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0, 2014

习近平胡锦涛曾受迫害的年代 依然是禁忌


1965年11月10日,魁毛泽东批准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 剧〈海瑞罢官〉》,揭开了〝文化大革命 〞的序幕。连中共官方都承认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 ,给中国 社会、经济、文化、道德造成重大的无法弥补的创伤。包括现任和前任中共领导人李克强王岐山等,都在文革中共饱受迫害,即使文革结束已经将近40年了,文革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半禁忌话题。


39年前的11月10日是文革的开端,中文网 发表题为《文革,中国仍然没有结束的一场革命?》的文章 。文章认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整体破坏性影响广泛而深刻,这种负面影响至今仍在继续。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将文革定性为〝由领导者(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江青(四人帮)和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早前在接受BBC中文 网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这个决议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政治决议,并不具有纵深的历史含量。


朱学勤教授说,决议仅仅在政治上否定了文革和文革集团,用党的决议的方式肯定了打倒〝四人帮〞后的权力变动,但在对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以及文革对中国民族、社会和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祸害都几乎没有涉及,并且在做出这一决议后立即封存了文革。


文革依然是禁忌话题 创伤遗留至今


著名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博士指出,中共当局对于文革的研究和讨论之所以有时严有时宽,这与当局在特定阶段的政策和宣传有关,这种做法是3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人们今年甚至不能预料明年哪些文革的话题可以被允许讨论。


中国第一座文革博物馆直到15年前,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小山头上才悄悄破土动工。它的存在,中共当局从未批准。


在这块占地300亩被称为塔园的〝文革博物馆〞里面,矗立着前中共领导人刘少奇 和叶剑英的塑像。对面围栏上刻着"文革″百种酷刑,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它们背后,是石壁上近万名文革死难者的名字。


这座民间〝文革博物馆〞是由前汕头市副市长彭启安发起建成的。2005年,中央高层 曾派人来调查。最后的答覆〝你既然建了,也只能让你存在。但是不要宣传。〞


走过十年文化浩劫的中国大陆,人们的心灵深处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文革遗毒依然存在。


今年4月,网路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显示,在北京地铁的某个站点,一名中老年男子操着一口地道京腔,厉声咒骂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他是走狗!大反革命!叛徒!同志们,我告诉你,所有精英都是反革命!……接着,这名中老年男子又高唱起红歌: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随后,他走进车厢里,继续破口大骂:文化大革命,我批死你! ……对你这样的反动……只有批判,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兴起了广场舞,《时报》认为,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在〝红卫兵〞年代长大的中国老年人深深喜爱嘈杂的活动。


习近平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在文革均受到迫害


习近平在文革期间受到的迫害,包括中共党媒也曾经广泛报导。


习近平登台后,中共曾连续播发〝中共高层 新阵容〞系列人物特稿,详细披露领导人的出身、家庭与经历。


对习近平有这样一番描述: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革〞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


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


那些年,习近平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


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34年没有回出生地泰州,也是因为文革的一段伤心事。胡锦涛的父亲父亲胡静之在文革中得罪了当地一些人,被造反派诬陷他贪污公款,进行批斗关押。


1978年,50多岁的胡静之不幸逝世。时年36岁的胡锦涛只是青海省一名副处级干部。胡锦涛赶回泰县奔丧,他找到当时泰县县长陆某及供销社领导想开一证明,为亡父平反 。在一些些好心人的劝说下,他在当时泰县最高档的饭店──泰县饭店花了50元,摆了两桌酒请领导们过去〝喝喝酒、谈谈心〞,但遭到冷遇,没有结果,胡只好返回青海。从此,泰州成为胡锦涛的伤心之地,他一直对自己的出生地避而不谈,34年来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丁学良教授还举例说,中共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一家是文革的头号受害者,但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过去5、6年中讲的话,和当年的红卫兵语言非常相似;中共前领导人一家在文革中也深受其害,但其儿子一直在推崇所谓的〝红色中国〞。


BBC认为,文革的影响在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身上深入血液,而那些没有亲历过文革的年轻人,他们对于文革的了解则很可能被误导。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新唐人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u3pKvu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