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中共地方政府推诿 化解债务手段被指穷途末路


免翻 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2013年08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审计署的审计正在进行中,但从大陆 各地传来的信息并不乐观。有市级财长称为了想对策,头发都愁白了。也有中共地方官员表示,绝不为上届埋单。而中共地府应对债务化解手段只有举债和出卖土地,被指已到穷途末路。

中共当局或用货币超发将债务转嫁到民众身上


从8月1日起,中共审计署开始针对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目前正在进行中,但从大陆各地得到的消息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中共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扩大,因其政绩考核中并无债务考核,“债务递延”的推诿心态严重。


有中共官员声称“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可控”。中共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主要的问题 是债务不透明,到底有多少说不清。有分析人士表示,具体多少都说不清楚,地方债何谈可控,这只是中共当局放出的烟幕弹而已。


近期,中国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对此给出了翔实的资料,令各界震惊,郎教授称地方债务中包括:银行贷款40万亿元,亏空老百姓的社保基金18万亿元,个人投资理财产品7万亿元,民间企业垫资搞建设5万亿元,总额为70万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总量52万亿的1.35倍。也就是说,中共的政府负债占国家GDP比重高达135%。几乎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两倍。


中共地方政府的欠债,却和一般百姓息息相关。郎咸平表示,18万亿的社保基金,是穷苦百姓养老保命的钱。7万亿个人理财产品来自于中国普通家庭的储蓄金。5万亿是民营企业多年辛苦赚来的。40万亿的银行借贷,足以把整个中国银行系统 拖入深重危机。


中共媒8月12日刊文称,地方官员只有近忧无远虑,只管眼前事、本届事。一些官员坦言:“上任借了钱搞工程、搞项目,有口碑也有政绩;本届政府绝不能勒紧裤腰带还债。”一些地方甚至流传着“干满一届是熊蛋,两年有效是水平,三年挪窝有能耐。”这种政绩观迫使地方官员想方设法举债度日。有专家分析,中共极可能沿用过去的老路,就是大量印钞票,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让中国每一个百姓为此买单。


财政局长愁白了头 称不吃不喝利息都还不上


与此同时,中共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理解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改造城乡环境”,也是造成地方债务“越滚越大”的根源。中国各省区对未来 5年城镇化率指标都很高,安徽是达到55%,河南52%,35%,广西53%,湖北58%,云南48%。其背后是简单的大规模投资。如陕西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6万亿元,山西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1万亿元,广西的目标则是2017年投资达到3万亿元。


海通证券的一项调研表明,在9个有据可查的样本中,7个样本近年累计基建总投资占地方一般财政预算年收入的8至10倍,或是一年基建投资占一般财政预算年收入的1至2倍。江苏海安财政局局长张忠宏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巨大的基础建设配套投入,对地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东部某省份一位县级市财政局长称还款压力大,自己整天想对策头发都愁白了。该局长表示当地今年土地出让才5个亿,而债务总量过100亿,这点钱不吃不喝光付一半的利息都不够。旧的融资平台监管加强后,这两年只能通过搭建新平台来再融资。


中共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手段只有举债和土地


中共政府的城市投融资平台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市级。不少中共地方政府热衷于利用自身在地方银行中“一股独大”的优势,借道地方银行谋求发债。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在前几年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形成了大量地方债务,如今进入还款期。仅柳州市全年要偿还的地方债务就超过100亿元,而当年财政收入不过200亿元。因此中共地方政府一直以借新还旧的方式来延续着债务的偿还。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金额超过200亿元的城镇化贷款意向协议,注入城镇化建设。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月宝称,这些项目其实还是“寅吃卯粮”,地方政府只用2至3成的财政支付完成全部工程建设的目标,其他7至8成的工程款则由民营施工企业垫付,最终还是暗藏巨大危机。


一直以来,土地财政使中共地方政府赚的盆满钵满。但现在缺少土地指标的地方财政危机日益暴露。江苏省海安县的土地利用规划到2020年可用土地指标为20000亩,但到2012年土地指标仅剩2000亩,土地指标的严重受制,必将成为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瓶颈。


分析称,中共地方政府热衷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目地,也是为了土地,把民众都赶进高楼里面,把原本属于民众的土地掠夺一空,然后就可以进行土地规划去出卖。


(责任编辑:周雅)



本文标签:,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0814/163674.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