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8, 2015

各地市长将被削权 中共43号文件或改变政局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中共地方债危机已被大陆媒体大量报导。有分析认为,以治理地方债为首要目标的43号文件,令各地市长被削权;该文件或将改变中共


分析:43号文或将改变中共政局


去年10月初,中共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地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件)。文件已下发至地方财政部门。该文件规定:截至2014年底的存量债务余额应在 2015年1月5日前上报;将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统筹财政资金优先偿还到期债务;2016年起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借政府债务。


该文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不仅关乎地方政府举债偿债问题 ,还将影响到上万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和命运问题。


《中国政经》第10期报导称,43号文的首要目标是治理地方债。其中比较关键的几个点包括:


锁定存量,地方债“堰塞湖”不能扩大。锁定后的政府债务及或有债务存量债务余额只减不增,除正常清偿外,债务数据不得调整。纳入预算管理,财务公开。拟定偿债顺序,近乎于为地方政府资金建立财务制度。分类管理,不兜底。


一言以蔽之,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谁家谁抱,18万亿地方债(审计署以2013年6月为截止日的资料)已经摆上案板等待处置了。


43号文暗含了什么弦外之音?报导认为,第一,市长们被削权了。第二,地方政府“三元化”裂变。第三,中央政府收权,或对应发放数万亿特别国债、基金。


文章称,43号文或将改变政局,并非夸大之词。不仅因为它要解决沉痾已久、但是历史价值亦不可低估的地方债堰塞湖问题,还因为,这或将是塑成中央、省部、市县、镇、村五级行政体制的一个关键节点;或将成为由经济体制改革,而促成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扳手;或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影响中国数十年的“市长经济”。


审计行业高层 :中共地方债已失控


近年来,大陆媒体公开报导,中共的地方债务成中国经济的隐忧。中共当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共地方债已从2010年底的10.7兆元增加到17.9兆元人民币;但据了解,这些上报的地方债只有真实数字的20~30%,最多不超过50%。


财经网2013年曾报导,IMF、穆迪、惠誉及高盛等外资行纷纷表达对中共政府债务的担忧,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体系。而中国审计行业的高层对FT(《金融时报》)称,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失控”,可能引发比美国住宅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


中国最大的内资所之一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张克在接受FT采访时表示,由于(对风险的)担忧,信永中和已经全面停止承接地方债务发行的审计工作。他同时兼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我们对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进行了审计,发现它们非常危险,所以我们就退出了”,张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数没有强大的还本付息能力。情况可能变得非常严重。”


他还说:“情况已经失控。有可能发生危机。但由于这些债务得到展期,现在成了长期债务,因此危机爆发的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FT表示,作为一名体制内人物发表如此严厉的言论是罕见的。


张克表示,从公共广场到道路修缮,许多地方政府投资于回报平平的项目,因此只能依靠借新还旧来偿还债权人。“你能做的事只有发新债以偿还旧债。但这种做法迟早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他说。


中共地方政府破产几何?


2013年9月,《开放》杂志曾刊登著名维权 律师郑恩宠的文章《中国地方政府破产有几多?》。文章表示,2013年7月18日,曾经的美国第四大城市底特律申请破产,给中国官民带来了巨大震撼与冲击。7月22日,习近平在湖北称:“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表示:“如果按严格的审计制度来审核,按底特律的那种演算法,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已经破产了”。


文章表示,当年5月,曾任发改委副主任并在深圳主持工作6年的李子彬与马凯副总理聊了1小时,事后写了8页纸的信。7月15日马凯在国务院会上宣读该信并在政治局学习会讲了此信内容:“中国没有几个省、市是自己拿钱出来搞建设的,保吃饭都有问题??300个地级市有8千个融资平台,搞不清借了多少钱?”李子彬现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三十六个地方政府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债务总共为3.85万亿。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达219.57%,这些地方政府已实质破产。4个省级政府,17个省会城市有55%的债务承诺将以今后土地收入偿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至今,征地使农民损失30万亿人民币,说明一大批县、乡、镇政府已破产,这是为维持政府生存的强征行为。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晓清



本文标签:,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I84Q2q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