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0, 2013

平安买家之谜

汇丰(HSBC)出售所持中国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 94亿美元股份的计划可能会泡汤。即便按照中国商业交易那难以捉摸的标准来衡量,这里面的波折也显得过于复杂了。


然而,让这宗售股交易产生变数的根本原因可能相当简单。按照中国内地和香港银行家的说法,最为可信的解释是某位中国高官改变了主意。


去年12月初,有关方面宣布,泰国主营农业的集团企业——正大集团(CP Group)将从汇丰手里买下这些平安股份(占平安全部股份的15.6%)。观察家们对此颇感吃惊,因为他们注意到,这些股份的作价甚至高于正大的净资产。


然而,当汇丰表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将提供融资时,围绕正大能否做成这笔交易产生的怀疑逐渐消散。作为一家人脉深厚的国有银行,国开行参与进来说明这笔交易得到北京高层的支持。


但事情却因中国财经杂志“财新《新世纪》周刊”(Caixin Century Weekly)的一篇报道而变得复杂起来。《新世纪》周刊报道称,就外界所认为的正大从汇丰手中收购的第一部分平安股份而言,真正的买家其实是几位私人投资者。


报道称,肖建华就是这几位私人投资者之一。肖建华是一位非常低调的金融家,就连较为资深的中国银行家,此前也很少听说过他的名字。肖建华已通过其律师否认了报道中的相关内容。


熟悉国开行的人士表示,有关肖建华参与进来的报道,使得国开行就是否继续向这笔交易提供贷款展开了内部调研。国开行得出的结论是这笔交易风险过大,因此决定叫停贷款,而这有可能让汇丰出售手中剩余平安股份的计划落空。人们如今预期,由于资金已经缺位,中国保险业监管部门将否决这笔交易的最终部分(占整个交易金额的近五分之四)。(编者按:据中国《新京报》报道,该报记者1月10日从中国保监会获悉,中国平安12.32亿H股股权交易申请已经过保监会的初审,并被要求补充提交相关材料。)


这段讲述该交易如何开始告吹的故事,引出了一个重大问题:有关肖建平出现在幕后的报道,为何产生了如此致命的影响?


中国国内媒体报道给出的答案是,国开行担心该交易的架构可能与中国保险业监管规定相冲突。中国保监会在2010年发布的规定写明,投资者应使用自有资金、而不是银行贷款来收购保险公司股份,而且不得委托第三方持有保险公司股份。


但这种解释不太可能解开所有的疑问,因为该交易最初的架构方式本应以获得保监会批准为前提。国开行的贷款构成了外部融资,而正大原本就很难靠自有资金收购上述平安股份。


正大已经表示,其融资安排是合法的。


银行家们相信,汇丰当初宣布这笔交易,说明它肯定得到了关于监管部门将批准国开行贷款的有力保证。


一位驻北京的金融家表示:“政府叫停该交易必定有重要的理由。有人开始对该交易感到不安,因而改变了主意。”汇丰拒绝置评。


这笔交易中的两家中国机构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


国开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肩负着发放贷款支持政府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使命。然而,国开行正越来越多地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行业务,在行长陈元的领导下,它已发展为一家投资银行。作为一名作风硬朗的“太子党”,陈元在北京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平安则名义上是一家由私人部门股东控股的企业。但《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去年报道称,截至2007年,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家人持有价值逾20亿美元的平安股份。


平安表示,这一报道存在“严重失实之处”。


就财新对肖建平在这笔交易中所扮演角色的报道而言,无论真相到底如何,它都让人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该交易绝非那么简单;除了正大和汇丰,还有其他方面参与进来、并有望从中获利。


驻香港的一位资深银行家表示:“从一开始,这笔交易就很令人意外。没有谁认为正大有能力将那些股份全数纳入囊中。这看起来其实是国开行的交易。”


这提醒长期以来以自身熟知中国市场为傲的汇丰:在中国做生意存在难以看清、难以量化但非常现实的政治风险。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LxQ0z7OAO6s/482156.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