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8, 2015

债务危机将临 中共政府转嫁给人民集体买单



内蒙古鄂尔多斯(Ordos)市缺少居民的“鬼城”,已被当地人称为“中国 迪拜”。图为鄂尔多斯市新公寓楼。(AFP PHOTO/Mark RALSTON)


中国的地方债务已经高达17.9万亿元,然而新的上报数据或在此基础上增加30%~50%。有专家根据模型预测,中共地2014年 后将出现资金缺口,2015年后将会出现绝对的资金缺口。


中共地方还不上钱,这无疑是一场债务危机,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最后只能由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兜底,通过债务重组、货币贬值转嫁债务负担,最终让中国人民买单。


中共地方政府巨债压顶 或高达27万亿元


2015年初是中共地方政府非常纠结的日子,按照中共高层 的要求,地方政府债务存量余额要如实上报,分类甄别。


中共(43号文)规定,上报甄别债务存量后,存量债务将被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统筹财政资金优先偿还到期债务;2016年起,将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借政府债务。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发债将不再像以前一样容易。


让地方政府纠结的是,如果债务盘子报大,未来 发债的空间就会大,但是这次上报的增量主要是审计署上轮审计以来的新增债务,如果报得数字太大,又怕被问责。所以尽管1月5日是地方政府债务存量余额上报财政部的截止期,但截止1月中旬,仍有地方政府未能完成上报。


不过有媒体披露,许多地方政府挣扎之后,还是倾向于通过做大现存债务盘子,增加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以便为将来发新债还旧债留下空间,这将导致地方债数量可能激增,增加幅度在30%~50%之间。


据《华尔街日报》调查了解,除去自然增长,地方政府这次上报的增量债务有一部份是地方政府在之前的国家审计署审计中故意隐瞒的,方式是将这类债务上报为或有债务。另外一部份是2014年最后三个月获得的新信贷额度,这些信贷是为2015年的潜在投资需要准备的。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忙着为获批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大信贷额度,前提是政府承诺将这类信贷归入直接债务。


根据中共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截止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为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中共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0万亿元人民币,考虑或有债务后,中共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


如此巨大的债务规模使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但这还没有包括2009年-2014年中央代地方每年发行的债券(2009年-2011年,每年额度2000亿元,2012年增至2500亿元,2013年增至3500亿元,2014年增至4000亿元)还本付息。如果按照30%~50%的债务增加幅度,新的地方债务或高达23~27万亿元。


“土地财政”收入下滑 地方政府将出现绝对资金缺口


欠债要还,古之明训。对于地方政府来说,2014年艰难熬过,2015年不变的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巨债当头之际,如何还钱?


2015年是地方政府偿债年,此前数据显示,2015年到期的政府直接负债为1.8万亿元。尽管新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外界分析,新的数字只会大不会小。


然而在政府收入方面,由于经济下滑,房地产冷却,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下滑。近日,2014年各省财政收入陆续公布,增速几乎全线滑坡,已经公布的19个省份中,除广东和上海外 ,其余17个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2013年。


1月12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股票策略主管张智威预计,受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影响,2015年将有50%的中国城市财政收入出现减少,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将创下逾30年来最低,可能将面临自198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财政挑战。


张智威认为,2014年中国的土地收入已大幅下滑。但市场可能忽略了土地拍卖降温与财政收入下滑之间存在的关系。土地市场在2014年3月开始降温。地方政府收入在2014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受到冲击,全面的影响可能要到2015年上半年显现。土地出让收入势必会在2015年大幅下降。


张智威预计,2015年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将放缓至1%,低于2014年的4%,2015年地方政府收入增速为-2%,2014年为2%。因此,2015年可能会成为1981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收入首次出现下降的年份(除了进行分税制的1994年以外)。


财政总收入缩水的状况或许在2014年第四季度就已露出苗头,预计会在2015年上半年急速恶化。中共官方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的政府总收入仅仅增加了5%,远低于第一季度的15%和第二季度的10%。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速可能降至了-2%,2015年第一和二季度继续告负,分别为-2%和-3%。


另一方面,尽管不清楚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但有财经专家称,即使地方政府债务额度较2014年的人民币4000亿元增加一倍,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新项目和到期债务替代需求。


按照银监会统计,地方政府贷款中54%的期限在五年以上,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本付息期。以2010年地方债为例,2014年到期偿还占9.28%,2015年占7.48%,2016年后占30.21%。有专家根据模型预测,地方政府2014年后将出现资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地方支出-还本付息);2015年后将会出现绝对的资金缺口(地方可支配收入+新增债务融资-地方支出-还本付息)。


地方政府债多不愁 百姓或被隐性征税


地方政府还不上钱,这无疑是一场地方债务危机,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中共政府除了炒高地皮卖地皮以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凯恩斯主义”,由央发继续滥发钞票,通过国有银行的贷款任务,新债还旧债,滚动等于不用还。然而滥发钞票的结果必然导致隐性向全国百姓征税,靠老百姓的钱来补政府财政窟窿。


事实上,据国家审计署2014年6月24日报告,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九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


大陆声称,如果严格金融规则,不少地方债已经无法依靠“借新还旧”展期。如果按市场化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


《财经》还大胆预测,难以偿付的地方债也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不良资产等风险敞口。由于地方举债融资普遍不考虑偿付责任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只管借,不管还”。企业和事业单位把最终偿付责任转嫁给政府,地方政府把最终偿付责任转推给中央政府,上届政府又把最终偿付责任延迟给下届政府,“击鼓传花”。一旦地方债风险爆发,只能廉价变卖国有资产、或者由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兜底,最后只能通过债务重组、货币贬值转嫁债务负担,由中国人民集体 买单。甚至地方债风险集聚、积累到一定程度,地区性风险就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全局性、系统 性风险,就有可能诱发


财经专栏作家廖仕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中国经济不好,通缩趋势明显,加上全球油价下跌,中国物价上涨的趋势不会很大,“这会造成中共政府发放货币的空间更大,更可能隐性发放货币,转嫁债务风险,让老百姓为政府债务买单。”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林诗远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BQgez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