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 2013

制造业回落濒硬着陆 大部制改革成当务之急图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2013年3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王逍奇报导)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和职能转变方案〞。然而,新一轮尚未启动,某些中共官媒和专家就不断放话强调只是〝微调〞、〝不能操之过急〞、〝不会急于求成〞等等。而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 制造业指数连续回落。一些体制内专家警告,2013年楼市泡沫破灭和债务危机必将爆发,〝改革就是与危机赛跑〞,绝不可贻误时机,改革与政府转型是当务之急。





制造业连续回落 中国经济失去动力信号


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也是连续10个月在介于49-50.6%之间的50%荣枯线上下附近徘徊;2月份,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用工量持续减少。


彭博社指出,这是中国经济复苏正失去动力的信号。报导说,1日的数据强调了中共政府在后将要面临的问题 ,他们需面对在不引发通胀和银行坏账复苏的情况下维持经济回稳的任务。而中共官媒解释称这种回落主要是受节日因素影响,但却无法解释为何连续回落。《》报导说,该指数的下降可能再度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 中心秘书长魏建国2月份指出,2013年中国外贸将面临比2012年更严峻的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1月份警告,当下国内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引起系统 性风险甚至经济危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表示,2013年就业形势比2012年更为严峻。


《福布斯》杂志2月23日发文指出,最近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真正的GDP增长接近5.5%,而不是官方数据7.8%。随着去年第二季度经济下滑势头加剧,中共政府重复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同样的错误来刺激经济活动:用债务提供资金给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9月份推出一个1万亿人民币的的基础设施计划;地方政府启动类似的计划,总值达到13万亿。


地方政府再次转向固定资产投资、特别 是房地产销售来刺激财政收入和GDP,因而出现了去年第四季度GDP官方数据增长7.9%的反弹。房地产销售导致银行借贷增加,2013年1月份数据显示,中国信贷总额已经高达GDP的190%;而1月份银行新的借贷比12月份两倍还多。就像对冲基金巨头吉姆?查诺斯形容中国的那样,〝他们在跑步冲向地狱。〞


《福布斯》这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经济崩溃迫在眉睫》的文章 说,中国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减少依赖投资和提升服务行业。但快速这样做意味着经济增长急挫;而缓慢这样做意味着泡沫可能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分析了为什么绞索正在收紧、为什么中共阻止不了经济崩溃,最后指出:现在是考虑中国硬着陆的后果而出售中国股票的时候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106亿平方米的房屋在建设当中。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来算,它相当于中国GDP的1.5倍,泡沫相当大。《证券日报》2月18日刊发经济学家易宪容的文章说,当前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不仅与稳增长政策而让银行信贷放松有关,也与当前大炒特炒〝城镇化〞有关。楼市泡沫正在破灭,将蔓延至一线城市。


国务院近日出台楼市调控新〝国五条〞,日前,被称为〝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的央视员牛刀说,现在推出的政策是提高二套房首付和利率,二手房征收20%所得税。这个政策如同限购一样幼稚可笑,只能延缓泡沫破灭的时间,而不能阻止泡沫的破灭。他预言 ,2013年中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将会导致房价一泻千里。他指出,2013年中国债务危机必将爆发,这将直接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社会矛盾的爆发。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等人测算研究,2010年中国广义政府债务率(政府债务总额占GDP之比)为181%,2012年略有反弹。这个数据与渣打银行的估算几乎吻合,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债务占GDP比率从2011年的191%上升到2012年的206%。按这个比率推算,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国企的总债务已高达106.98万亿。


央视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许一力2月22日撰文说,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到了无人敢提及的地步,究竟债务比例高达多少,而究竟又有多少面临违规风险。在中国这个习惯性报喜不报忧的官体之下,恐怕仅以官方上报的数据只能是管中窥豹。当前中国以印钞对抗债务危机,并非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而只是把它〝束之高阁〞,但放得越高摔得越惨。


他指出,中国债务危机的传导,已经在几个不同的地区展开了,无论是温州还是鄂尔多斯。当前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一旦危机爆发,中国缺少社保支援,缺少消费的有力保障,就是缺少了在债务与经济之间的最后一条缓冲带。归根结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中国必须转变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 模式,政府尽快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一些体制内专家警告,2013年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和债务危机必将爆发。(网络图片

