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0, 2015

外媒:中国经济“眼中钉” 国人国外散金

大陆直连看禁闻:https://bit.ly/jinews

3月10日,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报导关注中国人令人乍舌的境外购买力,并建议,虏获中国人芳心的产品需要创新,创新的前提则是开放思想。但如何开放?《每日镜报》指出,中国学术界受到更多的束缚。


中国消费者流失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导,《新苏黎世报》3月10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消费者流失》,关注中国人对本国品牌的不信任导致大量资金流向国外。


文章以成群结队的中国人熙熙攘攘涌进瑞士钟表店的场景开头,介绍说:“不仅瑞士的零售店主笑逐颜开,全世界的零售商都乐意见到热衷旅游和消费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对该国经济的发展也有象征作用。”


有赢家,也就有输家。哪怕是中国人,一元钱也只能花一次。就在外国乐开怀时,中国经济将外流的购买力视作眼中钉。中国经济放缓,期待国内消费增长。然而,中国人大量到国外散金。


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去年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表示人均境外消费1万元。但是文章说,谁要是在欧美的大城市里观察过中国人购物,就会认为这个估计趋于保守。就是在北京的潮区三里屯溜跶时不难发现,奢侈品牌店内有不少无事可做、等待顾客上门的售货员。


央视曾采访出境扫货的中国人,他们不少人都解释:因为外国的商品比中国的好。文章则提醒道,人们经常会忘记,不少商品其实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文章最后阐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动力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本土及境外企业的投资,而中国现在要通过研发创新产品发展经济。为此,能够正中消费者下怀的好主意也必不可少。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将会更加艰难。创新这种事不是依照国家指令就能完成的,它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开放思想。


“中共清理其大学”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学术界都无法满足上述的前提条件。中共教育部长袁贵仁一月底还公开表示,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大学课堂。


《每日镜报》3月10日发表文章称中共清理其大学。但《北京青年报》记者吉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校内书店后发现,西方经典教材仍在销售和使用,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基础》等。


受访的高校教师也表示,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但是“在中国其他城市的大学和学校却在遵守这项要求。”一名北大的学生介绍:“我从西安的同学那里知道,他们要上交他们的书籍。”


然而“中国学者现在尚敢批评新方针”,报导以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在网上发布公开信为例,沈岿说,共产主义本身就是一个西方的思想。


文章在最后援引一名不愿具名的清华大学教授写道,中国的大学已经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那些有条件或成绩好的人总归是想出国的。”


来源: 责任编辑:孙芸



本文标签:,







via 中国禁闻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E3T6e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