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1, 2014

山西特大事故确认40人死亡 42辆车烧毁


3月1日,山西晋城境内的晋济高速公路段岩后隧道发生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网络图片


今年”前的3月1日,山西晋城境内晋济高速公路段岩后隧道发生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山西当局被质疑第一时间瞒报伤亡数字。日前,中共对这起重大事故责任人,包括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和市长刘润民等数十名官员作出处理,称此重大事故造成40人死亡 ,42辆车被烧毁。


山西重大伤亡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6月10日,中共国务院对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作出处理。


3月1,山西省晋城市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在晋济高速一段隧道里发生追尾相撞事故,导致前车甲醇泄露并起火燃烧,隧道内大量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发生爆炸。


这一重大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42辆车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为8197万元。


中共国务院认定,这是一个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对与事故有关的数十名官员及相关负责人拘留或处分。


其中,山西晋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杜涛一、晋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春平和河南焦作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刘瑞禄等33人被交由司法处理。


被给予处分的也有33人,包括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和市长刘润民,以及河南省孟州市委副书记和市长刘文年。


根据官方的事件调查报告,由于后车驾驶员距离前车五、六米时才发现前车紧急刹车,但该车超载影响了刹车制动,造成两车相撞。由于前车装载的罐体没有按照标准规定安装紧急切断阀,车辆相撞后,甲醇泄漏;车辆撞击使电气短路,引燃了泄漏的甲醇。


由于岩后隧道入口低,出口高,在发生燃烧后,火势迅速沿着隧道由入口向出口蔓延。火焰引燃了前方排队等候通行的运煤车,引发隧道内一辆载有液态天然气的车辆爆炸,大火烧了73小时才被扑灭。


重大伤亡数字被质疑瞒报


3月13日,中共国务院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 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山西晋城召开。据悉,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


事故发生在3月1日下午2时50分。山西省晋城市两辆分别载有近30吨甲醇的重型罐式货车,在晋济高速山西晋城境内岩后隧道内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露,在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


当时中共“两会”已结束。官方公布的最新数字引起舆论关注和质疑:3月1日发生的重大事故当时显然已经造成严重伤亡和损失,媒体却只报导了不到10人的死亡数字,13日才公布这么严重的后果。


事发当时适逢中共“两会”即将召开,山西官方对此特大事故“低调”处理。3月5日,山西当地已宣称,事故现场搜救工作结束,现场发现12具遇难者遗体,1名伤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时,中共要求各地媒体必须使用的通稿,的指令则要求各网站 删除《南方都市报》的《山西隧道爆炸39人失踪失联》报导。


最先赴现场的蹊跷死亡


3月21日下午,山西高速路政部门在路政巡查时发现,晋济高速公路河南方向一座约300米高的高架桥下有人坠亡,经查坠亡男子为侯昱,1977年出生,是山西高速交警三支队八大队执勤


高速交警侯昱曾于3月1日在山西晋济高速公路岩后隧道重大交通事故中最先赶赴现场,是事故现场的第一目击人。


据《华夏时报》报导,3月20日上午,参与 事故现场处置的交警侯昱被晋城市检察院叫走谈话,下午才放回,3月21日,侯玉即被发现在高速公路高架桥下坠亡。


官方的说法倾向于认定侯昱自杀。外界认为,侯昱的死很蹊跷。山西前资深媒体人李建军对侯昱的死因颇有怀疑 ,他说,“侯昱在那天到底是不是看到了什么不该看到的,或者对调查机关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李建军认为,如认真调查事件,将被揭开的黑幕可能涉及到大量的利益链条,侯昱被“灭口”的可能性不但不能说没有,而且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及无法排除的联想。


据李建军调查,事发后,肇事车辆司机、距离事故现场近的人和发现火灾早的、距离隧道入口出口两端近的人已经及时逃离,堵在中间的车和人,因火势蔓延迅速及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凡没有及时逃出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生还可能。


按规定,隧道中本应有逃生 通道、烟雾报警器、消防水龙头等设施,但调查显示,事故发生时,逃生通道是关闭的,烟雾报警器失灵,消防水龙头里没有水!


在李建军看来,这些年,山西有多少个“死亡人数”被掩盖了!大大小小的矿难,有多少次公布的人数能够完全尽释群疑?如著名的王家岭矿难,真正的死亡人数,直至今日都得打个巨大的问号。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oMtPkc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