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 2013

水资源争夺加剧 印度边界以最新战机应对中共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2013年02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金睛报导)日前,印度政府发出罕见的强硬表态,称“印度对雅鲁藏布江拥有使用权”,同时警告中共“不得在上游进行任何有损下游利益的活动”。印度还计划,未来 两年内在中印边界东段的两个空军基地各部署 一个中队的最新型苏-30战机。


外界注意到,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中国 大陆 在对跨国境的水资源利用上与邻国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水炸弹”悬在头 印度愤怒


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的生命之河,是印度圣河恒河的主要支流。上游(即中国的雅鲁藏布江)蓄水,印度境内的流水量势必大减,影响工农业用水。印度的工农业产值集中于恒河流域,上游建坝,中共将掌握恒河的水量分配,对印度的经济影响力不言而喻。


印度国内对中共水利开发威胁未来国家安全的担忧,正逐渐由国内媒体、学者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印度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中印边界东段的两个空军基地各部署 一个中队的最新型苏-30战机。


印度认为,中共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坝,将威胁到包括阿萨姆邦在内的七个地区的水源供应,喜马拉雅山水源将成为中印争端的新焦点,为了与中共进行水源之争,印度要提升对中国内陆的攻击能力。


中共在1月23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在2015年将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提升到2.9亿千瓦,年均增长5.7%。


据《印度时报》2月1日报导,中共国务院在近期印发的一项新能源发展规划中批准在雅鲁藏布江建设三座新大坝。


据报导,目前,雅鲁藏布江中段,装机容量510兆瓦的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座水电站已于2010年动工。


报导称,同时中共将在位于藏木上游18公里处的大古建设一座装机容量640兆瓦的水电站,在位于藏木下游的加查建设一座装机容量320兆瓦的水电站。


河流保护专家、环保组织担心,建设水坝后,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生地震,各级水电站会发生多米诺骨牌似的垮坝事故,给沿岸城市造成巨大的灾难。


更有学者认为,上游水电站的建设牵动着印度敏感的神经,这不仅关系到印度水资源的分配,也影响着印度的安全战略。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流经区域的海拔高度平均超过三千米,流出境外之后,被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海拔高度从三千多米陡降为几百米,如此大的落差举世罕见,这也正是印度担心所在。


“届时中印关系不睦,中共开闸放水,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直下,从三千多米高空直扑而下,倾泻到印度平原上,印度必将成为沼泽之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藏木水电站相当于中共悬在印度头上的一颗水炸弹,这颗炸弹的威力甚至超过了中共的二炮部队。”


方有“鹰派”人士认为,印度的要害握在中共手中,中共只要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多建几个水坝,就可以在战略上彻底压倒印度。


印度近年来一直想与中共讨论有关水资源分配的议题。《印度时报》称,中共始终认为自己在雅鲁藏布江问题 上没有同印度接触的必要。


水资源争夺 中共引发众怒


随着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 ,水资源的争夺空间日渐狭窄,中国有多条流经他国的国际河流,但中共对资源的无度索取也加深了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缅甸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山区,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迫于国内民众舆论的压力,下令停止修建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的最大合资水电项目密松水电站。


密松水电站距云南腾冲县约2百多公里,投资36亿美元,建成后其大部份发电将输往中国,加之和生态破坏,导致了缅甸当地民众对中共的抗议。


此前,中共与、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湄公河流域4国的矛盾也已公开化。中共计划在湄公河上游段修建8座水电站,其中4座已经竣工并开始蓄水发电。


湄公河流域国家担心上游筑坝会造成水质污染,严重破坏河流生态平衡,尤其是随着气候变暖和雨季周期的变化,中共会从澜沧江形成的人工湖中大量汲水用于灌溉,严重影响下游国家的用水安全。


2010年4月,湄公河下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发生了严重旱情,湄公河水位下降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些国家认为,正是因为中共在上游修建水坝断流截水,才造成湄公河流域的河水干涸。


在西部,中共对额尔齐斯河的取水量也越来越大,这会减少额尔齐斯河进入哈萨克斯坦以及欧姆斯克的水流量,使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卡尔干达市以及的欧姆斯克市的水源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威胁欧姆斯克的航运。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feedproxy.google.com/~r/bannedbook/DEZI/~3/njdNMwl4aoU/10055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