法,惟有借高利贷,100元要多还25元(25厘)那种。现在一天就得多给8,000多块钱。回家两年多,作为男人也好、儿子也好,一片孝心送她走了,这是我一大安慰。可这身后事……说实话,我都想犯罪,想贩毒去!总不能让人把家里的房子给收了。现在真是,都把我压垮了。〞


党媒播放1989年 6月3日晚所谓〝暴乱〞的录影中,10多个北京市民站在广场一辆被点燃的装甲车上,其中一名青年脱下背心,挥舞着高喊:〝我们胜利了!〞他就是当年只有24岁的朱更生。朱在六四 后被捕,并处以〝反革命破坏罪〞判处死缓。


朱更生始终不承认自己焚烧装甲车,而受尽严刑逼供。〝在看守所两年多,一天无数次的电棍电击。我绝食就被绑在凳子上灌牛奶。最后只好装神经病。〞一审、二审都被判死刑,最后覆核给了个死缓。由于他拒不认罪,不但没有减刑,每年还要被关上几次〝小号〞(即禁闭室)。


报导说,最难以启齿的是,当年警棍打击朱更生全身,包括生殖器,他现在已不能人道。此外,他经常头痛欲裂,怀疑 因殴打留下瘀血。


2011年中,朱更生终于结束22年铁窗生涯出狱,不过,他的母亲却已经患上脑退化症。除了朱刚回家流泪跪磕三个头那一刻,母亲含糊的说了句:〝儿,你回来了。〞此后,朱母就不再认得人了,也不再说话。


每逢六四前后,朱更生都会被公安召去谈话,更曾因采访,连累家人受威胁。他想找工作,但稍微好些的工作都必须有无犯罪证明,否则只能做约1,000元人 民币月薪的杂工。送别母亲后,他说:〝我在监狱里面受了这么多苦都捱下来,我能干。但最想做些能推动人权、社会进步的事。〞


提到当年,他表示既后悔也不后悔:〝我从小看书学的是中国人以孝为先,这是我后悔的地方;我不后悔的是,中国改进、前进需要一代代人牺牲自己幸福、家庭,这就是我在里头的想法。〞、〝当时北京这些人不是想推翻政府,但解放军出动装甲车,我亲眼见到撞死人,故在天安门 那儿把这指挥车截下了。当时的情形,是人都看不惯。〞


据了解,当年因同情学生,许多北京市民自发赶赴各个交通要道,劝阻戒严部队入城,结果遭秋后算账,成为〝反革命六四暴徒〞,而被重判有期、无期、死缓,甚至死刑立即执行者,多达数百人。


六四见证者:士兵伪装平民 纵火烧军车


一名六四见证者曾发文指出:谁是歹徒?歹徒就是伪装成平民的士兵。文章 说,六月三日晨七时,一辆大客车被团团围住,车窗关得严严的,车里坐着士兵数十人,很容易辨认,青一色光头,白衬衫、绿裤子。表情木然而沮丧。听人们互相传说,是零点左右驶过这里被发觉和围困起来的。再往前行至首都电影院附近,又有三辆大客车被围困并将轮胎放了气。其中一辆装载辎重,大学生登车搜出枪支架在车顶上示众。(〝平乱〞以后中央电视台一再播出这个场面以证明〝歹徒〞劫夺武器,却不能解释武器何以如此轻易被劫夺。)再前行,又见到四辆大客车,里面同样坐着便衣,轮胎被放气,其位置恰在正门西侧,在这个地点被抓住示众是太具有讽刺性了。


士兵扮演歹徒的计划意外提前曝光,〝歹徒暴乱〞的戏已无法演出 ,迫使中共领导人除了用子弹挽回失败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北京日报》说,军队来到木樨地桥头,〝桥上横着数辆公共电车,系车,燃起熊熊大火。〞〝石头、瓦块、燃烧瓶雨点般向着防暴队袭来。〞低能的说谎者。横在桥上电车、汽车当时还没有燃烧,在完全被激怒以前老百姓没想过烧车,匆忙中甚至忘了给轮胎放气。


如果当时车已经燃烧,从公主坟方向开来的军队还能过桥吗?如果轮胎放了气,军队的先头部队就无法把那几辆车推到路边让后面的军车通过。至于燃烧瓶,如果我们有燃烧瓶还用得着砸水泥块吗?任何人来到木樨地都可以证明,这里全是十五层的钢筋水泥楼房,从哪里找石头、瓦块?


真相是:绝大多数人聚集在桥东,横在桥上的电车、汽车挡住了视线,不知道军队已经推进到跟前。突然催泪弹越过电车、汽车落在人们脚下,紧接着枪声响起,有人中弹倒下。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LOb5B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