大部制改革力度与紧迫性 攸关〝与革命赛跑〞


主办的《经济参考报》2月19日刊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文章《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政府转型》指出,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重要手段。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与此同时,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所产生的消极腐败问题,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共报告有一个新提法,〝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香港《动向》杂志1月号披露,在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候任总理公开点名央企五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电信、中移动公款超度挥霍、官商勾结、另立门户搞〝家属业务〞,并表示〝不整顿、不大改变,会出大事情,谁都负不了责〞。


财经网2月20日登载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的文章指出,深化国企改革是中国未来 改革一个极为棘手的难点。大部制改革要调整政府部门的权力,而长期以来,国企利益与政府权力已经形成了相互适应的紧密系统。安邦智库研究大部制改革至少有十年的历史,最初的建议包括:成立大能源部;成立环境保护部;分解调整发改委的职能;成立大交通部等等。


2月23日中共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会议提出,〝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而某些中共官媒和体制内专家根据这个提法,认为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只是〝微调〞、〝重点不在整合归并〞,突出强调〝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指望一步到位〞、〝不会急于求成〞等等。


海内外媒体近日传出不同的大部制方案缩减版本。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估计只涉及3至4个部门,将国务院组成部门从27个减至23、24个左右。财经网2月23日传出的方案只涉及民政部、食品药品监管局、海洋局、铁道部,并称此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体改委〞等部门,暂未列入此轮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2月28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全会公报提出,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对减少和下放投资与生产经营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等作出重大部署,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时政评论员、专栏作家郑公燮接受新唐人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二中全会公报的要求,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应涉及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全方位机构改革,而不只局限3、4个部门。如果像财经网传出的方案,只能说明中共避重就轻、根本没有改革诚意。而官媒和专家突出强调‘不能操之过急’,不是还没有认识到危机的紧迫性,就是权贵利益集团藉此喊话。〞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迟福林等人则指出,〝改革与危机赛跑〞不是危言耸听,绝不可贻误时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2月20日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明显失衡,要迈过这道〝坎〞,迫切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除行政垄断等。他发出呼吁,要有紧迫感,改革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3月2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发文指出,就国务院的政府组成部门的数量,也就是大部门设置的数量而言,他认为中国大体以不超过20个为宜。这个看法接近早前网上流传的一份大部制改革草案,该方案把国务院的27个部门缩减为18个,精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文化部、、能源局、金融部门等等。


财经网传出大部制方案不包括〝大文化部〞之后,多个微博爆料,〝大文化部〞改革将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合并,暂定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总局。这个消息2月27日得到新闻出版总署内部人士证实。业内人士预计,这一改革动作最快有望在两会后启动,传统 媒体将迎来整体投资机会。这表明财经网等媒体传出的大部制方案版本并不属实。


中共曾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2008年两会推出首轮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由李克强负责实施,新整合组建了工信部等5个部委,涉及调整变动的国务院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但部长、副部长一个都没有减少,这次改革被认为是蜻蜓点水、〝小打小闹〞。对于五年来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价,参与被调查的政领导只有3%认可。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2月25日警告,大部制改革要防止〝穿新鞋走旧路〞,如果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各大媒体对此关注持续到两会,《》继24日发文《转变政府职能,亟待实质性突破》,3月1日再发文《国务院机构改革削权放权是关键》。


胡锦涛团派亲信汪洋去年提出〝改革首先要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利益格局〞等言论。汪洋在广东试行的大部制等各项行政体制改革,受到中央肯定。2009年顺德启动被称为〝最大胆〞的大部制改革,将党政机构由41个精简到16个,缩减近2/3,许多部门一把手变成了副手。随后,汪洋向广东全省推广〝顺德样本〞,并批示试行向下级和社会放权、调整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放宽民间组织登记等等。


郑公燮大胆的勇气改革,就是在与〝革命〞赛跑。有胡锦涛智囊之称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也警告,〝改革没有突破,必有突变。〞


郑公燮说:〝如果这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仍以维稳、稳妥为由,还像2008年中央部委那次‘小打小闹’,那样是没有意义的。经济下行、房地产泡沫与地方债务危机,加剧中共崩溃的危机。〞他指出,〝中共将面临选择 :是自欺欺人做改革表面文章,坐等革命到来;还是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以图和平转型 。但无论如何改革,中共的本质不会改变,靠大规模突发事件从外部倒逼改革、乃至,将不可避免。〞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feedproxy.google.com/~r/bannedbook/DEZI/~3/1Cxj1t4dKYQ/109116.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